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在教學領域的應用,作文教學迎來新機遇。語文教師可將“互聯網+”和作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在積累寫作素材、創設寫作情境、強化作文評價、創新寫作形式、展示寫作成果等方面大膽探索,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 “互聯網+”;作文教學;寫作能力;作文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4-0074-02
學生怕上作文課,怕寫作文,老師怕上作文課,更怕改作文,這種狀況已經成了語文教學中不可回避的現實。細究原因,主要是學生的作業負擔繁重,頻繁應付周考、月考、期中、期末等各類考試,另外還有大量的時間被形形色色的課外輔導班所侵占,家長一句“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無情地掐斷了孩子們寫作創作的源頭活水,掐斷了孩子們想象的翅膀,掐斷了孩子們的詩和遠方。這就會讓學生生活枯燥單調,他們沒時間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和感悟人生。生活素材的匱乏,讓學生作文成了“無米之炊”,張揚個性、獨抒性靈成了一句空話。隨著“互聯網+”在教學中的推廣應用,作文教學迎來新的機遇。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把“互聯網+”和作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本文嘗試探討借助“互聯網+”促進作文教學的策略。
一、借助“互聯網+”提供豐富多彩的寫作素材
學生可以在“互聯網+”背景下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來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為寫作提供便利,解決“無米之炊”的寫作窘境。教師可向學生推薦相關網站,指導學生去“收米下鍋”。
網絡信息頗為繁雜,教師要事先細心甄別,引導學生認真選擇信息源,教育學生健康綠色上網。教師要引導學生有計劃有步驟地上網學習,學生要學會搜集素材并能匯集素材、積累素材。如人物方面的,可分為外貌篇、語言篇、動作篇、神態篇等;關于季節景色的,可分為花篇、草篇、樹木篇、風雨雷電篇等;生活方面的,可以分為惜時篇、勵志篇、感恩篇、情感篇等。久而久之,經過日積月累,學生的寫作素材就會豐富多彩,寫作文就會有話可說,得心應手。
二、借助“互聯網+”為作文教學創設情境
初中生完成一篇作文一般需要幾十分鐘,這對學生的耐心是個考驗,如果教師在寫作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欲望,學生就能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寫作訓練中去。教師可借助“互聯網+”創設情境,發揮多媒體有聲有形的優勢,把抽象深奧的內容變為生動形象的畫面,再伴以或激昂或舒緩的音樂,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寫作情境,就一定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如筆者在講授《春》時,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多場景多角度向學生展示“春”的生機勃勃與清新美麗。隨著畫面的鋪陳和音樂響起,學生時而被春花的美麗所吸引,時而被春風的溫柔所感染,時而被春草的新綠所陶醉,“互聯網+”的運用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生的心放飛在無邊無際的大自然,讓他們看到豐富多彩的世界,聽到和諧優美的天籟之音,仿佛嗅到青草和鮮花的味道。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見聞和感受將心中所想用文字表述出來,這樣的方式誘導學生調動了多種感官,促使他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
三、“互聯網+”讓作文評價交流更為便捷
(1)利用“互聯網+”進行修改評價習作。首先,教師展示作文修改的具體要求:看題目是否新穎別致、吸人眼球,是否能作為行文線索;修改全文中出現的錯別字、病句;開頭是不是做到開篇點題、充滿詩意、充滿趣味;過渡是不是自然,首尾是不是呼應,結尾是否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思路是不是清晰;敘事中是不是有傳神到位的動作描寫、神情描寫、語言描寫等;是不是有恰當的修辭手法,是否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調動多種感官等寫作方法;文中是否巧妙引用名人名言、古詩詞名句等;標點符號的運用是否準確,切忌用小黑點,尤其注意引號的用法;敘事性文章要有適當的環境描寫;書寫必須工整規范,不能涂涂畫畫。其次,教學生學會利用電腦對文章進行修改標注,幫助學生將文章逐步修改完善,然后將修改前和修改后的文章放在一起供學生對比分析,讓學生明白修改前的文章問題出在哪里,為什么要那么修改。這樣的對比評析,相比教師單方面對文章寫評語的傳統方式,對學生的寫作水平提升更有幫助。而且,這一環節不僅有教師的文章點評,還可以聽到更多同學的閱讀評論,學生可以獲得更多關于文章的評價信息,更有利于習作的快速優化。這一交流評價形式體現出互助合作的特點,是習作展評的新模式,給自主合作的教學理念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2)教師可充分利用“甘肅省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開設多種欄目,如利用平臺的班級空間開辟“佳作共賞”“病文診斷”“家長曬文”等欄目,讓“互聯網+”的作用發揮到最大程度。其一,把優秀的班級作品匯集發布在班級空間,鼓勵學生自由評價跟帖;其二,把有代表性的病文上傳空間,讓大家提出寶貴意見;其三,開辟“家長曬文”欄目,鼓勵家長和孩子同步寫作,上傳到空間;其四,教師也上傳典范作文,家長、學生、教師共同欣賞。
