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琪
【摘要】進入新世紀以后,互聯網金融對人們的生產方式與生活行為等進行重塑,在帶來方便和快捷的同時引發投資風險,在實踐中應充分認識互聯網金融投資風險性大這一顯著特征,明確出現投資風險的原因,據此探索加強風險管控的措施,確保互聯網金融投資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金融投資 ?風險管控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升,參與互聯網金融投資的人越來越多,使互聯網金融投資企業迎來發展機遇,同時也因信息安全問題和操作問題等面對投資風險的挑戰,加強風險管控勢在必行。
一、互聯網金融投資風險及其成因
在網絡信息技術的支撐下,互聯網金融投資表現出交易靈活、覆蓋面廣、交易效率高等優勢,但也存在風險大的特征。最主要的一種風險就在于資金收益得不到保障,無法控制資金的流動。傳統理財產品投資往往有理財顧問參與,其根據投資者的需求合理規劃、配置,提出科學的意見、建議,幫助投資者降低風險,但互聯網金融投資一般沒有理財顧問,投資者缺少專業人員的指導,只通過閱讀理財產品說明書或者咨詢客服的方式解讀、分析,容易盲目投資,風險較大。并且互聯網金融投資的期限較短,資金有較強的流動性,穩定性卻較差;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相對穩健,投資期限也較長、資金流動性弱,和互聯網金融投資相比收益較小,投資者偏向有更高收益率的理財產品,同時也就選擇了高風險,只要收益率降低,就會損失資金,無法兌現收益,嚴重時無法收回本金。
互聯網金融投資風險的成因主要包括:首先,國內互聯網金融投資門檻不高,幾乎人人都能在網上理財,只要有信用就能貸款,因而互聯網金融投資參與度較高,一些企業夸大對收益理財產品的宣傳,投資者在高收益的渲染下逐漸淡化風險意識。其次,國內的征信體系并不完善,監管力度不夠大,導致互聯網金融貸款中有不法分子在惡意貸款,甚至發生非法集資問題。再次,互聯網金融投資企業的平臺建設滯后,威脅網絡信息安全。一旦企業的金融平臺被惡意攻擊,整個系統的運作就會受到影響,直接威脅投資者的信息安全和資金安全。并且計算機操作平臺的數據信息傳輸也會面臨泄露問題,嚴重時會被盜號,直接影響投資安全。另外,網絡環境不佳,互聯網金融市場處于動態變化之中,支付系統不安全給互聯網金融投資系統埋下隱患。最后,信息披露不到位,和投資者保護缺乏協調性,威脅投資者的利益,不利于維護金融市場秩序。
二、加強互聯網金融投資風險管控的措施
(一)理性參與投資,保證量力而行
互聯網金融投資的相關部門應協調、合作,明確職員分工,按照投資參與群體的需求區分職責,有針對性地普及互聯網金融投資知識。由于人們參與互聯網金融投資的渠道有很多,可選擇的產品數量也較大,自然會面臨互聯網輿論導向、信息不對稱、包裝過度等問題,投資者要量力而行,結合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種類、時間長短、數額大小等理性投資。在參與投資時,投資者必須堅持對金融本質的理解,了解其消費規范和財富增值速度,理解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投資者只有保持謹慎的態度,才能從中獲益,使互聯網金融變成財富增值工具。
作為投資者尤其不能貪小便宜,不得輕易相信一些網絡金融平臺的花言巧語,要清晰認識到天上不會掉餡餅,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甚至一般收益的背后有時也是高風險。在參與互聯網金融投資的過程中,投資者既要關心個人利益,又要關心其他參與者的利益,能夠共享信息、相互幫助,和政府部門一起監督網絡金融投資的發展。互聯網金融投資企業則可借助網絡論壇、宣傳講座等向廣大投資者普及金融知識,使其提高互聯網金融投資理論水平及風險意識,共同促進互聯網金融投資業的健康發展。
(二)強化金融監管,提升管控技術
面對未來,為促進互聯網金融投資的長久發展,政府部門應快速建立監管標準和體系,最大限度規避風險。在該過程中,政府監管部門要積極迎接大數據監管的挑戰,在互聯網金融監管中促進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打造信息整合平臺,健全監督審查制度,保證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安全性、可靠性。在發展環節必然會出現統一的、多領域協調的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行業發展規模也會越來越大,需要進一步規范互聯網金融市場,引導行業良性競爭。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建立完善的征信系統,收集個人行為信息、信用信息。還要強化區域合作,聯合相關部門大力執法,共同打擊互聯網金融投資的違法違規行為,整治校園貸業務,杜絕詐騙行為,盡快形成優良的互聯網金融投資秩序。
