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教育教學的重點,而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也對學生的多面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教師需要不斷追求教學優化,并從多個方面進行教學優化,致力于讓數學課堂既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又能促進學生的高效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優化;核心素養;策略研究
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學習是一件令他們既開心又揪心的事,開心的是解出數學難題會讓他們感覺到很強的成就感,揪心的是數學學習對他們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在數學探索與思考中經常會遇到困難。鑒于此,教師需要盡力將學生的揪心轉化為數學學習的動力,讓學生能夠帶著動力與快樂進行數學學習。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效果會突飛猛進,核心素養也會得到有效的發展。為此,教師需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數學教學的優化,讓數學課堂的各個環節得到提升,同時也讓學生得到多方面的強化。故而,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對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教學優化的策略進行研究。
一、 小學數學教學優化的必要性
對于數學教學,教師不能固步自封,而是應當推陳出新,具體從下面兩個方面進行闡釋。
(一)時代發展的要求
當今時代是一個追求創新和優化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在進步和優化。而教育作為為各行各業儲備人才的領域,如果教育不優化,那就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也無法很好地承擔自身的社會責任。因此,教育優化在如今的時代是必不可少的。
數學作為小學教育中的重要課程,自然也是教育優化的重點。對于數學教學優化,教師首先需要具備優化的意識,只有意識到位,教師才能更好的發現數學教學中需要優化的方面,也才能更好地對這些方面進行優化。其次,教師還需要研究多種數學教學理論,從理論中研究出策略,并根據數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不斷地調整與優化。
(二)學生發展的要求
小學生雖然還處于成長和學習的階段,但是,總有一天他們要踏入社會,如果學生的能力與社會要求差別較大,那學生將很難在社會中立足,也很難做出應有的貢獻。所以,學生的發展需要跟上時代進步的節奏。
對于數學學科而言,學生的數學實力需要在不斷的學習中進行強化,并且不僅要強化,還要得到高效的強化。為此,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現有能力,并在此基礎上為學生設計多種教學優化方式,讓學生的數學實力能夠越來越強,進而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讓學生能夠高效且全面的奮進。
二、 小學數學教學優化的措施
要想讓數學教學越來越高效,教師就需要將數學教學優化的策略落實到教學中,還需要注重優化的細節,讓學生在精雕細琢中變得越來越優秀。對于小學數學教學優化的措施,具體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闡釋。
(一)課前預習:注重目標
課前預習就相當于是士兵上戰場前的準備,要想取勝,就需要進行充足的準備。然而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接觸數學學習的時間尚短,如果讓學生自行進行預習,學生可能很難找準預習的重點。因此,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一定的課前預習的目標,讓這些目標代替教師的角色,給學生進行一定的指引,讓學生能夠在課前的預習階段就對課堂上要學習的數學內容進行一定程度的思考和理解,這有助于學生實力的提升以及課堂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進行“觀察物體(三)”的教學時,因為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圍繞著這個教學重點,我給學生設計了課前預習的目標。展開來說,預習目標一:找一個自己喜歡的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觀察;預習目標二:對數學課本中的“觀察物體(三)”的內容進行了解;預習目標三:用小正方體隨意擺出一個圖形,將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圖形畫下來。這幾個預習目標彼此之間聯系緊密,一環扣著一環。在這樣的學習目標的引導下,學生的課前預習效果極佳。因此,教師需要注重課前預習目標的設計。
(二)課堂導入:注重趣味
如果說課前預習是數學給學生留下的第一印象,那么課堂導入就是數學給學生留下的第二印象。不管第一印象是好是壞,第二印象都只能是好,因為課堂導入直接關系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如果課堂導入效果不佳,課堂教學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中加入一些學生喜歡的趣味性的元素,學生對自己喜歡的東西沒有什么抵抗力,并且對于趣味性的事物,學生總會不自覺地產生好奇的心理,總想對其了解更多。所以,教師需要將學生喜歡的、趣味性的元素與數學內容進行一定的結合,讓學生在喜歡和趣味的指引下,逐漸對數學內容產生探索欲望,進而進行高效的數學學習。
