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波
【摘要】青少年正處于成長、受教育時期,在受教育的各種形式中,學校教育必不可少,學校不僅是傳授知識的搖籃,而且又是德育教育的主陣地,班主任、共青團、少先隊、各學科教學等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在這些德育教育的渠道中,思想政治課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發揮它的育人作用已成為社會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 ?青少年 ?育人作用
當今社會正處于迅速發展時期,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社會環境復雜多樣。而青少年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變化時期,身心發育的未成熟、社會閱歷的缺乏、心理能力差使他們對生活、學習中所發生的各種沖突不善處理,同時又面對學習壓力,導致他們的各種困惑,人格道德、心理素質等方面存在缺陷。思想政治課從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國情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鼓勵學生大膽探究、體驗,通過學生的生活實踐,使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知行統一,使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因此,思想政治課對于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公民責任意識,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發揮思想政治課的育人作用,教師首先要做到言傳身教
青少年時期的學生可塑性強,受后天教育影響較大,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到學生,會對學生的價值觀、道德觀的形成產生直接的導向作用,關系到他們的健康成長,甚至影響他們一生。思想政治課教師的作用更具有示范性、教育性。思想政治課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傳道的過程,要有較高的思想認識水平、積極的現代意識,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不斷休養品德、充實精神,成為學生的榜樣,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價值觀及為人處世的態度去積極地感染學生,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
二、發揮思想政治課的育人作用,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育是思想與思想的對話、心靈與心靈的溝通、人格對人格的影響,教師的成功應表現為引導學生樂滋滋地讀書,主動求知、探索,自覺地接受教師的熏陶感染,從而提高素養、發展個性。思想政治課教師更要善于俯下身來,傾聽學生的聲音、體驗學生的感受,能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去了解學生、理解學生、寬容與體諒學生,呵護學生的上進心與求知欲。用強制的、訓斥的手段要求學生建立理智感、道德感和審美感,那只能是南轅北轍。因此,要根據思想政治課的特點,溝通師生關系,引導學生發展想象,激發情感。既可以使自己的情感隱而不露,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感染,又可以直抒胸臆,叩擊學生的心扉,由此激發學生的情感,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三、發揮思想政治課的育人作用,一定要上好思想政治課
1.思想政治課教學要靈活多樣
教育的一切都是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學校是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道德修養,樹立學生世界觀的地方,而思想政治課就有著重要的育人作用。教師要重視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走進學生的心理世界,更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營造寬松和諧、民主活躍的課堂氣氛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小組討論、任意提問、質疑、互答等方式,讓學生互幫互學,給予每個學生同樣參與活動的機會,鼓勵學生在與教師、同學的平等交往中創新思維、勤于思考,挖掘自己的潛能;還要給學生創造在課堂上表現的機會,指導學生收集與課堂內容有關的事情,給全班同學講,用語言或圖畫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分析、理解能力。學生表現之后教師應及時給予肯定、鼓勵,這樣,學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就會油然而生,進而樹立學習信心。此時教師再提出對學生的要求與期望,學生便有了明確的努力方向及積極上進的動力。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免會發現有些學生的言行是錯誤的、盲目的。作為教師,我們要在第一時間指出存在問題,糾正錯誤思想,修正不良行為。要達到這一教育目的,首要問題是取得學生的信任,而取得學生的信任就要先了解學生,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讓學生消除與老師的隔閡,真正感受到老師的尊重。這樣學生才能主動理解老師、信任老師,最終心悅誠服,接受老師的正確引導。
2.思想政治課教學要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思想政治課的內容是可以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的,如果把生活和課程內容隔絕開來,與生活的距離拉大,這樣就喪失了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意義,失去了思想政治課的育人作用。同生活實際相結合,對社會現象進行質疑和反思,從不同角度探究事物發生的原因、影響和聯系,再幫助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收集并運用相關的信息,鼓勵學生依據材料,合理想象、多角度思維,大膽提出有價值的創見,進而闡釋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最終得出自己的結論。在具體的環境中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和具體環境中的生活聯系起來,從小事說起,很多問題就容易被學生理解,也更容易幫助學生樹立自己的信心、培養自己奮發向上的精神。
思想政治課和生活實際相結合需要開展小型的、安全的校內實踐活動。如針對初中八年級法制教育內容較多、不易理解的實際情況,我校邀請當地公安干警進入校園,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通過活動使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使學生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自我保護,遠離違法、犯罪,同時提高了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積極性。
也可以進行一些社會服務、社會調查、革命傳統教育等校外的實踐活動。如定期組織學生到敬老院進行慰問活動,培養青少年學生的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讓他們從小懂得關愛老人是每個人的責任,進而提高他們的品德修養和服務意識;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愛國主義精神,樹立“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的歷史責任感。
這樣,思想政治課程內容與社會生活實際緊密的結合,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參與社會、融入社會,在遇到實際問題時能更好地解決社會問題。
3.政治課教學要因勢利導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要盡量避免講空泛的大道理,那樣的結果很可能只教會學生一些套話。要舉出發生在身邊的實際例子,設定具體的情景,提出具體的問題,大家共同出謀劃策、交流溝通,最后自己總結出正確的結論,并付之行動。如在講八年級上冊《網絡生活新空間》這一課時,針對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個別學生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和生活的現象,提出討論話題:談談自己是如何利用網絡?怎樣看待上網?沉迷于網絡有什么危害?讓學生自由選擇,從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展開討論。通過討論活動、分析、評價,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提高警惕,防止被騙,更不能沉迷于網絡、傳播虛假信息、散布對他人、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的信息。這樣的實例還很多,思想政治課教師就這樣通過一點一滴的滲透,一絲一縷的感化,引導他們如何應對困難與挫折,如何處理家庭、師生、同學之間等關系;培養學生對生命、對祖國、對社會的責任感;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陶冶他們的道德情操,塑造他們的高尚人格。
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又處在不斷的變化發展之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也要適應這一變化,求發展、求創新,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利用好思想政治課的德育陣地,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的育人作用,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