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珠 郭慰慰
摘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教學改革的原動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融合的基本現狀迫切呼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式嵌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貫穿于包括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和教學效果評價等在內的全過程。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0)1C-0003-05
堅持把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滲透式嵌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軸,也是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時效性的動力源泉。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時代,我們既要力爭使中國重返世界舞臺中心,也要為世界的進步奉獻更多的正能量。這“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領域,思政課教師們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就是努力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無縫對接。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嵌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的必要性
2012年11月29日,習總書記在國家博物館向全國人民發出實現“中國夢”的號召。習總書記說:“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聚著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能夠把億萬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中華民族兒女整合成一個強大的整體,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同心勠力、共同奮斗。因此,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強國、實現中國夢的必然要求。
高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落實在高校教育教學的各方面,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式地嵌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日常課堂教學中,從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式嵌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既可促進高校傳承文化、加強文化建設,豐富高校評估體系,也可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當今世界,反社會主義勢力對中國意識形態的滲透,國內利益多元化造成的人們價值觀多元,凡此種種,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認知,并且他們正處于形成三觀的關鍵階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又承擔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所以我們要增強大學生的價值認同,達成價值共識,幫助他們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式嵌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的主要成就及存在問題
“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根據。”準確地把握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的現狀,尤其是所存在的問題,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的根本出發點。
基于此,課題組對山東農業大學、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泰山學院、山東財經大學東方學院、山東科技大學泰山科技學院五所高校部分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訪談,共發放調查問卷500份,收回調查問卷480份,有效問卷475份。通過對回收的試卷進行客觀系統地統計和數據分析,找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的成果及存在問題,既要研究其存在的深層原因,也要探究出有效的解決辦法。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成果
黨的十八大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教學的研究和探索成為該領域的熱點,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根據中國知網、萬方學術論文數據庫和維普電子期刊數據,到目前為止,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研究,共有264條相關文獻。這些研究成果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和教學體系、如何依托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要陣地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問題提供了理論指導。這些成果主要表現在三方面:第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整體或單科教學的融合問題;第二,兩者融合的方式方法問題;第三,在某類具有特殊資源的高校實現兩者融合問題等等。
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主要有三個基礎。第一,黨和政府宏觀政策的導向。2014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印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要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國民教育總體規劃”。 2014年12月,在第二十三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指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就是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 此后,中共中央、國務院也出臺了相關文件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育教學中的導向作用。第二,地方各部門依據中央文件精神出臺的各種獎懲舉措切實促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改革進程。第三,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自己的教學,已經成為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自覺行為,并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陣地的地位,進而培育大學生的認同感。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問題及原因
1.教學方式趨向多樣性,但后勁不足。在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方式的調研中,91%的受訪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采用專題教學、探究式教學、情境導向、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傳統理論講授進行教學的受訪教師比例分別是15%、30%、20%、26%、9%。調查數據表明,總體而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趨向多樣化,教育創新能力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具體分析數據,我們也能發現,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性。
