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漫耀
【摘 要】本文從培養幼兒教育教師的角度,結合戲劇的手段和方法,針對幼兒教師在教育戲劇方面的能力進行基本的戲劇元素培養以及簡單的導演能力培養和藝術文化素養的加強。通過長期的實踐以及在文化藝術積累的基礎下總結出具體的、科學的、有效的培養幼兒能力的經驗。教育戲劇是利用戲劇手段以及戲劇元素用在社會文化活動以及教學之中,讓受教育者在豐富的戲劇活動實踐中學習,以及親身體驗真理的意義和知識的應用,能夠讓受教育者真實感受到戲劇所帶來的強大沖擊力以及帶入感。并根據國內市場需求以及幼兒教師的本位認知,還有戲劇專業技能的培養法則等進行詳細描述與解答,為我國幼兒戲劇教師的培養工作進行著理論輸出的完善。本文將分成三個章節,幼兒戲劇教師的素養、幼兒戲劇教師的培養方法、幼兒戲劇教師的社會市場需求。針對幼兒戲劇教師的綜合能力進行詳細論述。
【關鍵詞】幼兒戲劇教師;技能培養;文化素養;市場需求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8-0125-02
一、幼兒戲劇教師的社會市場需求
現當代,全國人大對學前教育工作無比關心,給予了大力支持和細心指導,2019年8月22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情況作了詳細的報告,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學前教育事業。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在“幼有所育上不斷取得新進展”。習近平總書記就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多次做出重要批示。2018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推動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是黨和政府為老百姓辦實事的重要民生工程。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市場對這門職業的需求會不斷增大,幼兒戲劇教師這門職業為中國學前教育的優秀發展與進步做出卓越的貢獻。①
二、幼兒戲劇教師的素養
(一)文化內涵素養
幼兒戲劇教師是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素養的。文化是相對于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以及其活動產品②。文化素養包括的不止是學校教的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更多的是人文社科類的知識,涵蓋哲學、歷史、文學藝術、規范法律、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 因為只有幼兒教師具備一定的文化修養和藝術素養,才能夠將這些滲透到每一個受教育的幼兒的靈魂中。
(二)教育素養
1.教師要具有“以人為本”的幼兒教育理念。要將“幼兒的主體性”從文化素質教育中提取出來,在進行文化素質教育的同時,不能忽視“幼兒的主體性”,要讓幼兒在受教育的同時使其感到自己是有思想、有主見、有情感并且是鮮活獨立的人。這就更加要求幼兒教師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內涵以及藝術修養,才能更加讓幼兒理解人性、理解主體性的意義所在。在社會傳統的認知觀念之中, 科學文化教育僅僅被限制在訓練技能、傳授知識的層面上, 社會群體把教師稱之為“教書匠”, 社會在不斷向前發展,教育也應當踩著時代的腳步與社會并行。
2.教師要具有一定的藝術教育經驗與能力。在提高文化藝術素養與戲劇常識的認知的同時,也要有一定的教育經驗,例如語言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聆聽能力、觀察能力、教學態度以及反思能力,也要具有敏銳細致能夠及時捕捉兒童性格特點的專業觀察力、要具有合理調動孩子行動與管理的專業組織力、并且具有冷靜、沉穩的情緒自控能力等。這些能力都是作為一個幼兒教師必不可少的,在進行戲劇劇本解讀時,能夠將劇本的內容轉化成口頭語言,讓幼兒能夠理解與吸收,幼兒戲劇教師工作并不能稱之為簡單的社會教育活動,這已經上升為一種藝術審美教育活動。
3.教育素養教師要具有“寓教于樂”的幼兒教育理念。主要是使受教育的兒童通過對藝術欣賞活動,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啟迪,認識上得到提升,實踐上找到榜樣,從而能夠理解與認識真正的生活,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與人生觀、價值觀。這種戲劇藝術的培養具備三種功能,一是“教育”,二是“凈化”,三時“快感”,也就是說,藝術可以幫助人們獲得知識、陶冶情操、得到快感。可以這么說,對藝術這種審美教育功能的認識,在中國與西方已經延續了兩千多年之久,具有重大的意義與影響。③
三、幼兒戲劇教師的培養方法
(一)本位觀念的確立
