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斌
摘? 要:讓學生不僅學會生存,而且學會理解生命的真正意義,是中職教育的核心目標。在健康中國戰略的背景下,中職體育課程越來越得到重視,課程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是增加學生生命意識的重要手段。本文從3個方面提出了實施路徑:一是注重運動技術,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二是注重平等互尊,關注學生身心體驗;三是重學生個性特點,完善體育評價體系。
關鍵詞:中職體育? 課程教學? 滲透? 生命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1(b)-0099-02
1? 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創新,在教育中引入對生命問題的思考己成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也是勢在必行,并且已經在我國很多課程中都有所涉及。因為當今社會,各個不同群體在享受發展所帶來成果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負面現象。置身其中的中職學生,更是如此。中職生一般來說是中考的失落者,甚至還有一些是學?!皢栴}生”,他們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不順利時,往往就把苦悶、迷茫、傷心等情緒埋在心底,在情緒沒法得到很好的疏導,郁悶和煩惱沒有得到釋放時,他們有可能會通過傷害生命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社會的不滿。比如說,有些學生本來就不喜歡讀書,成績也不好,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上課可能經常睡覺、玩手機。再比如說,還有些學生可能經常曠課,去網吧打游戲,以至于學業荒廢;此外,從一些學校學生違紀受處分的情況來看,其中經常滋事,打架斗毆的學生也不少;更有甚者,還有傷害生命者。比如:有吸煙酗酒的,甚至還有吸毒的;有漠視交通規則而發生意外交通事故的;有違反學校禁令爬窗爬墻而受傷的;有無視游泳禁令而不幸溺亡的。還有不少媒體的報道中,經常會有中職學生摧殘自己身體、自殺乃至他殺的事件等。以上這些事件和現象,很大程度上說明現在的中職生存在規則意識不強,生命意識淡薄,對生命的價值沒有正確的認識,以及心理脆弱,甚至還有心理變態等問題。同時,這些現象也反映出中職教育的不足,這對中職學校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命教育迫在眉睫。換句話說,讓學生不僅學會生存,而且學會理解生命的真正意義,是中職教育的核心目標,也是中職教育改革的一個重點。在健康中國戰略的背景下,體育課程越來越得到重視,在體育課程教學中滲透入生命教育,是增加學生生命意識的重要途徑,通過生命教育,讓學生對生命有正確的足夠的認知,從而理性對待生命,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
2? 生命教育的基本內涵
研究中職體育課堂教學滲透生命教育問題,首先我們必須要了解什么是生命教育。有學者指出,生命教育主要注重2個方面。第一,注重精神教育。生命教育是塑造人的教育。第二,注重“三觀”的培養。學生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就能獲得幸福生活的能力[1]。具體來說,讓學生不要有危害自己、他人及社會的行為,認識到生命的存在及意義,是生命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除此以外,讓學生學會能與自己、他人及社會之間進行良性互動,形成積極樂觀的生命價值觀,最終實現自身的價值,這是生命教育更高層次的目的。
3? 在中職體育課程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的路徑分析
要將生命教育的內容滲透到中職體育課程教學中,形成正確的“三觀”。具體可以從以下途徑著手。
3.1 注重運動技術,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在中職體育教學中,要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首先就必須規范運動技術的學習,要以運動技術為教學的重心。由此,可以體現體育這門學科的科學屬性,展現其科學基礎。當然,教師在規范運動學習的同時,必須盡量簡化運動的流程,并要注重根據學生的運動技能,形成并遵循規律。此外,教師在規范運動學習的同時,要在考慮適應社會發展的基本需求的基礎上,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合理開展運動技能的培訓。換句話說,在體育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將社會需求、學生生活和運動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如此,既遵循了學生生命的發展規律,又激發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并且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诖?,學生的身心都能夠得以健康成長[2]。
3.2 注重平等互尊,關注學生身心體驗
曾有學者指出,人性的弱點最經不起尊重,尊重可謂心靈溝通的“靈藥”[3]。因此,在教學中,老師如何用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對生命的體驗去影響和感染學生,并尊重學生,同時,讓學生通過教學體驗學會尊重老師、尊重生命是體育課程教學的關鍵。體育課程的教學并不只簡單的常規意義上的教和學的關系,它很大程度上應是一個生命體驗的過程。因此,體育課程的教學重點應該是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如何通過運動學習,讓學生體驗體會到生命的重要性,盡量讓學生把肢體運動、生命的價值及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就具體方式而言,比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切忌“一言堂”,學生如果有質疑,教師應該以平等互尊的態度來對待,從而與學生互為主體,達到良好溝通,最終順利并高效完成教學任務。再比如,在體育教學中,教學要善于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思維導向,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讓其在運動學習的過程中去體驗生命、感受生命,并及時糾正學生的思維偏差,最終讓學生能進行精神超越[4]。
3.3 注重學生個性特點,完善體育評價體系
在中職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通過強化學生的規范意識,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存在價值,自身的存在價值。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特點,以體育知識為本位,以人格為核心,完善體育評價體系。生命是有差異性的,每個學生都有其生命的獨特性,因此,教師要尊重這種差異性和獨特性,在此基礎上,完善成績評價體系。尤其對那些體能較差,運動能力不強甚至缺失的學生,更應該加以重視。作為教師,要重點呵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感受到沒有邊緣化,沒有被“拋棄”,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從而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這點至關重要。換句話說,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是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突出人性化理念,采用科學的評價方式,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得以良好發展。如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運動技能,同時,又在運動學習中能感受到樂趣,從而最終實現了生命教育的的目標[5]。
中職體育課程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作為中職體育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將生命教育融入課堂教學,讓學生內化于心,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外化為行動,學生一定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最終綻放生命的光彩。
參考文獻
[1] 雷靜,謝光勇.近十年來我國生命教育研究綜述[J].教育探索,2005(5):92-94.
[2] 何勁鵬,姜立嘉.生命哲學視域中的體育課程觀內蘊[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6(1):56-58.
[3] 劉良慧.教育觀念的革命[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2:267.
[4] 采述雄.生命教育視角下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途徑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46-48.
[5] 汪鍵,張宏偉.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生命教育缺失現象選視及其回歸[J].當代體育科技,2018(8):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