和傳統金融投資信息的收集相比,互聯網金融投資的信息質量要求更高、問題更突出,強化金融監管、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這是重要任務。政府部門應完善建立信息保護機制,針對違法侵權行為加強責任追究,打破地域及行業壁壘,做好征信系統推廣工作、互聯網金融監管宣傳工作;在征信體系建設中積極引入區塊鏈、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加強對大數據的挖掘;依法懲處互聯網金融投資中的失信行為是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底線,應建立法律法規及黑名單制度,讓失信主體承擔更大的違法成本,促進互聯網金融投資市場有序運行。
(三)保護隱私信息,有效控制風險
在互聯網金融投資風險管控中,信息安全不可或缺,必須在投資環節保護好隱私信息,預防投資者信息的泄露。因此,互聯網金融投資企業要廣泛使用數字化技術,限制不可控信息在投資過程中的傳播,促使投資者在獲得個性化體驗的同時保護信息安全。與此同時,加強數字化隱私信息保護設施建設,提高隱私保護技術水平,預防互聯網金融投資中因泄露隱私信息引發風險;依靠網絡加密技術對互聯網金融投資涉及的支票、訂單、信用、身份證等敏感信息實施加密,保證其保密性;繼續推動互聯網金融認證技術的發展,保證身份認證準確無誤、投資交易信息機密而完整,達到有效控制金融投資風險的目的;加強對互聯網金融投資安全電子協議的使用,規范投資交易流程,通過嚴格的信息加密標準和金融認證標準,保證互聯網金融投資安全;基于計算機系統分析數據信息,強化內部監管部門建設,結合網絡監管和人為監管,科學衡量互聯網金融投資項目的實際風險。
(四)加強信息披露,保護投資利益
目前國內的投資者保護機制并不完善,快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更是對投資者保護提出新的挑戰。傳統金融市場的規范相對完善,而投資者在互聯網金融市場機制下的保護規范比較模糊,操作性不足,并且監管理念依舊以家長式保護為主,暴露出市場監管的弊端,必須盡快更新思路,建立起側重信息披露的監管新理念,幫助投資者規避互聯網金融投資風險,有效保護其利益。
具體而言,互聯網金融投資監管應以信息披露為核心,保持和放松金融管制、鼓勵金融創新的政策具有一致性。當然,放松監管、鼓勵創新并不表示不顧投資者的利益,而是要尋求效率更高的監管理念,以此適應互聯網金融的創新發展,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利益。如今國家正處于金融市場發展的初級階段,金融風險頻發,怎樣既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又切實樹立風險自負的理念,這顯得尤為關鍵。所以為讓投資者能夠信服風險自負的理念,監管機構必須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機制,為互聯網金融投資者充分披露信息,保障其做出理性的投資判斷。在監管理念的轉變及圍繞信息披露建立監管規則體系的過程中,應理清內在邏輯和路徑。當下互聯網金融泛濫,應側重披露資產端的信息,這更有助于投資者弄清楚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屬性、本質,做出與自身利益相符的投資價值選擇。
(五)凈化投資環境,加強風險防范
優良的網絡環境是防控互聯網金融投資風險的基礎,應注意健全互聯網金融投資的風險防范系統,提醒人們自覺抵制網絡投資誘惑,正如前文所述,冷靜分析快速致富、高額回報等金融投資項目,預防發生投資風險;凈化互聯網環境,例如借助第三方機構的力量評定互聯網金融投資企業的信用等級,促進央行征信系統與網絡金融征信系統的整合,形成完善的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金融投資企業,其信用等級越高,自己承擔的信用風險就越低,遭遇投資風險的幾率也越小;健全互聯網金融市場風險防范系統,在規范投資行為的基礎上防范投資風險的發生,加快互聯網金融投資品牌建設進程,形成投資者和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雙贏。此外,完善互聯網金融投資法律法規,通過法律建設消除投資中的一系列欺詐行為,形成優良的互聯網金融投資環境。
三、結語
隨著網絡信息社會的快速轉型和持續發展,互聯網金融投資的覆蓋范圍越來越大,參與者越來越多,在促使相關企業提高業務量的同時加劇風險,不管是投資者還是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均要對互聯網金融投資風險建立前瞻性認識,做好理性投資、大力監管、強化信息披露,從而防范風險,提高風險管控效果,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汪菁.互聯網金融投資風險分析[J].檢察風云,2017(19):31-32.
[2]嘉思瑤.互聯網金融投資風險分析與防控[J].商訊,2019(08):18-19.
[3]高正嘉.互聯網金融經濟的風險防范[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2):464+466.
[4]潘邦貴.互聯網金融投資的特點與風險防控[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8(03);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