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文婷
摘 ?要:語文源于生活,且服務于生活,因此它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將生活化的理念貫徹到教學的每個環節當中,加強學生對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去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強化學生對文本內涵的理解,進而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完善學生的人格。文章就高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高中文化;生活化教學;策略
引言: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課程回歸學生生活成為所有學科追求的目標。高中語文具有人文性與工具性特點,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必然也應走向生活。將生活化教學應用到高中語文教學當中,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能夠引導學生調動自身的生活經驗,從文本中發掘生活內涵,強化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進而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當中。生活化教學是落實素質教育理念,提高學以致用能力的重要途徑,對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生情感體驗有著重要意義。
一、創設生活情境
情境教學是指根據教材內容和目標,結合學生的生活創設的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下提升語感,并將語言文字轉化成學生能夠接受的經驗和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借助圖片、實物、音頻、游戲、故事等,創設生活化的教學場景,通過場景再現,讓學生從中去品味和感受生活,進而提高對語文知識運用的能力[1]。情境教學的有效運用,需要教師挖掘文本中的內容,并對其做生活化處理,將文章描寫的畫面展示出來,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比如,教師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將文本中所描繪的生活化畫面再現于學生面前,強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如在《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合理劃分小組,各個小組各司其責完成編輯、導演、表演、關注評價等各項工作。表演者通過編劇與導演的指導,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利用語言、動作以及表情等,將文本片段再現于同學面前,通過這種直觀的表演,加深學生對文本人物內心思想情感的理解。如文章描述在賈母房中吃飯的段落中,林黛玉“飯后漱口,跟著漱口,吃茶,跟著吃茶”,當學生在表演到這段時,就很容易理解林黛玉只身一人只能依傍外祖母,有著自尊且自卑的心理,因此她在賈府生活中要步步留心。通過角色表演掌握文本人物性格,在表演過程中,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二、開展生活化實踐活動
(一)結合教學,擬定活動主題
學習的目標是能將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去,發揮出知識的價值和作用,在實踐過程中將知識內化,使其成為自身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因此,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比如,圍繞一個主題開展社會調查,并寫出相關報告;鼓勵學生在假期寫游記散文等。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素材,為學生設定語文活動的主題,讓學生通過實踐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比如在學習了《祝福》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場“誰是殺害祥林嫂”的主題討論活動,有的學生說是魯四老爺,有的說是魯鎮上的人,有的則認為是“我”等。通過激烈的辯論以及提出的依據,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碰撞,他們對作品的思想有了更深層的理解和認識。這樣的辯論會呈現了學生主體的作用,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樂趣。
(二)布置生活化作業
課后作業是對學生知識學習的鞏固,生活化的教學理念下,對學生作業的設置不能一味關注知識的鞏固上,還需要將生活元素融入其中,供學生自主選擇。通過生活化的作業,讓學生走進生活當中,從作業中體驗語文知識的魅力,通過作業實踐加強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比如在《邊城》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去關注身邊的人和事,讓學生將經歷的事用文字記錄;在《短新聞連篇》的教學之后,可以布置小記者的作業,讓學生從生活中選取素材,寫新聞稿,體驗當記者的心得。另外,在生活化作業的設計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依據學生的水平情況,使得作業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對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使其能夠對文本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進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教學評價生活化
生活化的評價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教師的生活化教學意識,使其樹立生活化的教育觀念,并通過教學評價的反饋,不斷優化教與學的策略,分析教與學中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及時改進,進而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在教學評價中教師要遵循差異化的原則,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進行合理分層,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只要在原有的目標中有進步的學生,教師就要積極給予評價,給學生以成功的情感體驗。同時還應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鼓勵學生自評和互評,在評價的過程中去發現自己的不足。比如,在“祥林嫂是誰殺害的”辯論賽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都對彼此的看法進行了評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但是每位學生都說對方的觀點不準確。在對方將依據呈現出來之后,他們則都會有自己的思考。通過這樣的評價,不僅能激發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同時還能在相互討論中強化對文本的理解。
總結:
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是新課改的體現,同時符合高中生發展的需求,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資源,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積極創新探索利于學生發展的生活化教學方式。通過不斷的完善和優化,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使其在知識技能的獲取中,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并能將所學知識充分運用到實際中去,進而發展學生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孫楠. 高中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 文學教育(下),2017(1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