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輔導員對情感溝通技巧的掌握和運用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至關重要。文章從剖析當前輔導員情感溝通存在的問題入手,明確闡述輔導員與大學生之間溝通順暢、情感融洽的重要性。基于此,進一步就輔導員情感溝通技巧進行研究探討,以期能為輔導員思政工作的順利開展和當代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情感溝通;技巧
高校輔導員思政工作是促進大學生身心和諧、全面發(fā)展的持久工程,更是融入情感要素的師生互動與共同成長的過程。每個學生都是平等的主體,他們沒有三六九等之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需要被重視,都需要被呵護,都有健康快樂成長的權利,都有彰顯生命價值的權利,而這一切的實現(xiàn),都源于輔導員對學生情感需求的積極關注與順利對接,都源于輔導員對情感溝通技巧的有效探究和成功運用。
一、思政工作中高校輔導員情感溝通問題所在
當代大學生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和學習經(jīng)歷,他們風華正茂、意氣風發(fā),但是心理素質(zhì)還不夠成熟,處理問題還不夠理智,不能夠積極地管理和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他們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認可,渴求實現(xiàn)主體地位和自身價值。然而,在實際教育過程中,部分輔導員習慣采用單向說教灌輸?shù)姆绞剑逃谖沁^分嚴厲,教育態(tài)度生硬強勢,情感交流技巧匱乏,心靈溝通能力欠缺。這不僅不能促使學生領會輔導員的教育用意和良苦用心,還會引起學生的厭煩心理和抵觸情緒,迫使師生間的感情漸漸疏遠。更有些輔導員對給學生造成的這種無形傷害渾然不知,從而導致雙方關系進入惡性循環(huán)。因此,師生情感溝通問題必須引起高校輔導員的高度重視。
二、思政工作中高校輔導員情感溝通效應分析
高校輔導員是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也是離大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最近的一群人。輔導員情感溝通是否到位對于學生思想變化和心理狀況起著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作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輔導員的情感溝通可以體現(xiàn)在每一個工作細節(jié)中,可以顯露于每一個舉手投足中。實踐證明,誠心愛心耐心才能暖人心。一句發(fā)自內(nèi)心的聊天問候,一個學生喜愛的網(wǎng)絡表情,一種風趣幽默的表達方式,都能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一個關乎安全的貼心提示,一場促膝而坐的談心談話,一次奉獻愛心的送衣善舉,都能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親其師而信其道”,輔導員只有充分利用崗位優(yōu)勢,發(fā)揮真誠溝通作用,用心去發(fā)現(xiàn)學生問題,用愛聆聽學生需求,才能引導學生心悅誠服接受教育,才能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才能獲得學生對輔導員各項工作的大力支持。
三、思政工作中高校輔導員情感溝通技巧探析
(一)樹立平等觀念,善于積極傾聽
輔導員平等待人是做好積極傾聽的必要條件。輔導員應該放下自身“教育者”和“管理者”的身份,不排斥、不歧視任何一個學生,把自己和學生放置在平等的位置上,這樣有助于學生毫無保留地向輔導員敞開心扉、吐露心聲、釋放情緒。在此基礎上,輔導員要掌握傾聽技巧。傾聽不但是雙方順利進行溝通交流的切入點,而且是輔導員把脈診斷發(fā)現(xiàn)問題的突破口。輔導員“身在此,心在外”不是積極傾聽,沒有適時適度的情感反應不是積極傾聽。因此,輔導員要全身心專注于學生的傾訴,與此同時還要有言語或非言語的回應,以便幫助學生將情感得以充分宣泄。唯有如此,輔導員才能循序漸進地探詢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
(二)學會換位思考,培養(yǎng)共情能力
輔導員換位思考是實現(xiàn)師生情感共鳴的關鍵所在。輔導員在傾聽學生自我表達的階段中,要站在學生的立場,還原當時的處境,準確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盡力體驗學生的思緒變化,深入思考學生的言語行為。只有這樣做,輔導員才能理解并接受學生的全部情緒反應,才能設身處地查找學生問題癥結(jié)所在,才能促進師生思想共振、情感互信。在此期間,輔導員要將這種自身感受有效傳達給學生,以便使學生積極感知到被接納、被理解。此外,也只有從學生角度出發(fā),才有利于輔導員選擇適當?shù)慕逃椒ǎ畲罂赡芤子趯W生接受,最大程度避免學生反感。
(三)適當自我表露,安撫學生情緒
輔導員自我表露是疏導學生情緒的有力抓手。在互動交流進程中,輔導員可以抓住有利時機與學生分享自己類似經(jīng)歷,將自己積極的思想觀念和正面的經(jīng)驗體會傳遞給學生。這樣做不僅可以穩(wěn)定學生情緒,引導學生進一步增強對自己的信任感,還可以疏通學生心靈,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向自己吐露情感。同時,輔導員的社會閱歷還可以幫助大學生收獲人生正面啟示,形成積極心理傾向,構(gòu)建自我教育模式,做出正確行為選擇。另外,通過經(jīng)歷和情感的分享,輔導員還可以憑借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示范作用觸動學生、感化學生,啟發(fā)學生樹立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提升自我情緒的調(diào)控能力。
(四)注重因材施教,加強正向引導
輔導員“對癥下藥”是培根樹人工作的重要原則。輔導員要堅持既能“入戲”,又能“出戲”,在充分得到學生情感信任的同時,不要忘記自己的使命和職責。輔導員要根據(jù)學生不同的性格特征和接受能力,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引。因為每個學生都有自尊心,都有閃光點,都希望得到外界的肯定與贊賞,所以輔導員要最大限度通過贊美和激勵的教育方式肯定其優(yōu)點,指出其不足,寄予其希望。在情感溝通過程中,始終堅持輔導員主導性和大學生主體性相結(jié)合,讓遠離父母的大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輔導員對他們的愛,以此來充分調(diào)動大學生自我教育與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正視問題,打開心結(jié),堅定自信,走出困境。
總之,情感溝通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基本前提,是一切學生工作的根本保障。情感溝通技巧是一門永遠需要用心學習、用愛實踐的藝術,是一個永遠值得高校輔導員探討的課題。輔導員要在一線崗位上,遵循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積極拓展情感溝通新思路,勇于探索情感溝通新技巧,持續(xù)提高情感溝通新成效,不斷開創(chuàng)輔導員思政工作新局面,努力實現(xiàn)高校人才培養(yǎng)新成就!
參考文獻:
[1]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李忠軍.高校輔導員工作案例研究方法與實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劉曉偉.情感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4]張東嬌.教育溝通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張娜(1983-),女,天津人,碩士,研究實習員,天津城市職業(yè)學院,研究方向:思政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