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麗
[摘 要]在中考乃至高考語文試卷中,作文分數所占比例居高不下,可見其重要性。但從平常作文教學來看,學生作文存在低效現象,主要原因是學生知識儲備不夠,興趣不濃,缺乏觀察;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教師重閱讀教學,不注重學生的審美體驗,導致學生的作文水平較低。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增大學生的知識儲備,培養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能力,鼓勵學生有創意地表達,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指導學生批改作文,從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關鍵詞]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研究策略
寫出一篇好作文,既需要突出的主題和新穎的思路,又需要流利優美的語言和美觀整潔的書寫等。從目前在讀的初中、高中學生的作文水平來看,選才好、有創意、水平高的佳作居少數,仍然有一部分學生的作文存在內容空洞、缺乏新意、語言不夠流暢優美、書寫不夠工整等不足。筆者根據日常教學情況,以及自己的調查研究,分析一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并提出具體策略。
一、學生作文低效原因
1.學生自身存在的原因
(1)學生重讀輕寫,畏懼寫作。大多數學生雖然平時讀了一些優秀作文選刊,也讀了一些名著佳作,因為沒有刻意去鞏固記憶,所以也沒留下多大印象,更別說把原著背下來學習原著寫作技巧進行寫作訓練了。即使平時語文教學中的寫作訓練,有些學生也存在畏難情緒,覺得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素材可用,腦子里空空,有些學生寫出的作文經常是“素材老化”“主題老舊”。寫作沒有捷徑可走,唯有多讀多寫,正如歐陽修所說:“惟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
(2)觀察不細,缺少發現。法國著名的雕塑家羅丹曾經說過:“世界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樣道理,作文不是沒有好素材,而是缺少發現素材的眼睛。生活中處處是寫作素材,只要善于觀察,在細小的事例中你會發現真情,在平凡的事物中,會發現它的美好。因此,對學生而言,提高寫作水平的首要途徑是留心觀察,細心體驗,認真思考。
(3)積累不夠,寫作訓練不足。“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讀書不夠,積累不足,寫起文章來“詞窮”。經常聽學生抱怨說:“一寫作文,我絞盡腦汁,搜腸刮肚,怎么就寫不出好詞好句。”這種現象充分說明學生平時不積累,腦袋里空空,寫作時怎么會有佳詞妙語脫穎而出?現在的中學生大多數是隔周作文,每學期六到七次,初高中六年下來作文不足80次,不足8萬字,顯然作文訓練的量上不去。要想提高作文水平,必須加大作文的訓練量。
2.教師自身存在的原因
(1)重閱讀教學,輕作文教學。閱讀教學容易,作文教學難度大,批改難,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試想一篇作文600字左右,如果一班50人,那就需要教師批改3萬字左右的作文,批改時需要教師的修改和評析,之后要在全班講評作文。要想提高學生的作文效率,教師一定要重視作文教學,認真批改,認真講評。只有批改,才能發現問題,督促學生寫作;只有講評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優秀的范文,有針對性地進行語言訓練,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2)重題海訓練,輕審美體驗。為了在中考、高考中取得好成績,緊隨中、高考的指揮棒,教師更多時候引導學生搞題海戰術,往往忽略了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審美。教材里選取了大量的美文佳作,為的是激起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學習熱情,可一些教師照搬教參,服務“應試”,以搜尋知識點、挖掘“考試元素”、解釋段落大意、歸納中心思想、寫作特點等知識為目的,把一篇篇優美的課文切割的支離破碎,使學生失去了對語文、對寫作的興趣。
二、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策略
1.積累,是寫好作文的重要前提
學生在平時作文中,最頭疼的就是沒有什么材料可寫,沒有什么好詞可用,滿懷的情感,不知用什么句子來表達,就像我們看到琳瑯滿目的商品,很想去買,可是口袋里空空,只能看著卻得不到一樣。所以,要改變現狀,讓學生的腦袋里積累豐富的好詞、好句、好文章,這樣用的時候,好詞佳句就會從腦中源源不斷地涌出來。