在歐美國家,教育戲劇被認為是最受歡迎以及最能夠讓受教育者的文化素養以及動手能力全面發展的教育方式。“教育戲劇的重點在于學員參與,從感受中領略到知識的意蘊,從相互交流中發現可能性,甚至被認為是一種最有效最實用的藝術類教學方法?!雹苡變簯騽〗處煟_立準確的自我定位以及合理的本位觀念認知。戲劇藝術由于具有生動的表現力,高度的互動性,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青睞。呼吁聲雖高,仍要耐心等待我國教育政策的傾斜,很多教育工作者希望戲劇有朝一日能夠進入課堂。
(二)戲劇專業技能培養
1.劇本的解讀能力。在進行劇本分析時,教師要通過事先解讀劇本,將劇本用三個核心句子進行概括,接著在給孩子分析劇本時,要將這三個核心句子傳達給孩子,讓孩子圍繞著三個核心句子進行舞臺表演行動,對劇本的分析與談論可概括為“三句子,一詞語,一臺詞”三步法,用這三步法讓孩子清晰感受到人物。
2.劇本的編排能力。在劇本的排練過程中,教師要擔任起導演的身份,將劇本變成舞臺調度進行呈現,要將孩子的臺詞進行人物處理,幫助每一個孩子找準確人物語氣與聲音,糾正孩子的普通話、語氣、重音以及情感表達等問題。舞臺調度上,要懂得舞臺支點,也就是舞臺上的道具擺放問題,還有主要人物與次要人物的行動空間的處理,幫助孩子找到舞臺中線,不得出現背臺、偏臺等現象,要注意用內側手做動作,將舞臺動態化處理,避免在舞臺上出現只對話不行動的現象。
3.劇本的呈現能力。在演出時,要注意演出前、演出中和演出后的一些事項。演出前要抓大放小、不得臨時改戲。演出前,教師要將工作分配到人、責任到人,流水作業。演出一旦開始,一切只需要教師進行督促和監督即可。演出中要注意催場、守場、鼓掌,以及對突發情況進行處理,要鼓勵孩子的表演。演出后,要進行服裝與道具的整理工作,也是分工到人、責任到人,幫助演員完成情緒的釋放。
(三)戲劇教學能力的培養
1.翻轉法。翻轉課堂,意為將課堂進行有意翻轉,讓孩子變成講述者,上臺將自己在家里發生的任何有趣的故事進行講述,由于是孩子親身經歷過的事情,他在講述時一定沉浸其中并且聲情并茂,或者作為導演的身份指導別的同學將自己的故事呈現出來,在跟同學“講戲”的過程中,再次鍛煉到了孩子的語言講述與表達能力,讓孩子去飾演別人故事里的人物,體會不同人物的心態。
2.觀驗法。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同時,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孩子在進行講述時或是在表演的過程中到底表現出的是什么樣的性格,例如有的孩子是比較外向的,他講述了一段有關上課拉女生辮子的故事,在講述的同時,他顯得得意洋洋,十分理所當然,這時教師就必須通過觀察這個孩子的人物性格,將正確的價值觀傳輸給孩子,讓他來扮演那個被拉辮子的女生,找一個女生來扮演他,讓他體會被人欺負的感受,這樣他就能體會到別人的苦惱。
3.引推法。幼兒教師在進行教育戲劇的實踐中要摒棄傳統的說教教學理念,運用戲劇的手段讓兒童與教師的身份進行互換,要引導孩子進行主動表演學習,開發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主動研究能力與強烈的環境適應能力,并推動孩子進行自我認知以及自我認同的社會生存能力。
四、結語
幼兒戲劇教師,能夠將戲劇與劇場之技巧運用到幼兒教育活動中,又被稱為幼兒戲劇教師。這些幼兒戲劇教師能夠以人性自然法則有計劃地引導幼兒自發與外界接觸,并進行創造性表演,建立在幼兒原有認知的基礎上,幫助其獲得新的認知,將其發展、完善并與原有認知相結合。⑤教育是一項培育、培養人的社會組織實踐性活動,從廣義上來說,指那些有意識影響人、能夠培育人成長的活動;從狹義上來說,是通過專門的學校進行有計劃的教育過程,使受教育者成為被社會所認可和需要的社會人才。幼兒教育則是通過這種社會組織的實踐性活動,對三歲到六歲的幼兒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培養與教導,讓其形成初期的、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一定的初期文化素質基礎。
注釋:
①中國人大網.受國務院委托,教育部長陳寶生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學前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情況[EB/0L].2019-8-23.
②新華網.全面認識傳統文化的內涵[EB/0L].2015-12-04 .
③盧偉敏.小學生安全健康防護演練21 例[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8.
④孫惠柱.戲劇在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J].戲劇藝術,2002(1).
⑤王淳美.2015 全國學生創意戲劇比賽呈現多元美感[J].美育,2016,(5):68-81.
參考文獻:
[1]王素菊.我國幼兒教師科學素養現狀分析綜述[J].當代學前教育,2007(5).
[2]張紅霞.論現代幼兒教師的科學素養[J].早期教育(教師版),2004(10).
[3]石長年,程為文.培養幼兒科學素養的思考與實踐[J].甘肅教育,2012(19).
[4]王月蓮.現代幼兒教師應具備的科學素養[J].文教資料,2010(21).
[5]李寧.淺談幼兒教師應具備的科學素養[J].理論,2013(2).
[6]彭吉象.藝術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7]周倩雯.教育戲劇學新探[D].上海戲劇學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