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麗萍
【摘要】隨著社會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對于小學教學,教育部門也采取了更加現代化的教育方針,即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視覺素養教學。視覺素養教學旨在增強學生的視覺體驗,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這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圖文課件來實現。首先,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視覺素養的重要性。其次,為視覺素養教學的實現提供的可行的方案。
【關鍵詞】視覺素養?小學語文?作用?實現
一、視覺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的作用
1.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處于剛入學的年紀,他們具備活潑、好奇心強的心理特征,相比于一些文字敘述,往往一些色彩艷麗的圖文動畫可以更加吸引住他們的注意力。眾所周知,語文教學是一門以文字語言為基礎的學科,教師如果一味采用照搬照抄的教學模式,很容易就使學生產生學習語文的厭倦感,這也不利于小學語文的發展。但是,小學語文教學融入視覺素養,將書本上枯燥乏味的文字轉變為生動形象的圖文動畫,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加快課堂的進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充分利用好視覺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之中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之中充滿學習的欲望。
2.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是一味地給學生講解學習語文的技巧和手段,通過解讀別人的文章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使學生明白語文的學習是需要一定的想象力的。小學語文視覺素養教學就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想象能力,通過一些色彩艷麗的圖片,教師讓學生根據圖片寫故事,既增強了學生的練筆能力,又提高了他們的想象能力。
3.豐富教學內容
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師受到教學觀念的影響,認為小學語文教學只要讓學生學會書本上的知識就行了,卻忽視了課外知識的傳授。在視覺素養教學的環境下,更多的語文教師的教學內容會脫離課本的限制,在教學活動中通過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學習課外知識,從而豐富課堂的內容,加深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長他們的見識,這對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涯會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二、視覺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的實現
1.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感悟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材難度并不大,大多數的教材都是以引導學生感悟為主的,使學生能夠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接受文學的熏陶,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但是,小學生畢竟處于剛入學的學習階段,對于一些文章他們只能做到字面知識的理解,無法做到深入探究,并體會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對此,教師就可以在教學活動中結合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工具,將書本上抽象難以理解的文章用圖文的形式展示在學生的面前,增強學生的視覺體驗,從而引導學生來感悟文章。
2.教學內容結合生活實際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思維能力正處于開發階段,在這個階段上,他們對事務的理解還是不夠透徹的,而語文學習又是以文字為主體的,即使小學語文教材中會配有一些插圖,但是相比于文字,其占比例還是比較少了。長此以久,難免會使學生對小學語文的學習產生疲憊感。小學語文視覺素養教學的開展,不一定需要借助外在的教學工具,教師帶領學生去教室外欣賞風景,也是開展視覺素養教學的方式之一。例如,在學習《柳樹醒了》一課中,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在班級里開展的,由教師在講臺上朗讀文章,學生在下面跟著讀文章,雖然教師的朗讀聲情并茂,但是這畢竟只是文字的敘述,很難使學生聯想到柳樹發芽的情景。對此,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或是操場,或是校園周邊,使學生通過自身的視覺體驗,欣賞柳樹蘇醒的情景,進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體會到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使學生能夠帶有興趣地去學習文章的內容。
3.自然教學
現在,很多語文教師都被公開課所影響。每次有人聽課或者是聽別人課的時候都會感覺“作”一點仿佛才是正常的課堂。其實,這是十分沒有必要的。只需要保持平常的本色,保持一種課堂實用性,就是一節很好的語文課。如果過于重視課堂的表達效果,教師會情不自禁地去“表演”。這時候學生感到別扭,教師也難受。這也并不是說教師前期的課堂準備和課堂心態是不正確的,只不過教師可以更好地將這種行為化作一種自然的表達行為。無論是什么級別的領導聽課,都要保持自我的教學風格,堅持創設簡單并且實用的課堂。讓學生該討論的討論,該活潑的時候就活潑。不用刻意壓制學生,這也是視覺素養教學的最終目標。
三、結束語
融入“視覺素養”的語文課堂才是具備人格素養的語文教學課堂。在小學語文課堂改革之中,將“視覺素養”作為改革的核心點,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個人價值觀和自我發展認識能力。這對于學生小學階段的素質培養是有著可取代的意義的。
參考文獻:
[1]羅芳.讓語文教學回歸美的世界[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3.
[2]吳麗麗.語文教學讓無處不在[J].中學語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