例如:在進行“圖形的運動(三)”的教學時,在課堂導入階段,我給學生播放了一段視頻。展開來說,這節課的內容與旋轉有關,而對于旋轉,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早已接觸過,因此,我給學生播放的視頻包括了學生之前學習的內容與即將要學習的內容。即在視頻的前面部分,是關于旋轉的各種游樂項目,比如摩天輪、大風車、旋轉木馬等,視頻中歡聲笑語不斷,在這樣的感染下,學生也露出了笑容。在視頻的后半部分,學生會看到多種平面圖形經過旋轉形成立體圖形的過程,這樣的內容學生之前沒有見過,所以看得特別認真,很多學生都覺得神奇有趣,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了期待。因此,教師需要給導入增加趣味。
(三)內容教學:注重探究
數學內容的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自然也是數學教學優化的重點。對于課堂上要學習的數學內容,學生在課前預習中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課堂之上,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了解。然而由于課堂教學還承擔著磨煉學生能力的任務,所以,教師不能直接教授學生結論,而是應當讓學生通過探究進行深入。探究對于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正是因為有這樣的難度才能對學生的思維起到鍛煉的效果,才能讓學生的思考更加深入,讓學生的學習力得到發展。因此,教師需要給學生設計一些探究任務。
例如:在進行“長方體和正方體”中的“長方體”的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回憶了以往學過的基本圖形,為長方體的探究學習做鋪墊。在學生的回憶結束之后,我給學生展示了各種各樣的長方體的圖片,比如,長方體大樓、長方體盒子等等。此后,我讓學生根據數學課本進行長方體的探究學習,并讓學生將自己的探究結果寫下來。在學生探究時,我發現了學生的一些特點,比如,有學生在寫探究結果時用的是文字的形式,也有學生直接在紙上畫了一個長方體出來,將自己探究出的內容都寫在這個長方體的旁邊,圖文對照,更顯清晰。不管是文字還是圖文,都能看出學生具有一定的探究學習能力,而在不斷的探究中,學生的能力會越來越強。在學生探究結束后,我引導學生進行了精細學習。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會得到綜合提升。
(四)內容總結:注重方法
數學課程內容的總結環節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但因為總結環節的內容與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內容是一致的,所以有些學生會覺得總結環節不重要。對此,教師需要改變學生對于總結環節的看法,并且從總結方法方面進行努力。也就是說,教師的總結不能僅僅局限在平實的語言總結上,教師可以采用問題、情境等形式進行總結,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對總結改觀,還可以對數學內容起到突出強調的作用。
例如:在進行“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教學時,我沒有直接對這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而是引導學生進行了自主總結。展開來說,我給學生提出了兩個總結性的問題,即:(1)分數的意義是什么?(2)分數的性質有哪些?詳細回答了這兩個問題,這節課的總結也就算是完成了。在聽到問題之后,有學生下意識地想要翻書,我及時制止了。我讓學生先依照自己的記憶和理解進行回答,在回答完這兩個問題之后,再翻開課本,看看自己想的對不對,有沒有遺漏的地方。通過這樣的總結,學生的學習會更高效。
(五)課后作業:注重新意
課后作業是數學教學的一部分,是教學優化的重要方面。但對于數學作業,學生怨詞頗多,他們覺得數學作業沒有新意、是負擔,等等。鑒于此,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態度,并在此基礎上對數學課后作業做出必要的調整。也就是說,設計數學課后作業時,教師需要注重新意,增強數學作業的吸引力,讓學生的怨詞變為贊詞,提升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數學作業中得到實力提升。
例如:在進行“長方體和正方體”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部分的課后作業設計時,我給學生設計了實踐性的作業。展開來說,我讓學生觀察自己的物品,找出幾個長方體物品和正方體物品,對其進行測量,在測量之后,將其畫出來,標上尺寸,并計算出其面積。有了測量和畫圖這兩個步驟,學生對作業的積極性提升了許多,比如有學生在聽到作業是什么時,立即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如果物品太大,紙上畫不下怎么辦。對此,我告訴學生按比例縮小。這次作業學生完成得非常好,并且有學生直接表示了對這樣的作業的喜愛,所以,教師需要注重作業的新意,增加學生對作業的喜愛。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這一階段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學習習慣、學習自主性等的重要階段。因此,教師需要把握好這一重要階段,在數學中不能滿足于當前的教學效果,而是應當從多個層次進行教學的優化,讓數學教學的節奏能夠更符合學生的發展節奏,讓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得到逐步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伍恒.淺談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J].中國校外教育,2019(31):24+26.
[2]趙貴榮.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33):90+131.
作者簡介:張馬成,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肅省甘南州舟曲縣曲告納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