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燕
摘 要:我國博物館承載著教育社會大眾的職能。近些年,在我國社會文明不斷發展提升和國家頒布的各項文化政策的大力推動下,博物館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得到了本質的提升,已經得到社會各行各業人士的認可和支持。伴隨著我國社會現代化程度的逐漸提升,傳統博物館社教工作無論在內容還是模式方面,都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文章針對博物館社教工作多樣化發展的實踐和思考,展開詳細的分析,為我國博物館事業的整體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博物館;社教工作;多樣化;實踐;思考
博物館主要是通過對實際物品和資料進行收藏,將文化和信息集中到一起,在此基礎上,將信息和知識在社會大眾群體中進行傳播和交流,對參觀者起到引導和教育的重要作用。新時期,博物館應該怎樣將時代特點結合到自身的社教工作中,保證博物館社教工作具有較高的多元化發展特點,是目前我國博物館社教工作開展的重點。本文針對博物館社教工作多樣化發展的途徑,為我國博物館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1 豐富宣傳教育形式,實現社教工作多樣化
1.1 博物館社教工作須注重社會要求的變化,不斷改進工作思路
為了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我國文化發展多樣化需求的思想原則和要求,我國教育部門已經開始著手對博物館社教工作進行多元化改革。其中,四項原則主要包括對世界文明多樣性的維護、對各國各民族文明的尊重、選擇正確的文明學習途徑、對文化傳統的科學對待。作為我國基礎性的文化傳播設施,博物館必須保證社教工作的作用能夠滿足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具體需求。與此同時,博物館要對自身社教工作的職能作用以及有效開展給予必要的重視,特別是在社會現代化程度逐漸深化的新時期,博物館要將自身對社會大眾的教育工作充分發揮出來,使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水平進一步提升,優秀的傳統歷史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好地傳揚,從而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加全面、優質的服務,為我國中國夢的實現和復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1.2 更新社教服務理念,建立“交流”的模式
伴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博物館社教工作的形式和內容也隨之改變,每個時期的博物館社教工作都能夠將對應時代具有的特點呈現出來。與此同時,作為一名專業的博物館社教工作人員,要將精力集中到怎樣才能保證博物館社教工作具有較高的特點和大眾參與性方面,積極建立與參觀者之間的有效溝通橋梁。除此之外,由于參觀者的目睹和需求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博物館社教工作人員在設計工作內容和形式的過程中要對此加以重點考慮,使參觀者的時間需求得到有效滿足,使博物館社教工作對社會大眾的教育結果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1.3 合理調配各方社教資源
根據對我國博物館社教工作展開的大量實際調查研究能夠發現,目前我國一部分博物館社教工作人員隊伍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特別是人員結構單一,嚴重影響了博物館社教工作多樣性開展的效果。因此,為了將這個問題有效解決,博物館應該根據自身的情況,結合有效的手段對社教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博物館要有效組織具有高級職稱的專家、學者開設多元化主題的講座,對博物館社教工作人員展開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專業性的培訓、指導,保證博物館社教工作人員綜合能力和專業素養得到全面提升。第二,將博物館社教工作專業人員具有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并鼓勵和引導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博物館社教工作中,使參觀者享受到博物館提供的更加優質的社教服務。第三,博物館應該積極招攬社會中具有較高奉獻精神的愛心人士加入博物館社教工作中,為參觀者提供社教服務。通過這些社會人士的工作方法,能夠拉近博物館與參觀者之間的距離,使參觀者的實際需求得到有效滿足。通過以上這些有效措施的開展,能夠進一步促進博物館社教工作的有效開展。
1.4 增加科技手段,利用網絡推動博物館發展
伴隨著我國社會現代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信息化技術和互聯網技術運用到博物館社教工作中的案例比比皆是。博物館社教工作模式的數字化轉變,為博物館社教工作多樣化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使博物館社教功能通過科技手段呈現在參觀者面前,已經成為新時期我國博物館社教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博物館通過建立網絡平臺,能夠保證參觀者通過網絡途徑對博物館陳列的展品進行參觀。與此同時,通過網絡街景地圖的結合,能夠使參觀者實現全方位、全角度參觀。通過引導參觀者掃描博物館每一件陳列展品的二維碼,使參觀者能夠詳細了解對應展品的全部信息。博物館通過建立電子路線圖,指導參觀者的觀賞路徑。除此之外,博物館還應該在網絡平臺中合理開展推介會、展覽會等活動,通過網絡平臺發布相關的公告。通過這些有效的措施,能夠使博物館社教工作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使博物館社教工作理念得到有效創新,最大程度滿足社會大眾的需求,并得到認可,從而將社會大眾的目光吸引到博物館社教工作中,最終將博物館社教工作成效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2 博物館社教工作多樣化發展案例
比如,遼沈戰役紀念館便根據青少年的心理特征組織了“智趣之旅”主題活動,一改原本的講解形式,為群眾帶來了獨特的視覺體驗,同時引導觀眾們體會到紀念館中的文化之美、園林之美等。除此之外,還增加了素質拓展項目和相關越野活動,充分迎合觀眾的喜好,激發觀眾們的參與主動性,進一步保障社交效果。與此同時,博物館也充分結合館內的紅色資源,開展歷史情景劇,為觀眾帶來更加豐富的文化體驗和歷史體驗。將東北野戰軍前線指揮所作為舞臺,開展優秀歷史情景劇《歷史的瞬間》的表演,一經推出便吸引了大量的觀眾前來觀看,不但提高了戰爭遺址經典的歷史效果,同時也通過該題材的歷史情景劇來傳播紅色文化、弘揚革命精神、體驗老一輩革命家們的偉大成就和輝煌歷史。為了能夠進一步展現紅色文化、提高紅色文化特色,遼沈戰役紀念館還將各種經典的歷史在舞臺中“還原”,所排演的歷史情景劇《人民的蘋果》,全面介紹了遼沈戰役中人民解放軍不吃老百姓蘋果的真實事件,不但展現出了人民解放軍仁義、嚴明的軍法軍紀,同時也體現了軍民魚水情的感人精神。舞臺中的表演也極具感染力,將紅色文化與愛國情懷充分感染于觀眾,而這些社教活動也都受到了觀眾們的一致好評。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根據以上針對博物館社教工作多樣化發展的實踐和思考,展開的系統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我國博物館行業想要在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中實現有效教育社會大眾以及長久發展的目標,必須對自身的綜合能力進行改革和完善,將博物館社教工作的內容和形式變得多樣化,將文化體制的改革程度進一步深化,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高文化創新精神的作用,從而滿足我國社會現代化發展的需求和社會大眾的需求。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工作發展途徑,保證我國博物館社教工作的順利開展,最終有效實現為人民服務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林思恩.基于博物館社教工作多樣化發展的實踐和思考[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3):122-123.
[2]陳莉芳.試析博物館社教工作多樣化發展實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1):116-117.
[3]于莉莉.關于博物館社教工作多樣化發展的實踐和思考[J].中國民族博覽,2017(7):22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