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社會要求小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合作,而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則可綜合性地發展小學生的語文認知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將小組合作教學活動作為培養小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本文將從借用多元智能理論,組建異質化的學習小組;設計課時任務,明確組內分工;完善小組探究,豐富小組合作;歸納合作成效,改善合作形式;拓展合作空間,豐富合作交流五個角度來分析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實施小組合作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實施策略
新課改的深入發展使得學生本位理念逐漸深入人心,而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所要展開的學習思考也關系著課堂效率的整體提升。其中,自主、合作、探究已經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成為最基本、最主流的教學方法,需要全方位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證小學生在語文課上豐富思想交流與主題探究,切實改善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其把握良好的語文學習方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組織小組合作教學活動,將學生分成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語文指導,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完善個人進步,切實改善小學生獨立學習的常規方式,使其自主將獨立思考與平等交流結合起來,虛心內化其他成員所提出的有效觀點,由此發散語文思維,豐富探究結論。如此,小學生就可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實現全面進步。
一、 借用多元智能理論,組建異質化的學習小組
在組織小組合作教學活動時,小組內部的成員搭配是十分關鍵的教學因素之一,直接影響著后續小組合作探究活動的現實效益,同樣也影響著生生關系。針對這一問題,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從多元智能理論去組建學習小組,保證小組內部各個成員之間可以相互啟發、相互幫助。其中,多元智能理論則是從人類智能結構角度出發,指出雖然每個人的智能結構是一致的,但是智能結構優勢卻存在差異,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天賦不同。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全面觀察小學生的智能結構優勢,將異質學生分為一組,按照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與應用優勢來幫助小學生與其他同伴形成平等互助的關系,為小組合作教學活動的有效發展做準備。
為了科學地將本班學生分到各個小組之內,筆者會全面分析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行為,綜合考慮了生生關系,初步按照多元智能理論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的學生群體是指在語文考試中的成績處于班級上游水平,聽、說、讀、寫能力發展比較均衡,且學習能力較強,能夠掌握語文學習主動權的學生;第二層的學生群體是指語文考試成績在班級中等水平,至少具備一項優良的語言優勢,且學習態度認真,能夠自覺完成各類語文學習任務的學生;第三層的學生群體是指語文考試成績水平較低,位于班級下游層次,且語言能力較差,學習態度也比較消極的學生。其中,由于第二層學生人數眾多,所以第二層學生先要兩兩分組,自由組合,然后分別與第一層學生、第三層學生互選,初步構成4人異質小組。然后,筆者會客觀觀察分組結論,發現有個別幾個小組的整體語文水平差異較差,所以主動調整了這幾個小組的成員組合情況,解釋了小組公平競爭的重要性,獲得了學生理解。由此,便可構成最終的4人異質小組,有利于讓小學生在組內同伴的啟發與幫助下積累有效學習經驗,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二、 設計課時任務,明確組內分工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很少會設計明確的課時任務,一般是根據教學計劃的安排推進知識講解活動,且會盡可能地豐富課堂知識數量,不能很好地優化小學生的語文思維。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明確的課時任務可以使其清晰地判斷自己的進步空間,由此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自主參與語文探究。在小組合作教學活動中,直觀的課時目標也十分關鍵,因為它可以很好地讓小學生產生集體責任感與團隊榮譽感,主動分析本組成員的學習優勢與語言潛能,合理分工,科學實現合作交流。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設計明確的課時任務,鼓勵各小組內部積極討論,確定每一個成員的合作責任,切實優化組內成員的合作關系,讓各個小組順利展開合作交流。
就如在《窮人》一課教學中,筆者就圍繞文本內容設計了課時教學任務:通讀課文,掌握課文的生字詞知識,學習各個新漢字的拼讀與書寫特點;客觀分析作者是從哪些角度去說明窮人的窮的;認真概括課文內容,合理劃分段落,按照敘事類文本的六要素來歸納敘事線索,概括段意;認真分析課文中的環境描寫與細節描寫,說一說桑娜與漁夫的形象是什么樣的。接著,各小組成員便可認真闡述自己的學習優勢,主動承擔相應的合作學習任務。比如,如果學生的語音能力較好,那么便可負責為本組成員朗讀課文,規范字詞發音,及時檢測本組成員是否掌握了生字詞知識;如果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較好,那么則可按照記敘文的六要素去總結課文的關鍵信息,劃分段落,概括文意;如果學生善于分析與聯想,那么則可負責分析桑娜與漁夫的人物形象,分析這兩個主人公所具備的美好品質;如果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好,那么則可負責掌控本小組的合作進度,抽絲剝繭,歸納并完善小組合作結論。具體的分工結論,還需各小組根據本組成員的現實特點將合作閱讀責任落實到每個成員身上,堅持平等溝通,以便真正實現有效合作。
