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教育模式的弊端日益凸顯,能力培養成為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小學數學是學生系統學習數學知識的初始階段,對未來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目前,問題情境教學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并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本文結合筆者自身教學經驗,探討實施問題情境教學的具體方法,以期為廣大一線教師教學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應用
問題是情境的核心,情境是問題的載體。在數學教學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必要過程。教師應根據新課程目標要求以及學習主體的身心特點、認知水平進行問題情境創設,確保情境的合理性,問題的有效性。因此,對小學數學中問題情境教學進行實踐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激發學習興趣,創設趣味性問題情境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思維活躍,對于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其本身就對生活有著無數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都是學生自己感興趣的。學習也是如此,小學生對于自己喜愛的學科,往往表現地積極主動,對于自己不喜愛的學科則表現地非常被動。因此,運用問題情境教學,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其主動參與數學活動,探究新知。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圖形的運動》這一課時,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蜻蜓、蝴蝶的一半的圖片,要求學生想象另一半的樣子,從而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對折、對稱圖形等知識。而后向學生展示一些由平移、旋轉得到的圖案,并播放圖形的運動過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會不由自主地進行嘗試,試一試自己能否想多媒體展示的那樣將圖形形成新的圖案。直觀地圖片、視頻能夠在視覺方面對學生產生沖擊,激發對新知探索的欲望。在后面的教學中,筆者還可以設置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如“如果為你小組設計一個圖標,你要怎么設計?”在趣味問題情境中,學生的學習熱情被充分調動,課堂參與度顯著提高,從而更好地掌握新知,提高教學有效性。
二、關注學生發展,創設銜接性問題情境
學習是一個不斷接受新知的過程,學生需要將舊的知識作為連接新知的“橋梁”,并借助已有經驗對新知進行內化,將新知與舊知連接在一起,通過不斷的搭建“橋梁”,學生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從而不斷促進自身發展。學習過程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生在自身現有知識的基礎上對新知識進行聯系、學習、探究,從而掌握新知,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創設銜接性問題情境,強化知識體系的建構,例如在學習五年級上冊《抽對稱和平移》時,筆者聯系三年級《圖形的運動》這一課,引導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對新知進行探究。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筆者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在思維的碰撞中學習新知,理解新知,并運用新知解決問題。在傳統教學中,很多教師忽視了知識的銜接性,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知識斷層,從而在解決問題時不能靈活變通。由此可見,創建銜接性問題情境非常必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強化知識的聯系,在不斷鞏固基礎的前提下,引導學生進一步發展,為日后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三、立足現實生活,創設實踐性問題情境
在社會生活中處處體現著數學,超市購物、購買門票、辨別位置、設計房間等,這些生活情境都是小學生所熟悉的。數學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形成適應社會發展的品格與能力,因此,實踐是落實知識學習的不可缺少的環節。基于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注重常設實踐性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例如在學習《百分數的應用》時,筆者要求學生對以小組為單位對學校的男生人數、女生人數進行調查,并用百分數表示男生、女生占總人數的多少。此外,在舉辦一些課外活動尤其是需要置辦物品時,筆者常常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制定采購方案。一方面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一方面是為了提升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有意識地創設實踐性問題情境能夠強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更重要地是有助于核心素養的培養。小學階段是個體品格形成、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應注重這一階段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積極為學生搭建實踐平臺。實踐性問題情境的創設恰好可以滿足這一教學需求,同時也能夠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使其有機會展示自身的學習成果,從而樹立數學自信,提高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核心素養培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摒棄以教師講為主的教學模式,積極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問題情境教學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具有一定地科學性和可行性。廣大一線教師應加強對這一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踐,不斷優化相關教學策略,切實解決當前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推動教學改革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杜志芳. 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有效策略探究[J]. 考試周刊, 2019(43).
[2]楊柳楠. 小學數學教學中創立有效問題情境的對策分析[J]. 學周刊, 2017(11):69-70.
作者簡介:李燕,1967年1月出生,性別:女,籍貫:廣西平樂,單位:平樂縣陽安鄉雷峰小學,職稱: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讓學生多動手操作,結合實際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