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鴛鴦
摘要: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準備活動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在概述當下常規體育課堂準備活動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其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研究,提出高效化準備活動的優化路徑,希望能夠通過這些優質且豐富多樣的準備活動,推動體育課堂教學的高效進行,最終達到體育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體育 ?準備活動 ?“三性”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合適充分的準備活動能夠促進體育教學,是體育課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但是,目前一些教師卻忽視了這一環節,還是采取傳統的機械式的諸如慢跑、隊列隊形等準備活動,這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而且不利于后續體育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以及針對性的準備活動,對于提高小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以及為高效的體育學習打下基礎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緊扣目標——體現針對性
小學體育教學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以提高學生的體育質素為出發點,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開展多種多樣、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準備活動,體育教學中的準備活動,要從學生的體育素質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設計準備活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項目,指導學生專門進行某一項或某一組的準備活動,體現針對性,防止學生運動受損。
例如,一位教師在進行“前滾翻”教學時,從本課的教學目標為讓學生掌握兩腳蹬伸和團身抱腿的動作要領出發設計準備活動,由三個項目構成,即“常規練習”、“熱身操”和“小雞舞蹈”。常規練習幫助學生伸展身體、拉伸關節,“小雞舞蹈”貼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為后續的前滾翻教學打下基礎。
以上案例中的準備活動設計,就是以教學目標為指引,根據具體的課程安排進行準備,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取得良好的身體準備效果。從這個案例也可以看出,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應該對準備活動環節的設計進行思考,并且要在解讀教學目標及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這樣設計的準備活動才具有針對性。
二、激趣為主——體現游戲性
1.基于學生興趣,設計游戲化準備活動
小學生特別喜歡游戲,基于小學生的這一興趣特征,教師可以為他們設計游戲化準備活動。但在具體設計時要考慮游戲的適合性,要認識到游戲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切忌為游戲而游戲,如果與教材內容背離,就達不到準備活動的設計目的了。
例如,一位教師在“投擲鉛球”的教學時,雖然也引入游戲化準備活動,但是該游戲只注重下肢部位運動,對本節課涉及的上肢、腰部等關系到投擲運動的部位沒有做有效鍛煉,這種游戲就不適合這節課的準備活動,應用不好還容易適得其反,引發安全事故。教師在引入游戲之前,要對基本教材的性質和技術內容有通盤考慮,科學、合理地選擇游戲類別和內容,務必讓游戲教學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幫助學生快速進入正式的體育課堂教學中。
例如,在“站立式起跑”與“彎道跑”的教學中,教師在準備活動設計時可以采用“正、反貼膏藥”等游戲,幫助學生感悟站立式起跑和彎道跑的技術要點,以便更好地融入后續的教學任務中,在開展“正、反貼膏藥”游戲時,要發動學生互相貼跑,不能在幾個學生之間貼。在游戲結束后,要給予學生一定的休息恢復時間。
以上案例中,教師基于“站立式起跑”與“彎道跑”這兩項基本體育活動內容,設計了“正、反貼膏藥”的游戲化準備活動,對于促進小學生對這兩項體育學習內容興趣的提升很有幫助。這樣,通過游戲和教材內容的有機結合,確保學生以最大的熱情、最好的狀態、最佳的體能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2.基于學生特點,設計游戲化準備活動
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處于發育的高峰期,許多學生雖然意識到體育的重要性,想要更多地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但是由于自控能力差,無法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情上,學生體育運動的效果不明顯。教師要圍繞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游戲化準備活動。
例如,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采用“報數隊列變化”和“點將搶繡球”等游戲來引導學生,讓學生的注意力始終圍繞在游戲中。在具體設置游戲時,還要根據不同年級段學生的特點,對低年級學生要選擇輕松、活潑的游戲,如“叫數找朋友”。對高年級的學生則要選擇帶有對抗性的游戲,如“搶占營地”和“背跳接力”。需要指出的是,女生的心理和生理有別于男生,教師在設置游戲時也要有所區別,因為小學生到了高年級以后,女生和男生的生理差異已經很大了,教師在設計準備活動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到。
三、科學組織——體現高效性
實踐表明,科學組織和編排準備活動,可以更好地把握課程節奏。小學生的自我意識覺醒,容易產生自我中心主義。學生對強度低、時間短的游戲較容易投入,而對于那些競爭性強、運動性激烈的游戲往往無法控制自己。
為了讓游戲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教師要多挑選趣味性十足的游戲,合理選擇游戲進程,摒棄不合時宜的、難度大又冗長的游戲,時刻保持學生的參與興趣。教師在開展游戲化準備活動時,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根據游戲的內容和開展場地的情況,事先制定好游戲規則和賞罰規則,做到公平公正,讓精心挑選設計的游戲在自己的可控范圍內進行。避免組織不當或編排失誤,造成課堂秩序混亂的現象。
1.自由組合式準備活動
例如,可以一改過去按照男女學生身高進行分組的方式,讓學生自由分組,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相互關系自由組合。這樣的分組方式可以增強小組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學生會因為在自由組合在小組中而更加努力地進行體育鍛煉,在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中開展體育學習。
2.互幫互學式準備活動
這種分組形式主要基于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師要根據對學生的身體條件、體育技能掌握情況,對學生小組進行分類調適,確保每一個小組都有一部分體育能力好的學生和能力稍差的學生。這樣的配對組合,能夠發揮學生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精神,切實提高全班學生的體育素質。如,在進行跳繩的準備活動中就可采用這種分組形式,讓技術好的學生對無法掌握技術的學生進行指導,讓成績差的學生學習有目標、有動力,更快地提高體育成績。
3.分層式準備活動
這種分組形式是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差異進行劃分的,教師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對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組,并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真正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解決在教學中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矛盾,使得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有與之相適應的訓練內容,保證全班學生的均衡發展。
總之,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準備活動是重要的一環。在體育核心素養理念下,準備活動的開展要體現針對性、游戲性與高效性,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準備活動的本質功能。
參考文獻:
[1]時玉英.體育課準備活動的原理與方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章柳軍.“套餐式”準備活動:撬動小學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的支點[J].小學教學研究,2018(5).
[3]郭建芬.例談小學體育課準備活動的設計[J].吉林教育,2015(28).
責任編輯:陸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