然而,在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一條腿走路,過分強調喚起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卻在無意間弱化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造成課堂教學內容的空洞化。第一,部分教師所設置的問題之間缺乏邏輯銜接,偏離教學目標,沒有有效解決教學重點、難點,學生也因缺乏必要的課前準備導致給出的觀點五花八門,甚至出現常識性的錯誤。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帥、為靈魂,并把它貫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始終。所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設計都應該以此為核心,否則,將會出現二者的脫節。第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會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重點,有多位同學先后給出自己的觀點,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也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比如,在《綱要》課的“洋務運動”中,地主階級提出了“求強”“求富”的口號。對此,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有關洋務運動的背景、基本內容、主要成就和失敗原因,還必須明確指出“富強、民主”是一代又一代先進的中國人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標,進而闡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近現代歷史高度凝練的結晶。
2.社會實踐活動亟待進一步加強。關于當前高校學生了解和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渠道,調查結果表明,課堂教學100%,專家講座20%,社團活動35%,社會實踐18%,校園文化標識36%。這說明,在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體系中,課堂教學具有絕對性的支配地位。
實踐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重要的側翼陣地,對課堂教學效果的鞏固和延伸不可或缺。調查結果表明,社會實踐活動比重僅占18%,這對于拓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時空,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進”目標的達成無疑是不利的。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在這五所高校中,民辦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踐相對而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比重更低些,這主要是他們的相關經費、資源和人力投入不足等原因導致的。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式嵌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本途徑
所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式嵌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概括地說就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塑造在校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點”與“點”之間的有機銜接融合。然后,課后再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個別訪談等,了解嵌入式教學的效果,找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最完美的契合點。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式嵌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要訣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和“形勢與政策”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必須與時俱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首先要找到兩者的契合點,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式地嵌入教材體系。
這五門課程依據學科特點,各有不同的側重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是世界觀、方法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是我黨長期以來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的路線,不斷進行理論創新的結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典體現;“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為“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歷史和現實的依據;“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著重于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在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礎領域,幫助大學生形成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道德規范和法律意識;“形勢與政策”具有鮮明的政治性、現實性和極強的時效性,黨和政府對于國內外重大事件、社會熱點的所持的政策和基本立場及其變化,是對“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所體現的指導思想的精準解讀,也體現了黨長期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優秀品質。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以歷史為載體,主要通過歷史的視角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首先,教師以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為主線,詮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深刻內涵。其次,中國的近代史既是一部血淋淋的侵華史,也是無數先烈為取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不屈抗爭的斗爭史。教師可以此為教學內容,通過學習使學生珍惜當今來之不易的“自由、平等、公平、法制”大好社會局面。近代以來,西方侵略者的欺凌使我們的民族尊嚴淪喪、大好河山淪入夷手、人民處于壓迫奴役之下而不得翻身。在此背景下,所謂的“自由、平等、公平、法制” 也只是無數仁人志士遙不可及的夢想。教師通過分析歸納,使學生意識到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贏得民主與自由。最后,充分利用中國近現代歷史中那些為探尋國家出路而奮勇前行的愛國志士們的感人事跡,向學生宣介個人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義和基本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通過學習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培養學生為民族事業、國家利益而獻身的愛國情懷。
總之,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中必須以各門課程的學科特點作為主要依據,因勢利導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式嵌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
(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這兩個積極性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居于支配性的主導地位。教師不僅要具備深厚的理論水平和熟練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還需要完善的道德規范和職業操守,以及良好的個人修養,進而形成獨特的個人魅力。這樣學生才能“尊其師,信其道”。對所倡導的價值觀、所教授的內容,教師要率先師范,以身作則,知行合一,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當代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和感召力。
當前,在校大學生絕大部分是“98后”,乃至“00后”,他們深受網絡等現代媒體的影響,思想活躍,求知欲強。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遵循青年成長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如果說教學內容為教學活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教學方法則為教學活動的展開插上了升華的翅膀。在課堂教學活動的展開過程中,教師首先根據教學內容間的邏輯關系,精心設計相關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展開教學活動。然后,在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探究的過程中,以專業(或其他)為分組標準,把教學班分為若干小組,引領學生分工合作進行探究性學習。同時利用手機網絡化、智能化功能的便利,讓學生通過諸如“學習通”之類的學習軟件全面地利用教學內容、教學課件及大量的課外相關資料自主進行教學問題的研討。最后,通過組織學生探究、討論,從而使學生梳理清楚所學內容的脈絡,達成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方式最大優點之一,能夠最大程度上把沉溺于手游等其他不良嗜好的學生拉回到課堂。
