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
【摘要】類比法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充分有效地利用類比法,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學習中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但是,并非所有的課件都能夠使用類比法,這就需要教師探索如何更好地應用類比法在物理教學中。就類比法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類比法
一、高中物理教學現狀
(一)教師忽視學生的智力發展狀況
很多教師都是以教學為根本目的,忽視學生的智力發展狀況。不能夠很好地結合實際,制定合適的引導教學方案,幫助學生理解教師課堂中所講的知識點。比如,高中物理學中的摩擦力這個章節。學生第一次聽說摩擦力的概念是無法確實感受到摩擦力的大小方向的。單純的知識點總結和灌輸,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學習理解能力得不到提升。
(二)教學方式單一
很多高中物理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教學目標就是將課本內容灌輸給學生。通過大量的習題訓練和解題思路背誦,幫助學生提升物理學習成績。這種教學方式固然是有一定的效果的,但是筆者認為單純的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喪失,會使得班級物理成績產生兩級分化的現象。
(三)學生學習興趣低下
物理課堂時間十分有限,教學知識點繁雜。教師如果不能夠正確地應用教學方法,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學習氛圍不濃厚。學生沒有興趣,就導致學生的課后時間分配給物理的時間十分少。會出現物理學習情況不理想的現象,學生在課堂上也會拿著課本昏昏欲睡,物理教學效果不好。
二、類比法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一)巧用生活知識類比
其實,很多概念都是來源于生活的。實驗與生活也是有著一定的關系的。無論是牛頓定律還是自由落體等,這些概念都是通過對生活的觀察而發現的。高中生對于物理實驗存在著一種“乏味感”,認為實驗就是一些無聊的小游戲。教師一定要改變學生的這種心態,甚至可以讓學生就概念設計出物理實驗。并非一定是要物理實驗在前,授課在后。教師可以先講課,再實驗,鞏固學生的概念學習。
(二)微觀世界的展示
在物理教學中,微觀粒子的運動、性質等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這些粒子相對較小,甚至利用顯微鏡也很難發現粒子的運動軌跡和具體形態,教師就可以利用一些簡單的模型進行模仿,將各個粒子之間的鏈接方式、運動形態,通過模型展示出來。例如,原子在空間結構上是排列規則的立體圖形,教師就可以利用模具具體表達出來。教師還可以設置出類似于粒子運動的運動模型,利用這種模型表達出來微觀粒子的運動形態,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粒子運動的力、速度等。這對于后期的分子運動計算以及各種空間分布規則有著很重要的幫助。教師可以利用圖像,形象生動地表示原子之間的關系。
(三)自由落體以及拋物線落體的類比
自由落體運動以及拋物線落體運動,一直是高中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學生難以想象各個運動過程中的力學限制以及速度計算。教師就不妨利用各種事物進行具體的模擬,如教師可以利用一個小紙團和一個橡皮,同時向一個方向拋出,采用相同的力,但是會發現拋出的距離不同,這是因為物體所受到的重力是不一樣的。教師還可以將這個過程利用拍攝設備具體記錄下來,最后通過慢放,讓學生具體感受到速度的變化。同時,自由落體運動其實是可以通過實驗得到驗證的,但是由于我們所處的環境并不是真空環境,所以存在著一定的影響。教師不妨也可利用不同物質的自由落體實驗,引導出阻力的內容講解,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四)電磁感應的類比
電磁感應是存在的,但是電磁線或者是電磁波是看不見和摸不著的。學生都知道,兩個吸鐵石之間有著強大的吸引力,但是這個力具體是什么樣的作用,怎么樣的表達是難以想象的。科學家就利用吸鐵屑進行具體的類比,通過將鐵屑放置于兩個吸鐵石上面,利用玻璃作為隔斷,鐵屑會出現一定的排列規則,這就是磁感線的“線路”,可以說是典型的化無形于有形了。奇特的運動現象完美地展示了我們看不見的電磁,這對于學生理解這一章節是有很大幫助的。
(五)力的表示
力,是大家都認可存在的。但是,力的大小和方向,我們往往是很難知道的。這時候,我們可以讓學生感受一下兩個人互相推動的力,感受一下拉動桌子所需要的力。通過這些事例告訴學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大小是可以描述的。力雖然是看不見的,但是力的分析確是實實在在的,教師不妨利用書本案例,以直線表達力,加上箭頭表示力的方向,這種類比表達力學的方法,是物理課堂中普遍應用的。由此可以證明,物理教學是需要類比的,很多物理知識也是通過類比教學所展示出來的。
三、結束語
類比法是物理教學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將抽象化具體,幫助學生理解深奧難懂的定理知識。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正確的方法,能夠擁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時,采用有趣的類比法,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梁凱.類比法教學的特點及運用研究[D].溫州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