四、“互聯網+”為作文教學帶來創新活力
“互聯網+”介入的重要作用體現在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寫作并不是那么沉悶無趣,讓他們從內心感受寫作的樂趣,進而充分激發寫作熱情,逐步培養寫作素養。在“互聯網+”背景下,大量“微事物”應運而生,這也為作文教學帶來新的發展契機。語文教師可以借助微博、微信、微故事、乃至微電影等新型網絡手段將寫作融入其中,讓學生通過“微寫作”在輕松的寫作過程中提升寫作水平。
微寫作不同于傳統作文,它之所以稱之為“微”,是因為它短小精悍,同時又形式多樣、主題單一,也更加貼近生活,更易于操作。它作為一種新穎獨特的作文訓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寫作難度,減輕了學生的寫作心理負擔,為長期處于寫作困境的學生帶來了新的寫作鍛煉途徑。微寫作與生活緊密聯系,學生在寫作時不存在無話可說的情況,可以做到有感而發。微寫作雖然短小,但在寫作教學中作用積極。教師不難發現有部分學生平時作文成績并不理想,但是在微博、微信、QQ空間等網絡環境中卻能侃侃而談,不僅思路清晰,而且語言也很流暢,有時還能表現得頗有文采,甚至某些言論還頗有見地。究其原因,相較于傳統寫作,微寫作讓學生沒有心理負擔,學生更樂于接受。為此,教師要將其充分利用起來,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五、鼓勵學生借助“互聯網+”展示習作
教師可利用“互聯網+”搭建的習作平臺供學生展示自己的習作,或閱讀其他人的習作,取長補短。其一,建立QQ群“習作發表專欄”,群內成員對專欄發表的文章進行共賞共評共學習;其二,鼓勵學生將優秀文章向報刊投稿;其三,鼓勵學生把優秀作文打印出來,編輯成冊,起一個富有詩意的刊名,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其四,指導學生關注一些文學方面的公眾號,把自己的優秀作品發布在公眾號上,讓文學愛好者欣賞評價,同時欣賞更多的優秀作品。
綜上所述,“互聯網+”給作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為教師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教學途徑,為學生開辟了一片自由飛翔的藍天。教師要抓住機遇,在積累寫作素材、創設寫作情境、強化作文評價、創新寫作形式、展示寫作成果等方面大膽探索,把作文教學帶入一個全新的境界。
參考文獻:
[1]呂松和.“互聯網+”與初中作文教學[J].江西教育,2019(15).
[2]韋善景.淺談利用互聯網+教育資源提升中學生寫作水平的方法[J].文教資料,2019(11).
[3]郝亮.探索“互聯網+”助力語文教學[J].現代語文,2017(11).
[4]原青.關于初中語文教學“互聯網+作文評改模式”的主題設想[J].現代語文,2017(09).
Exploration of Composition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Shen Chengdai
(No.5 Middle School, Minqin County,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 in the teaching field, writing teaching is ushering in new opportunities. Chinese teachers can organically combine "Internet +" with composition teaching, and explore boldly in accumulating writing materials, creating writing situations, strengthening composition evaluation, innovating writing forms, and displaying achievements in writing, so as to enhance students' writing proficiency.
Key words:? "Internet +"; composition teaching; writing ability; composition evaluation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互聯網+時代智慧型課堂的行動研究”(項目編號:GS「2018」GHBZ063)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沈承玳(1971-),男,甘肅武威人,中學高級教師,從事語文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