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卉
摘? 要:思政教育可以借助道德感化的形式,輔助日語課堂教學活動,總體來看,高職日語具備職業特征、語言教學特征,前者對學生長期學習能力要求高,后者對學生語言學習能力要求高,思政教育可以從學習意志、思辨能力、未來發展觀等方面對個體的學習行為產生積極影響。該文首先探究思政教育與高職日語課程教學結合的可能性,之后就如何更加行之有效地運用思政教育進策略探究。
關鍵詞:思政教育? 日語教學? 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71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2(a)-0126-02
日語與漢語存在較大差異,對于非母語人員來說,在學習日語時,無法有效地展開學習活動,導致學習效果較差。首先,是知識體系的差異化。雖然漢語對日語存在長期影響,現代部分漢語詞匯來源于日語,但從知識體系來看,漢語、日語在讀音、變形、語法上,具有自身的特色,尤其是敬語語法,對于日本國人尚存在困難,更遑論他國了。其次,學習情境差異化。由于是非日語圈,日常對話、生活、工作中與日語的直接接觸較少,無法根據情景把握對話的應用場景等,增加日語學習難度。最后,漢語語言觀念可能成為日語學習障礙,導致學生無法健全構架日語知識體系。鑒于此,有必要改進日語教學活動。
1? 思政教育與高職日語結合可能性
1.1 思政教育的學習意志塑造
思政教育可以透過精神、思維,借助道德感化手段,塑造學生的學習意志,學習意志的實效性塑造,可以沖抵知識學習的枯燥乏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動力、增強學生學習規劃執行能力,從日語學習來看,日語存在自身特色,對形成既定漢語觀念的國人來說,不利于系統構架日語知識體系,容易在繁瑣復雜的詞匯、語法、口語句段中迷茫、懈怠等,由此來看,借助思政教育對學習意志的塑造效果,可以較好地將思政教育應用于高職日語教學課堂中[1]。
1.2 思政教育的思辨能力鍛煉
思政教育可以激勵、啟示、引導學生思考、辨析下,讓學生是非對錯、主次優劣、輕重緩解等具備明確能力,對事物的對立與統一,也能建立較好的觀念。從日語學習上來看,學生對日語的學習,建立學生漢語學習素養上,通過師生互動、文本閱讀、資料查詢等形式,學生可以初步的構架日語知識體系,但恰恰是既定觀念的漢語素養,往往會對日語學習存在較大遷移影響,給學生學習活動產生較多誤區,鑒于此,增強學生思辨能力,具有較好的日語學習輔助效果。
1.3 思政教育的未來發展觀鍛煉
思政教育不僅注重學生的內在教育,更注重學生的長期發展,為促使某種思維觀念能在學生未來發展中存在長期作用,一般也會通過教授學生掌握未來發展觀的形式,促進學生成長。從日語學習來看,日語作為一門語言,單純的學習語法、五十音是不足夠的,還要不斷地記憶詞匯、積累句段、增強聽說讀寫基本技能,需要學生保持不斷學習,才能促使日語知識體系的健全完善,同時,業精于勤荒于嬉,若不具備長遠鞏固規劃,也會造成學生在日語學習上的逐漸荒廢。
2? 思政教育運用手段
將思政教育運用于高職日語教學中時,可以從學習意志塑造、思辨能力鍛煉、未來發展觀塑造3個方面出發,以盡可能地輔助學生日語學習活動。
2.1 融合學習意志塑造
學習意志主要是學習心態、自我激勵、自我規劃、自我堅持等,從學習心態來看,教師可以在日語教學中注重學生心態塑造,以未來職業發展高度、日語語言魅力、利益觀、人生觀等督促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放置在日語學習中,端正心態的同時,以應對日語學習的枯燥;從自我激勵上來看,是讓學生在日語學習中,激勵自我,借助短期目標成就感、長遠目標信念感等作為激勵手段,促使學生能保持持續沉穩的心態參與到日語學習活動中;從自我規劃來看,自我激勵建立自我規劃上,比方說學習乏味時,可以設置小的學習規劃,以取得成就感,教師展開日語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善于剖析知識體系,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在目標完成中,逐漸由淺入深建構日語知識體系;從自我堅持來看,堅持是學習意志的重要素養,與主動性的自我激勵、規劃不同,堅持可以和心態一樣內化到學生品格中,產生內驅動力,在展開日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激勵學生積極展開學習活動,通過課堂學習堅持,來深化塑造學生堅持素養[2]。
例如,在學習五十音時,教師可以首先從心態方面,向學生講解五十音的基礎性作用,讓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多的放置于五十音的學習上,借助此,可在短期內,保持學生心態的沉穩,之后從自我規劃、自我激勵方面,讓學生將五十音分為5部分或10部分展開分階段學習,促使學生在小目標的完成過程中,取得較多成就感,激勵自我的同時,保持階段性的沉穩心態,及間斷性的學習意志。從堅持來看,教師要善于運用約束手段,通過課堂知識學習效果抽檢、作業差異化策略等,督促學生能在課堂學習活動中,保持堅持觀念,借助此,可以促使學生保持連續性心態沉穩,具有更加優質的學習意志。
2.2 融合思辨能力鍛煉
思辨能力是學生思考、辨析的能力,是學生思考問題內在機制、外在機制,辨析具有特征事物下的互斥機制等的重要支撐,借助思辨能力,可以較好地應對知識學習及多面學習活動。首先,從增強學生思考能力來看,學生思考能力需要教師予以課堂激勵,充分活躍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隨后便是淺析知識結構,漸進引導學生建構知識體系,最后幫助學生梳理歸納,鞏固所學的同時,并有所“知新”;其次,從學生辨析能力來看,教師要善于淺析漢語、日語差異,在借助漢語學習日語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其中內在互斥機制,避免學生單純地將漢語知識體系遷移到日語學習活動中,產生四不像的尷尬境地[3]。
例如,在學習敬語語法中,為增強學生思考能力,教師首先應當活躍課堂氣氛,使用引導性、故事性、平易近人性教學語言,激發學生興趣、動力,活躍學生思維,之后教師淺析知識結構,可以降低知識學習難度,之后設置疑問,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結構化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不斷解決問題過程中,增強思考能力,最后對學習到知識進行重新梳理、歸納、總結,避免遺忘趨勢對學生的負面影響。
2.3 融合未來發展觀塑造
未來發展觀在日語學習中包括終身探索、知識鞏固、自學能力增強等,首先從知識鞏固上來看,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可以在教學活動告一段落后,為學生進行知識梳理歸納,便于增強學生知識鞏固意識,借助梳理歸納策略的直接教學,也可增強學生知識鞏固能力;自學能力是學生終身探究學習的基礎,一般需要學生多聽、多記、多看、多接觸等,并在此過程中,總結目標實現的快捷策略、高效應用策略等;終身探索上,教師可以多設置課外研究課題,讓學生自發地收集資料,能增強學生資料收集能力,也更容易讓學生感受到日語知識體系的豐富性,激發學生探索欲望。
3? 結語
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日語學習存在較大難度,可以借助思政教育對學生思維觀念、精神品質的改造,輔助學生完成日語學習活動,思政教育時,可以從學習意志塑造、思辨能力鍛煉、未來發展觀塑造等方面,將思政教育的效力充分應用于高職日語教學活動中。
參考文獻
[1] 陰妮娜.高職院校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8):78-79.
[2] 張力元.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在高職思政工作中的創新應用[J].教育現代化,2019(67):296-297.
[3] 斯彩英.思政教育融入高職數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探索[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9(4):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