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玲玲 楊慶雪
【摘要】目的:分析在術前給予手術室患者心理護理方法,對患者心理狀態及手術耐受性的影響。方法:選取于2018年5月份-2019年7月份在醫院中進行擇期手術的患者共94例,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7例患者,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護理法,觀察組給予患者術前心理護理方法。結果:護理后,觀察組不良心理狀態評分低于對照組,優良率對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結論:在手術室患者術前護理中給予患者心理護理方法,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促進了患者手術耐受性的提升。
【關鍵詞】心理護理;手術室;心理狀態;手術耐受性
手術被廣泛應用于疾病臨床治療中,作為一種常規的手術手段,手術工作需要在手術室中進行,為了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患者在進入到手術室之前,經常會出現焦慮及恐懼等不良心理狀態,由于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負性心理情緒,在不良心理狀態的引導下,會加重患者的疼痛感,對手術治療工作的高效實施及開展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因此,為了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需要在術前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給予患者術前心理護理,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手術治療,對改善患者的手術耐受性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1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8年5月份-2019年7月份在醫院中進行擇期手術的患者共94例,隨機分組法,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7例患者,對照組,男24例,女23例,29-72歲,平均(44.3±7.5)歲;觀察組,男22例,女25例,30-74歲,平均(45.2±7.2)歲。一般資料比較兩組患者之間的差異不明顯(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給予患者常規護理法,根據患者病情的實際情況及具體的手術情況,向患者講述在手術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并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及臨床癥狀進行監測和觀察,一旦發現患者出現任何的異常情況,應及時向醫生進行反饋,并提出合理化的應對措施。
1.2.2觀察組
給予患者心理護理法,護理內容包括:
(1)應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通過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確保能夠充分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特點。當患者的手術方案在確定之后,需要將患者的醫療檔案進行仔細的閱讀,確保能夠充分的了解到患者疾病的相關診療過程及患者的既往病史,了解患者的家庭情況及有無用藥禁忌癥等。通過與患者進行溝通的過程,從患者的神態及語言均能夠了解到患者的心理特點,以便能夠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
(2)及時對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進行疏導。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關心患者,使患者能夠感受到溫暖,將自己的顧慮告知護理人員。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了解患者不良心理狀態產生的原因,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提升患者的疾病認知能力,并向患者介紹手術方法及成功手術病例,確保患者能夠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
(3)聯合家屬進行心理護理,由于大多數患者在手術期間均會出現焦慮及恐懼等不良心理狀態,有很多家屬由于過于擔心患者病情,會出現負性心理情緒,并且會花大量的時間來照顧患者,患者家屬的心理狀態直接關系到患者的心理狀態。因此,護理人員應鼓勵和關心患者家屬,確保患者家屬在護理患者期間能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在患者家屬的鼓勵下,患者能夠安心進行手術治療,積極配合醫護人員。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SDS不良心理狀態評分進行對比;對兩組患者的手術耐受性進行對比。
1.4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20.0軟件,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不良心理狀態評分,以t檢驗;以數(n)或率(%)表示手術耐受性,以X2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護理前后兩組不良心理狀態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不良心理狀態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不良心理狀態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
2.2兩組手術耐受性對比
優良率對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
心理狀態是影響手術成功率及患者手術耐受性的主要因素,直接關系到患者的手術效果。因此,要求患者在手術期間,應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應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手術治療,提升手術治療效果。因此,可知患者的心理狀態尤為重要。需要在術前,給予患者心理護理方法,使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得到有效的改善,以降低患者的心理負擔,確保手術治療的成功。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SAS、SDS不良心理狀態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手術耐受性優良率為95.74%,高于對照組的78.72%。說明在術室患者術前護理中給予患者心理護理方法具有可行性,使患者能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提升了手術成功率。
綜上所述,在手術室患者術前護理中給予患者心理護理方法,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促進了患者手術耐受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