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采萍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高中化學教學如何才能達到新課改的要求,教師需要及時轉變教育思維與教學方法,能夠在課堂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針對高中化學教學方式轉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討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方式的轉變途徑,包括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方式的改進等,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關鍵詞:高中化學;問題;教學對策;教學方法
新課程改革需要教師改變傳統教學觀念,需要更加具體的教學方法來指導學生學習高中化學,使教學模式更加合理。加強師生互動性,從而完成常規的教學目標,提高化學課堂質量。在化學教學的同時,注重學生學習能力、自主提問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但是在化學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化學的教學質量。
一、高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思想觀念陳舊。在教學中,很多化學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育思想陳舊,沒有真正從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發展、鍛煉學生探究實踐思維的角度出發。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教學完全依賴課本大綱與教材解析,很少拓展課外知識,使學生不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運用知識,以及不知道所學知識出自于哪種生活中的現象,從何而出,不知所學的目的,缺乏學習動力。教師在教學中,評價學生的標準單一。學生受這種長期單一標準評價,自身思維也會趨于單一化,將問題簡單化,不利于以后的學習與知識的運用。同時影響到學生的價值觀與學生的思想,思維趨于消極,不利于學生個人發展。
(二)傳統教學習慣的影響。新課程改革強調要轉變教學方式,但是傳統的教學習慣早已根深蒂固,很多高中化學教師認為只需要完成教材要求內容即可,其他的教學內容和方式都是多余的,并且仍然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用單一的成績來進行評價。
(三)化學教學中缺乏實驗。部分教師忽視對學生的實驗教學過程,往往將課本理論知識講解后,讓學生觀看視頻讓學生自行理解。讓學生想象實驗過程與實驗現象,導致學生對課本知識理解產生偏差與分歧,誤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與理解。學生不能自己動手實驗,僅由教師教授書面知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夠到位,對于實驗現象與實驗原理不能夠留下深刻印象。
(四)知識體系不健全。高中化學教學中,課外知識的教學較少,課本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系不緊密,所學知識與生活脫離,使教師的教學與學生學習缺乏積極主動性,所學知識只適用于應試考試。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不能夠提升自己在化學上的研究,只學得化學的表面知識;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則不能夠使其真正了解到化學學習的本質,把化學當成文科,學習時采取“死記硬背”模式。
二、高中化學教學的對策
(一)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第一,在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技術,讓高中化學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有趣,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如在講到“酸雨的危害”這一知識點時,教師使用多媒體為廣大學生展示生物、植物、建筑受到酸雨的影響。第二,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要多引入生活化情境,使化學知識生活化,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現“題海戰術”,單純以考試為目的的教學方式。第三,要注意教學觀念的轉變。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提倡素質教育。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點,還要綜合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聽課情緒,教學活動應該是圍繞“以學生為中心”來開展。
(二)加強新課改理念的融入。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入新課改的理念,將教學知識通俗化、形象化,讓學生學習更加簡單,便于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學習,同時能夠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多引導學生學習,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與自主學習,通過小組合作等方式解決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去思考。教師積極幫助學生學習,為學生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困難,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化學。
(三)發揮化學實驗課程的積極作用。高中化學教學中,實驗課程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實驗課程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與理解。在實驗課程中,針對當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具體講解,明確其實驗的操作步驟,細心講解每一步驟的目的,以保證實驗的效果及安全性。讓學生自己動手、思考,在實驗中積極探索,提出問題,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增加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四)教學評價體系多樣化。教學評價體系要實現多樣化、多元化,讓學生主動參與評價,而不再是被動接受評價。還可以在評價過程中讓學生及其家長都參與其中,這樣可以讓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教育意識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讓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共同促進學生的發展及進步;能夠讓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不能只惟成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