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將差異化教學運用到初中數學教學中,能夠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加強教育的多元化,不斷縮短學生間的差距,使學生能夠在公平、公正的教育環境下加強對知識的掌握。本文簡要探討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差異教學的研究現狀,同時簡單闡述差異化教學的重要意義及作用,最終針對實際教學內容提出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加強差異化教學的應用,以期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教學,差異教育
不同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有所不同,因而出現了學生差異化學習。在此情況下,教師應當加強教育教學內容的多元化,降低學生間的差距,縮短學生之前存在的差異,提高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根據不同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不同加以具體分析,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差異,設計實施差異化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對初中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發展。
一、 差異性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發揮的作用
眾所周知,初中階段的學習任務十分繁重。但由于傳統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落后,非常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方法并不能針對到每個學生,可能會出現好的學生越來越好,差的學生學習越來越差的兩極化情況,導致更多的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差異教學法是一種既能使學生達到課程標準要求,又能使學生進一步發展的方法,全面的提高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差異教學法就是針對不同類型、不同接受能力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其接受知識的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帶著愉悅的心情,體會到成功的感覺,幫助學生重新樹立起學習的自信,拉近學生與老師的師生關系。
提高師生合作學習的效率。數學學科本身就是一門枯燥難學的科目,假如老師沒有變革的思想,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會嚴重影響學生的發展,導致學生一味地聽從,不能獨立思考,導致成績差的學生對學習數學更加不感興趣。因此,在初中階段數學課堂上實行差異教育,大大地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自主學習來獲得成功的體驗。目前,素質教育已經深入教學課堂,將素質教育與差異教學相結合,為學生打造一套適合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提高學習成績。
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不同,學生之間存在差異也在所難免,有的學生可能以前養成了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在初中學習數學知識可以輕輕松松的掌握,有的學生可能就比較吃虧,導致學習數學就比較困難,在與其他基礎較好的學生相比就會比較落后,久而久之,導致了一部分同學掌握得較好,一部分同學掌握得較差的情況出現。如果數學教師針對每一個類型的掌握程度進行劃分,并有針對性的制訂相應的教學目標和作業,將學習好的同學與學習相對較弱的同學兼顧,都能夠從學習中獲得樂趣,提高學生對數學科學的興趣與信心。學生不會存在老師喜歡優等生的抱怨心理,讓學生對老師充滿了信任,與老師成為朋友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二、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植入差異教學理念具體實踐
(一)尊重學生間的差異,針對性制定目標
眾所周知,因材施教是古人提出來的一種非常具有實用價值的教學方法,被廣大教育者所追隨,那么如何進行因材施教也是廣大教育者一直研究的問題,因材施教就是根據學生不同的特性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學生更容易接受,而差異教學法的內容與這一內容不謀而合,并且受到各國的一致好評。
學習數學,并不是完全的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每個人的記憶和學習能力等都不盡相同,但是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他們最開始的起點相同,但在學習中逐漸有了差距,這個差距可能會導致他一生都與別人存在差距。所以教師是這個過程中唯一能夠幫助他們的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夠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統一進度而不顧學生的掌握程度。應采取差異教學的方法,根據每一層的學習情況進行劃分,再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掌握程度進行講解,學生能夠聽懂,解出來的題目便不會感到學習的枯燥,而愛學習數學。
(二)研究學生間的差異,關注整體化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針對性地設計,確保課堂教學內容能夠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又能確保課堂教學高效開展。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當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于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思維探究水平。教師可以讓同學之間進行互動交流,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不斷彌補自身的不足,互相促進,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對分層教學法進行科學運用,學生能更進一步的了解自身能力,有針對性地進行數學學習,學習負擔也會慢慢減小,學習興趣會不斷提升,能夠主動的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能夠主動的探討自身不理解的知識點和內容,對學生能力以及水平提高具有很大益處。