(1)從課本中積累。語文課本是一個美麗博大的知識海洋,有著取之不竭的精美詞句和知識寶藏。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只要遇到好詞、好句,就要和學生一起探討,這樣的句子用在什么樣的作文中會恰到好處。如講授毛主席的詩詞《沁園春?雪》時,可以問生活在北方的同學:“北方冬天,大雪過后,可以用這首詞里的哪些詞句描寫能恰到好處呢?”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教師接著再問:“你可以用幾個詞語描寫一下這兩句詩詞展現的景色嗎?”“銀裝素裹”“白雪皚皚”“冰天雪地”……同學們說出這些詞語,教師因勢利導問:“你學過的古詩中還有哪些描寫雪的句子嗎?”這種教學方式,既鞏固了對舊知識的識記,又使學生明白“學以致用”的道理。
(2)從課外閱讀中積累。為了幫助學生多積累,快速提高寫作水平,除了從語文課本和學生的習作中收集外,教師還應注意從課外閱讀中積累相關內容,以便拓展學生的思維,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每次分析學生的語文試卷,或是閱讀課外名著,都是教師引導學生積累的好機會。語文試卷中一篇篇短小精悍、說理性極強、結構嚴謹的議論文,都成為師生朗讀、分析和討論的寶貴材料。教師應引導學生多看名著,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審美情趣;多觀看與漢語文化有關的節目,如“詩詞大賽”“漢字英雄”“見字如面”等節目,積累自己的寫作素材,拓展知識面。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能力會在不知不覺中有所提高。
2.鼓勵學生有創意地表達
《語文課程標準》在寫作教學中提倡個性化寫作,“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的體驗。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寫作欲望,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套話、空話,避免“假、大、空”。
作文是一種創造性很強的作業,既需要學生掌握寫作的基礎知識,又需要學生具有創造力,需要采取多種形式方法進行練習,要有專門的寫作訓練課,還要有自由靈活的日記和隨筆,題型上有話題作文、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還要使學生學會觀察生活,提煉素材,廣博閱覽,注重積累。這樣,學生的寫作基礎才會扎實,才能憑此寫出具有獨特個性的精彩的作文來。
3.培養學生批改作文能力
對于語文師來說,批改作文是一項費時的工作。小到一個錯別字,大到布局謀篇,都不能遺漏。教師應堅持全批全改,對于學生作文的總批,先是對學生的作文進行客觀實際的點評,盡量鼓勵其閃光點,之后提出修改意見。教師還可以嘗試培養學生來批改作文。首先在班中選出作文水平較高的學生當組長,每個組長負責4名同學,然后教師指導組長怎樣批改作文,每次開學初的幾篇作文,都由教師全批全改,目的是讓組長學習批改方法。批改方法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原則,從整體上要注意作文的主題思想是否突出,作文的布局謀篇是否合理,作文是否達到文體要求。從局部上要看作文的思路是否清晰,過渡是否自然,好詞佳句是否多,是否恰當運用了修辭方法,字跡是否清晰,字數是否達到要求,如果有錯字幫助修改過來,對此可以設定了評分標準。教師全批幾篇作文之后,就讓組長們批改。每次學生寫完作文后,教師先全部瀏覽一下,然后從學生的作文中找出不同層次的習作進行詳批,作為范例在講評課上給學生講解,剩下的作文分發給各小組長,他們負責批改,批改之后教師收上來,查看各組長的批改情況。從批改情況來看,同學們修改得很認真,大體上沒有差錯,如果個別有出入的地方,教師再重新批改。這樣堅持下來,組長們的寫作、評析能力有所提高,教師作文修改量可以減輕一些,受益的還有每位學生,每次他們的作文都會被認認真真地批改過,并提出修改意見,這樣他們就有改正的方向了。每一次習作,師生互相學習一次,大家都收獲了一次。
總之,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多方面的,教師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習作的靈感,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積極性,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王永.選好素材 示例引路 訓練提高[J].寫作訓練,2017,(08) .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