三、 完善小組探究,豐富小組合作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探究教學已經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而變得越來越重要,旨在讓小學生經歷語文知識的生成與發展,使其全面內化知識內涵,不斷優化自己的語文思維與學習能力。在過去,小學語文教學一直都是由教師來控制課堂教學進度的,負責解釋語文知識,但是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則要求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引導小學生內化語文知識,使其經歷知識生成過程,逐步形成良好的語言能力、學科思維。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促使各小組全面探究語文知識,不斷優化小學生的合作學習經驗,使其在合作探究中全面內化語文知識,提高學習能力,真正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
就如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教學中,筆者就要求本班學生以4人異質小組去探究文本內容,切實突出了小學生的合作學習行為。在探究中,小組首先要通讀課文,歸納文中的基礎知識,說一說作者從哪幾個角度描寫了魯迅先生的事跡;接著,小組便要劃分課文段落,分析課文的篇章結構特點,及時進行宏觀分析,切實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然后,小組便要分析魯迅先生的人物形象,說一說作者對魯迅先生所抱有的情感是什么,歸納課文的主題思想。如此,各小組便可真正經歷閱讀探究,自主歸納文本意義,切實完善平等合作。
四、 歸納合作成效,改善合作形式
由于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會將每一節課的知識容量作為評價教學質量的基本依據,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并不重視課堂小結,所以很少組織小學生歸納語文學習經驗。但是,必要的總結反思可以讓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歸納現有不足、遷移有效經驗,使其更加精確地判斷自己的學習能力,自覺調整學習方案。尤其是在小組合作教學中,小學生需要從合作態度、合作方式、合作效益等方面及時反思合作學習過程,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組織小學生進行小組反思,優化小組評價,幫助各小組主動調整下一輪合作學習方法,促使小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自己的語文素養。
就如在《北京的春節》一課教學中,待小組合作探究活動結束之后,筆者就要求本班學生以自評活動去反思自己在小組合作活動中是否實現了有效學習,比如自己是否積極展現了個人思維,是否謙虛內化了同伴的有效觀點,是否存在被動接受他人思維成果的不良行為,是否在小組合作中發生了無效學習行為,等等。這就便于小學生針對個人行為來反思合作學習成效,使其客觀審視個人不足。接著,小組內部成員要相互點評,說出對方的優勢、不足,暢想下一輪合作學習計劃,完善小學合作成效。如此,本班學生便可吸取合作學習經驗,揚長避短,規避無效合作行為。
五、 拓展合作空間,豐富合作交流
一直以來,課堂教學一直都是實施語文教育的關鍵,但是除此之外,小學生在課堂之外所展開的語文學習活動也十分重要,比如豐富的預習活動可以豐富小學生的自主學習經驗,課后復習環節同樣可以幫助小學生查漏補缺,且課后習題檢測活動也可促使小學生積累有效的解題經驗。在過去,課堂之外的語文學習活動都是由小學生獨立展開的,其中不乏有一些自制力較差、學習能力低下的學生。他們會忽視自主學習任務,出現應付差事的學習行為。對此,小學語文教師也要及時拓展小組合作教學范圍,讓小組成員互相監督,保證本組成員可自覺在課后完成語文學習任務,切實豐富小學生的合作交流經驗,改善小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除了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小組合作教學活動之外,筆者也會適當在其他環節來推進小組合作教學活動。比如,在課后習題檢測階段,小學生要獨立完成作業任務,然后便要參與小組點評,與同組成員對比解題思路、問題答案,就異議推進小組討論,初步改善解題思維,積累有效解題經驗。另外,在課后復習環節,各小組也可共同制訂課后復習計劃,通過組內討論回顧課堂探究過程,通過同伴講解與啟發及時消除認知盲區。凡此種種,都可切實提高小學生的合作學習行為,讓小學生真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實現長遠進步,切實優化生生關系,讓小學生及時取得學習進步。
六、 總結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組織小組合作教學活動可以讓更多的小學生以主體身份參與到語文探究活動之中,便于小學生及時積累成功學習經驗,切實優化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科學地將異質學生分為一組,幫助小組內部科學分工,使其以學習共同體的身份展開語文探究與實踐活動,引導小組及時反思與歸納有效的合作學習經驗,全方位地推進小組合作教學活動,從而切實優化小學生的主體參與行為,讓小學生真正實現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佟秋慧.自主參與?合作交流: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1):77+79.
[2]寧春娥.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5):88.
[3]張艷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28):139+141.
[4]劉艷莉.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J].中國校外教育,2018(22):101-102.
作者簡介:
鄭麗麗,福建省莆田市,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