唐石坡
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越來越高,但日常教學過程中卻不難發現,不少小學生在基本禮儀、文明素質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良現象。基于這種狀況,筆者認為,應當從班級德育抓起,促進小學生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質的提升。如何在有效的課堂時間內,提升小學德育的質量,是多數一線教師非常關心的熱點問題。本文結合當前小學德育的現狀,嘗試提出優化小學德育的策略。
一、小學德育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需要老師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去引導他們。因此班主任應當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在學習、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加以引導。小學生的“三觀”還沒有形成,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以形成良好的教養,因此,在這個階段開展德育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德育是教會學生如何規范自身的行為,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觀念,進而形成判斷現實行為和事件對錯的能力。良好的德育可以讓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從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可以說是素質教育中的關鍵一環。學校必須堅持德育為先的原則,有力推進德育的科學、高效開展。
二、小學班主任德育現狀
(一)教師意識與素質有所欠缺
教師在教授課本知識的同時,應當適時滲透德育,引導學生做一個全方位、共發展的好少年。很多老師重視書本知識的傳授,卻忽略了對學生道德和禮儀的培養,對于德育工作的教育較為輕視。更有甚者,一些老師在德育工作方面的素養不高,對禮儀和道德的相關知識體系了解不夠系統和全面,在傳授道德和禮儀的過程中,只能做到單純的口頭表達,無法使學生聯想到生活實際,更遑論引導學生在客觀的實際過程中加以應用。
(二)學校組織德育工作不夠全面
盡管素質教育已經提了很多年,但目前很多學校都熱衷于應試教育,狠抓考試成績,德育工作則開展得不夠系統,不夠全面。學校的重視程度不夠,進而又導致教師和家長的重視程度低,最終導致很多德育工作無法順利開展。
三、優化小學德育策略
(一)激發小學生的德育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學生認識能力較弱,對德育知識的理解存在不少困難。小學生對德育的熱愛往往是從興趣開始的,教師只有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引領下,德育課堂才能高效實施。所以教師要堅持培養學生學習德育的興趣,盡量打造出活潑的德育課堂氛圍。德育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德育活動的趣味性和游戲性,盡可能讓小學生真切地感覺到德育距離生活不遠,進而形成在具體情境中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為的能力。
(二)改變教師理念,優化德育教學模式
為了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班主任需要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不能只重視學習成績而忽略品質培養。班主任可以采取多種措施來加強德育工作的發展,例如在班級里選出道德標兵,給道德標兵頒發流動紅旗,鼓勵學生向榜樣學習。德育課堂要賦予每個學生與教師平等交流的機會,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德育課堂中來,讓孩子成為德育課堂的主人,通過自己的思考在小組內發言。老師尤其要鼓勵每個小組成績中下的學生進行匯報,以此激勵這些孩子,提高德育課堂的效率。此外,還可以通過設立專門的班干部,激勵學生記錄好人好事,并在班會里加以鼓勵。
(三)加強學校對德育工作的組織,營造良好環境
環境的作用非常重要,學校必須提供一個優雅的環境,使學生能夠幸福和諧地進行學習和休息,為學生的自我發展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為了使學校教育工作更加順利,學校管理者應當加強對德育工作的組織,創造良好的環境,讓學生有更好的德育培養的場所。這樣,學生也可以利用學校的平臺和環境鍛煉自己的能力。學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有利條件,多組織相關的德育知識講座,宣傳德育的重要作用;多組織老師開展相關思想道德修養的培訓和系統學習;在全校范圍內進行德育先進班級與先進個人的活動評選,通過激勵手段讓學生自主自發地規范自身行為,提高道德品質。
總之,學生德育工作需要班主任、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配合,才能夠促進學生良好的道德意識的養成,健康成長。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學校資源,對學生加以引導,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綜合品質,保證德育工作和教學工作一個不落。
責任編輯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