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永煜
摘要:為了激發小學生們的數學學習興趣,提升小學生們的數學學習效率,促成課堂教學有效性及教學質量地提升,本文主要從借助問題引導、借助信息技術、借助生活情境三方面入手,簡要分析提升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際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問題引導;信息技術;生活情境
所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僅體現在教師的教學質量方面,還體現在學生們的學習效率方面,而且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影響下,為了適應全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數學課堂教學方法也是層出不窮。針對此種情況,本文作者立足實際小學數學教學經驗,對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出幾條拙劣意見如下,供各位同仁參考、交流。
一、借助問題引導提升學生們的數學學習主動性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我們人類從事一切活動的原動力,我們作為教師要善于觀察自己的學生,了解學生們的喜好特點,并善于抓住學生們好奇心強、愛表現自己的特性進行課堂教學,借助問題引導的形式來吸引學生們的課堂注意力,激發其數學學習興趣,點燃小學生們的數學學習熱情,使學生們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提升學生們的數學學習主動性的同時,使學生們愛上數學。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觀察物體》這一部分時,我們主要是初步培養小學生們觀察物體的能力,在實際觀察中使學生們初步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并能夠進行分辨,進而幫助學生們初步形成數學空間觀念。在實際教學中,我首先為學生們講述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同時問了學生們幾個問題:幾個盲人分別摸到的是大象的什么部位?大象的各個部位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幾個盲人描述的大象長得都不一樣?以故事的形式進行課堂導入,來吸引學生們的課堂注意力,并以問題的形式,對學生們進行教學指引,激發學生們對本課學習主題的好奇心,使其好奇“老師這節課要講什么?”“為什么要講‘盲人摸象的故事?”促使學生們能夠全身心且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促進數學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借助信息技術提升學生們的知識理解能力
小學數學相對于小學教育階段的其他學科,其知識相對抽象,偏重于對學生們邏輯思維能力與理性思維能力地培養,并且數學知識言辭簡練,不利于小學生們理解與掌握。但是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教育中的應用,其不僅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將繁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將死板的課堂教學氛圍生動化,還能幫助學生們提升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進而使學生們學好數學。
例如,對于《線與角》這部分的教學,第一課我們主要是引導學生們能夠借助具體情景,認識線段、射線與直線,會用字母準確表示和讀出線段、射線和直線,并能夠在活動中區分線段、射線與直線,會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這些圖形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我就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大屏幕上為學生們出示孫悟空的金箍棒,引導學生們說出金箍棒的特征(直、可以變長等),引出“直線”的相關知識;制作一個“手電筒”,打開“開關”射出手電筒的光,引出“射線”的相關知識……還可以運用動畫的形式,為學生們展示“射線的無線延長只有一個端點”“直線無線延長沒有端點”,等等。給予學生們直觀感受的同時,幫助學生們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課本內容。
三、借助生活情境提升學生們的知識運用能力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也終將接受生活的檢驗,所以,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善于挖掘生活與課本知識的連接點,將生活中的實際場景“搬”到課堂教學中來,引導學生們在實際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感知數學知識,拉近學生們與數學知識距離感的同時,縮減學生們對數學知識的畏懼感,進而幫助學生們提升對課本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使學生們能夠用好數學。
例如,在教學《生活中的負數》這一課時,我們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們了解日常生活中負數的意義、表示方法,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相關問題。于是,我就將每天都要用到且學生們都比較熟悉的“天氣預報”場景“搬”到了課堂上,引導學生們擔當小小天氣播報員,根據提前收集到的天氣數據,為大家播報全國各主要城市的天氣情況:北京4~-6℃,石家莊5~-5℃,哈爾濱-6~-14℃,等等。在“天氣預報”的場景展示中,讓學生們根據零下溫度的數字表示形式與念法,來推導出“負數”與“負號”的相關知識,同時學生們也能很快寫出負數的表示方法,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增加了學生們的學習成就感。
綜上所述,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構建高效數學教學課堂,是我們作為新時期小學數學教師,在新課程改革要求指引下,課堂教學中的主要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這樣才有助于提升小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提升小學生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與運用能力,真正達成“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為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呂健華.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J].都市家教月刊,2017,(3):48-48.
[2]陳述琦.淺談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學周刊,2018,(5):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