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提高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教師可以把微課與語文學科教學結合起來,在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的教學情境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文章簡述微課的概念及特點,指出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從融入時代背景、結合實際生活等方面,對利用微課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微課;自主探究能力;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1;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4-0062-02
隨著時代的發展,微課逐漸走入教學視野。微課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新生事物,改變了傳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式。它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利用視頻、圖片、音頻等方式將教學內容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創造出一個輕松、自由、形象、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一直保持著高昂的學習熱情,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在微課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對知識進行探索,進而提高自主探究能力。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基礎,在課程體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對利用語文微課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進行探討。
一、微課的概念及特點
1.微課的概念
微課又叫微課程,是針對學科的某個重點、難點、考點或教學環節中的某個任務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的視頻課程資源。它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時間較短,一般為5分鐘到10分鐘,已成為新型“翻轉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未來的教育教學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2.微課的特點
近年來,很多教師已開始使用微課教學方式。其主題突出,時間較短,靈活方便,針對性、交互性較強,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1)主題突出。微課一般只針對某一個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相對于傳統的教學內容復雜多變的課堂,微課的內容比較精簡。教師可以在有限的時空向學生傳授重難點知識,避免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2)時間較短。微課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時間較短,一般為5分鐘到10分鐘。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教師要合理規劃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在短時間內集中精力掌握相應的教學內容,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3)靈活性強。微課打破傳統的教學時空限制,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相對靈活的教學環境,便于學生隨時隨地地進行學習。學生可以通過網絡進入學校網站在線學習,也可以將微課下載到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設備實現移動學習。
二、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微課是信息時代的產物,以微視頻為主,教學時間雖短卻包含著精妙的教學內容,受到學校、教師以及學生的好評,對于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微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力與領悟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語文課堂氣氛比較沉悶,教師習慣于采用灌輸的方式進行授課,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而教師采用微課進行教學,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在微課教學中,教師會把重要知識壓縮在十分鐘之內,通過形象生動的微視頻重點講述課文的某一個重難點,這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對微課講解的內容進行認真學習。學生在這個環節中自主性非常強,能夠自發地學習微課的每一個內容,并通過自主學習解決閱讀中存在的疑問,不斷提升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就可以先錄制一段微課視頻,讓學生對整個故事有整體的了解,并且通過視頻和文本的對比,讓學生感受視頻的精妙和文本的魅力。這樣,學生借助微課對小女孩的命運有了各種期待,對后續的課文學習產生強烈的興趣。
2.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力與領悟力
微課教學便于語文教師在短時間內實現對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能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快速理解文章的文本結構和段落大意,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力與領悟力。例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時候,語文教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精心制作相應的微課,使學生通過觀看微課,體會小女孩五次劃火柴時的心情,感受小女孩的心路歷程,積極思考文章的深刻意義,進而了解這篇文章的寓意:作者通過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命運的深切同情,以及對當時社會的不滿。
三、利用微課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
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形式多樣化、方法多元化,以此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實踐證明,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有效利用微課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科學預習,鞏固知識,突破重難點,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1.融入時代背景,利用微課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語文教師在運用微課的時候就要注重融入時代背景,讓語文課堂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當前語文教學需求,它很少結合時代背景引導學生探究課文主題,以致學生沒有真正融入課堂,自主探究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師在設計微課的時候,要積極引入具有時代色彩的新鮮內容,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繼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要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自覺地去了解各類事物,感知語文世界的博大精深。
在語文教學中,要借助時代背景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例如,為了使學生深刻理解課文的主題,整體把握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引入相關的時代背景,讓學生通過探究理清故事中的人物關系,分析人物命運,感知課文的主旨。
2.結合實際生活,利用微課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語文教師在運用微課的時候就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要利用微課整合生活知識,加強語文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使語文課堂教學更有趣味性,更有真實感。要通過微課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味生活,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豐富多彩,進而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獲得更多的語文知識。
微課的設計是微課教學的關鍵,教師在進行微課設計的時候不可以天馬行空,而應該有機聯系學生的生活場景或者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內容,注重引入生活中的故事,讓學生覺得語文課堂與生活密切相關,從而提高學習興趣,自覺探究語文學科知識。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平時能夠抽時間多體驗生活,多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關心每個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將微課與實際生活內容和經驗結合起來,展現語文課堂的無限魅力。例如,在設計語文教學方案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對教學內容進行擴展,創設生活化的場景,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拓展學生的視野,促使學生主動探究語文世界。還可以通過微課布置相關的課后作業,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開展語文探究活動,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微課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力和領悟力。要在微課中融入時代背景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姜紅英.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措施[J].甘肅教育,2019(14).
[2]王麗新.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優勢分析[J].基礎教育論壇,2018(31).
[3]王璐.指向自主閱讀能力的小學語文第二學段微課案例研究[D].寧波大學,2018.
[4]鄭聰.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
[5]李丹丹.探討語文教育中“微課”教學模式的應用與實踐[J].語文建設,2016(03).
Discus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dependent Inquiry Ability by Using Chinese Micro Course
Duan Zhiping
(Yigangchuan Primary School, Tongwei County, Gansu Province, Tongwei 743322,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Chinese, teachers can combine micro class with Chinese subject teaching, play the main role of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situation with image and interest,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dependent inquiry ability.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 course, points out the important role of micro course in Chinese teaching, and probes into the strategies of using micro course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dependent inquiry ability from the aspects of integrating into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and combining with actual life.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micro class; independent inquiry ability; ability training
作者簡介:段志萍(1986-),女,甘肅通渭人,一級教師,從事語文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