概括而言,就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式嵌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要在教師的主導下,徹底激活學生的主體性,改變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形成高效、活躍的師生良性互動的新型教學模式,使學生形成清晰而穩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使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以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為中心營造良性的教學體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式嵌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由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和考核評價等環節組成的系統工程,要想實現立德樹人的良好效果,不僅要依托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式,也要經營好實踐教學這塊側翼陣地,同時還要完善考核方式,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形成整體性的融入合力。
1.優化實踐性教學。實踐教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式嵌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補益,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在課內,教師可指導學生進行有較強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比如課堂辯論、專題討論、案例分析等;在課外,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理論宣講活動,進行專項調研、社會問題調查、參觀考察等。
優化實踐教學要遵循兩個原則。第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實踐教學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二,量力而行、科學規劃。“量力”的“力”包含進行實踐教學所需的經費保障能力、教師對實踐教學過程的管控能力。因此,必須在現有的資源、環境基礎上,合理地開展不同形式的實踐教學,從而通過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有效對接,促使高校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構建“統分式”實踐教學模式。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方式多樣、靈活多變。從空間角度而言,可以分為課堂實踐教學、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實踐教學;從時間維度可分為課內和課外兩大類;就其表現形式來說,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更是種類繁多。因此,實踐教學的開展要在充分考慮青年學生個人特點及其興趣需求的基礎上,依據現實條件而靈活多變。“分”是指學生分散進行實踐活動;“統”則蘊含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對學生分散進行的實踐活動進行總體設計和宏觀導領,二是把學生自主的實踐活動量化,并納入考核評價體系。
“統分式”實踐教學模式,直觀地說,就是發動學生利用節假日、寒暑假等業余時間,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充分利用各種各樣的社會資源,自我組織,分散進行各種形式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活動。可以參觀、考察學校所在地或者自己家鄉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館、博物館、歷史文化遺跡等;可以觀看自己喜愛的愛國主義教育紀錄片、故事片等;可以閱讀自己喜愛的相關專題著作或者文章;可以關注相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并注意收集相關資料。如果有條件,也可以適當參與力所能及的義工活動,各種實踐方式不一而足。為了保證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不流于形式,必須對學生分散開展的實踐活動成果統一進行考核。學生分散進行實踐活動,不能走馬觀花,必須深入調查研究,充分占用材料,仔細分析總結,在此基礎上,結合課程性質,形成自己的實踐活動書面材料,作為考評的主要依據。
2.完善考核機制,增強價值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式嵌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如何,我們需要憑借科學有效的考核機制進行評估。第一,對于學生的考核評估要貫穿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過去期末考試成績是作為考察學生能否順利結課的最主要依據,這難免有些絕對化、簡單化。對于學生的考核應包括學生的平時成績、實踐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其中平時成績含有學生的課堂出勤率和他們的課堂表現。在學生總成績的比重分配方面,在堅持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的前提下,要適當增加平時成績和實踐成績的權重。第二,建立獎懲分明的考核機制。鼓勵學生提高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加強實踐,獎勵學生良好道德操守的表現與行為;對于上課遲到、早退、無故曠課的行為以及考試作弊等行為也要建立公平合理的懲罰規范。總之,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科學而規范的考核機制要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杠桿作用,促進高校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結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其本身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新的體現。在此過程中,第一步,要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有機融合,確立教學目標,組織科學有效的教案。第二步,首先,依托課堂教學使學生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認同;其次,開展實踐教學,增強學生的情感體會;再次,利用考核機制使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以固化,最終實現習總書記和黨中央所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大學生頭腦”的宏偉目標。
參考文獻:
[1]唐洲雁.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力[OL]. http://news.sina.com.cn/o/2015-10-14/doc-ifxiuyea9073015.shtm.
[2]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3-12-24(1).
[3]習近平.在第二十三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OL]. http://orig.cssn.cn/dzyx/dzyx_jlyhz/201412/t20141230_
1461366.shtml.
[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6]鐘俊生,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途徑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4).
[7]曹中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8).
[8]代玉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創業教育的導航星[J]. 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17(3).
[9]黃明宇.構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現實路徑——以廣西高校為例[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18(1).
[10]李美輝.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主題[J]. 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18(4).
[11]梁紅軍,等.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資源整合研究[J]. 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18(5).
責任編輯:王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