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當前我國的素質教育也得到了長遠發展,新課改的頒布和實施給現階段的教育任務提出了新的挑戰,尤其是在高中階段,教師既要保證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又要保證學生在學業成績上有所進步,在此過程中涌現出了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新課標下要求高中數學教學需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應當通過各種各樣情境的創設,使學生真正融入數學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發散學生思維,確保教學目標的高效率完成,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對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策略做了簡單探討。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數學,創新
一、 引言
新課改在課程目標方面反對過于注重知識傳授,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達成。以前的老師授課比較注重照本宣科,所教的內容大都跟書本一模一樣,這樣教出來的學生其思維能力相對較弱。新課改則更注重引導學生去探索新知識,而不是老師告訴你什么就是什么。在課程內容、結構、實施等方面新課改都做出了改革,高中數學和其他階段相比,已經邁入了一個正式的學習階段,在教師的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二、 新課改中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在當下教學中,課程內容和教學內容并不十分合理
新課改在教學方面提出了新的教學目標,這需要教育系統各部門協調配合,教材的編排要適合高中階段的學生發展水平,內容過于簡單,學生學習沒有成就感,達不到教學目的,反之,編排內容過于復雜,可能會使學生失去學習樂趣,這對學生的發展也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1. 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一些教材充分考慮到高中階段的學習特點,對教材上的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刪除那些“舊”“偏”等教學內容,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
2. 在教學內容上,一些教師沒有積極發揮引導作用,沒有依據新課改的要求,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制訂有效的學習計劃,一些教師在高考的壓力下,在課堂教學上刪減了一些自認為考試不會用到的內容,這也容易造成教學內容和教材內容不合理。
(二)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過于單一
新課改要求課程實施方面,強調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以前都是老師要學生乖乖坐在教室里聽老師講,新課改之后則更強調了學生的積極性。
1. 一些老師沒有注重評價理念,忽視學生發展的整體性。一些教師為了讓學生能記住書上所呈現的知識點,一味使用原來的老一套教學方法,在教授教學內容上不管學生是否已經接受。一些教師的題海戰術依舊在大放光彩,依舊在“灌”在“輸”,沒有讓學生樂于接受知識的意識。
2.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注意到評價標準,即關注整體發展的多維標準。一些學生在此過程中沒有將教師所謂的“知識點”學會,老師在此過程中沒有及時輔導,而是將目光專注于“成績好”的學生,久而久之,“差生”出現,由此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因此教師應該通過一些方法,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還有一些學生在一堂課或者一個知識點上沒有及時掌握,就在教師的心中打下了折扣,被認為學生“差”,沒有一個多維度評價標準來衡量學生,最終導致學生變成真正的“差生”。
(三)教學方法上沒有創新
在高中階段的教育中,數學學科尤為重要,在數學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沒有注意到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和不同時期的學生心理特征,高中時期的教師,往往是輪班代課,有些教師教完高中三年級再返回高中一年級教學的時候,認為自己已經有了三年乃至更多的教育經驗,在接手新的學生的時候,依舊是自己三年前的方式方法,沒有意識到學生在該階段的心理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教學方法和學生能接受的程度不匹配。因此,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會學生學習,就要求教師除了有過硬的專業素質之外,還需要在教學方法上做到創新。
1. 教師本身沒創新意識,一些教師從教多年,在教學上已經積累了多年經驗,但正是由于這些經驗,使得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失去創新意識,他們依舊秉承自己教學時候的固有模式,這樣的課堂大多是枯燥而乏味的,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氛圍影響下,會認為數學是一門無趣的學科,從而失去對數學的興趣。
2. 校園管理者沒有創新意識,一些學校為了所謂的“升學率”,在教育教學方法上早已研究出了一套固有的模式,學生在這套模式的影響下,對學習的概念也形成了固有的認知,認為學習行為只是發生在課堂上,而學校的這種教育教學模式,也使得創新失去繁殖土壤,沒有鼓勵創新的大環境,久而久之,所有人都形成的固有的觀念和模式,這對于學生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除此之外,課程評價方式單一,也是當下高中數學教育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在關于學生的評價體系上沒有一個科學合理的標準,往往一張紙就定論了學生成績,尤其是在高中階段,學生學習壓力增大,個別學生偶然出現了一次不理想的成績,被一紙考卷評判為“差生”,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的學生,開始和教師之間產生隔閡,最終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變成真正的“差生”。
一些教師的評價沒有做到因人而異,沒有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因此,教師也不了解他們的基礎,就無法關注他們的發展狀況和努力程度。尊重差異,為每個學生的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并給予具體指點和引導,耐心期待學生一點點成長、進步。