在學習反比例函數時,通過學生對反比例函數(k≠0)的理解程度,設計這樣一種數學教學情境。例如,小李從學校到醫院的距離為5km。每分鐘走路速度為vkm/h,速度根據學校到醫院的時間t變化而變化,那么v和t之間有著怎樣的函數關系。首先,讓學生通過思考進行發言,并且闡述自己是如何理解這一問題,又是怎么得出的正確答案。隨后,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將討論的結果寫在黑板上,再由教師公布正確答案并將解題過程寫在黑板上。
(三)縮小學生間的差距,布置層次化作業
作業輔導差異化就是針對劃分好的每一層的學生的作業也進行劃分,每層學生的作業根據掌握的程度由簡單到復雜的進行學習,加深學生對數學課堂知識的理解,遇到不會的知識能夠及時學會掌握,不堆積,可以通過請教同學或者老師來解決問題。由于初中數學不像小學數學那樣簡單,都是一環扣一環的知識,前面的知識一旦落下,后面的知識學習起來就會更有難度。所以,當講完新課的時候,教師領著同學進行復習鞏固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在學生沒有掌握的情況下繼續講解新的知識,學生便不會將之前的知識靈活運用到新課堂,學習起來就有了一定的難度,到最后甚至會出現厭煩的心理。
所以,在教學中采取差異教學這樣的方法,可以讓學習好的同學提前進行下節課學習內容的預習,中等生可以進行本堂課知識的鞏固,差等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只要不斷地掌握新知識就都是進步。要學習差的學生利用好每一節課的每一次的學習時間,掌握新知識,在課堂練習時,也要兼顧每層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布置,做好知識的鞏固與復習。
(四)加強和學生的交流以及溝通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加強和學生的交流以及溝通,針對學生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予以及時解答,加強師生間的交流與溝通,確保加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知識的了解程度。
通過對比新知識和舊知識并聯系二者的關系,從而引出數學新概念。如引入“一元二次方程”時,教師可以利用復習“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讓學生組織探討小組,同時舉出相關的例子,最終詳細說明“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即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并且未知數的最高次數是兩次,這樣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在解決一元一次方程過程中,由于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數學學習的基礎和關鍵,所以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這一知識點的教學格外重視。在初中數學教學情境設計的過程中,應讓學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公式ax+b=0(a≠0)這一基礎模型,在學生了解一元一次方式解題模型后,通過教學舉例的形式,讓學生在例題中更好地適應如何解決一元一次方程。
(五)注重實踐,在動手操作中縮短學生間差異
初中生的邏輯思維方式還處于發展階段,教師在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定挑戰性。由于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還并未形成一定的抽象思維,對于初中數學中的一些抽象表達方式還沒有一定的理解。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初中生的思維能力,將數學中的抽象思維通過設計數學教學情境的方式,結合相關課程的標準,將數學中的抽象表達化為現實,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求扇形面積這類抽象的數學問題時,可以通過設計數學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了解什么是扇形,為什么這樣求扇形面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真實地感受到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面對這一知識時,可以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首先為學生提供扇形尺,組織學生利用扇形尺測量扇形面積,將學生的答案統計后,將正確答案寫在黑板上。在這一教學情境設計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測量,得出了扇形面積的正確答案,結合學生的回答對如何測量扇形面積進行講解,使學生了解如何計算扇形面積。
三、 結論
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差異教學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意識到差異教學的重要性,才能夠更好地進行針對性教學,同時根據不同的學習目標設置相應的教學方法,以實現提升初中數學教學的效果。教師在差異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以及所要傳授的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數學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能夠培養自身對問題的探究,同時體會到數學的樂趣,也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提升學生自身的教學知識儲備量。
參考文獻:
[1]施勇.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更好運用差異化教學方法[J].內江科技,2018,v.39,No.282(5):151+160.
[2]朱懷佩.差異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4):108-109.
[3]楊秋梅.差異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2018(17):47.
[4]侯華.差異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655(35):102-103.
作者簡介:
廖卿杜,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四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