三、 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對策略
(一)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當率先改變
新課改實施之后,無論是教材還是課程目標,都有了明顯的變化,這也要求教師要順應新課改作出改變。
1. 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高中階段的老師在“高考”環境的影響下,依舊在沿用“灌輸”,“題海”等獨有的教學模式,認為這樣學生才能將知識掌握,達到學會了就不會忘記的目的,殊不知,這樣的教學方法并不能被大多數學生所接受,雖然他們暫時掌握了老師提出的知識點,但是并不能做到靈活應用。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改變傳統教育教學觀念,順應新課改潮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積極創設有利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樂”中學習,“樂”于接受,這樣學習效率才會更高,再在教師的輔導下,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這樣,學生才能達到更好的學習目標,在教師這樣有意的培養下,學生會將這種興趣廣泛地應用于其他學學科,形成良性循環。
2. 教師應當改變對學生固有的認知。一些教師從教時間較長,在年齡上比學生大,而高中階段的學生正值青春期,在這個特殊的年齡階段,形成了獨特的心理特點,這些心理特點表現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上時,會出現一類“早慧”的學生,他們聰明,教師一教就會,還有一類學生“晚成”他們可能在學習上沒有那些早慧聰明的學生活潑,老師講解的知識點也需要時間才能消化,如果在此過程中,教師沒有改變對學生的認知,學生心里難免出現一些隔閡,嚴重時,數學的學科上就會出現“學困生”。
(二)在數學的教學過中,教師應當合理應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在多數學生的認知中,高中數學是枯燥無味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
1. 首先讓學生對高中數學這門學科產生足夠的興趣,教師在課堂上應當善于利用教學資源為學生打造趣味課堂,讓學生在理解中學習,在快樂的氛圍中理解知識,記住知識,再利用教師的方法對知識點加以鞏固,這樣學習效率才會提高。
2. 教師在面對不同的學生時,應當做到因材施教。一些學生比較聰慧,對于教師講解的知識點能夠快速掌握并靈活運用,一些學生反應較慢,可能需要教師更加詳盡的講解才能真正掌握需要學習的知識點,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是盯著對知識掌握得快的學生,而是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全面掌握每一節課的知識點。
(三)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做到創新,教學活動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不斷適應課程需要,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 在課前課堂引導上進行創新,一個良好的課前引導是一堂課程成功的關鍵,教師應當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資源,創設出靈活輕松的課堂導入,培養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的能力,讓課堂教學變成探究問題的場所,在教師的有意引導下,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會越來強,會使得學生更加愿意主動學習,并且將這種良好的習慣帶入其他課堂,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2. 對課后作業,課后活動等方式進行創新。教師應當給學生留置充滿個性的作業,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為學生打造適合不同學生的提升方式,使學生在數學學科上補足“短板”。注重實踐化的課后活動也能使學生在數學學科上更能理解學科的實用性,從而更加具有學習興趣。
除此之外,教師本身也應當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在自己的職業生活中不斷增強自己的專業意識,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拓展自己的專業領地,完善自己的專業行為,適應新的教師角色的過程。它既是一種狀態,又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這樣,在高中階段的教育中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完成課改提出的教學目標,也能使得教師本身更加具有職業成就感。
四、 結束語
在高中階段的教育,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該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在數學學科的教育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積極發現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解決相關問題,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積極配合,這樣才能高質量高水平的完成新課改對高中數學的教學目標要求。
參考文獻:
[1]張琛.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2(40):92-93.
[2]楊丹丹.淺談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J].現代交際,2013(6):170.
[3]高加華.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3(S2):81.
[4]任興術.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培養方法探究[J].考試周刊,2016(49):54.
[5]姜樹泉.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7):36-37.
[6]賀紅俠.淺談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2(29):66.
作者簡介:汪濤,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隴西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