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教學,不能只以單純的訓練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為目的,要注重對學生的審美培養。目前,新課程改革形勢下,基于我國傳統的文化積淀,對學生的想象力、實際動手實踐能力要求比重較大。所以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思路,創造更適合的學生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文化,小學,美術,教學方式
目前的小學美術教學存在許多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導致學生只是學到最淺顯的美術基礎知識,而缺少了對生活中美的欣賞,缺少了對美術背后蘊含的文化的理解。小學美術的教學目標不應只是課內知識,對于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也要納入教師考慮的范圍之內。
一、 藝術文化來源于生活的體驗,但高于生活實際。
藝術文化和生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生活是千姿百態的,自然是變化無窮的,我們能從生活中感悟出美好,感悟出藝術無處不在。藝術文化是指人在自然界的活動對自然現象的體驗和感悟進行選擇、提煉、加工與取舍,而不是純粹地照搬自然。
例如,在《我的牙刷》這一課,課程開始,教師發問“牙刷是我們生活的伙伴,你現在用的牙刷是什么樣子的?給我們展示一下。”學生會迫不及待地舉手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查缺補漏,告訴學生牙刷的設計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功能不同,我們要從小保護好我們的牙齒,每天都要記得刷牙。對于市場上出現的牙刷,有很多同學都覺得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并且自己設計了很特別的牙刷,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同學們對于出示的牙刷設計有更好的優化方案,可以自行修改。這時會有很多同學覺得牙刷的細節可以更好,不要限制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把不同想法的草圖動手畫下來,并展示給大家,解釋說明這樣設計的優點在哪里。學生闡述后,讓同學之間做評判,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學生通過分析,動手繪圖的過程,不僅動腦進行思考,又動手進行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漸提高對于美的多角度審視。
二、 美術思維建立在情感的表現,且含有想象空間。
美術思維是一種直觀的點線面構思,若沒有投入作者的情感,作品是毫無生氣的,藝術家的作品是在生活中提煉出情感,又蘊含天馬行空的想象。
例如,在《喜怒哀樂》這節課的設計中,教師要選取中國傳統文化作品中能夠展現喜怒哀樂的作品,并讓同學們仔細觀察喜、怒、哀、樂的表情特征,以及作品中對于不同情緒的表現方法。教師課前讓學生準備好不同顏色的色卡、橡皮泥、油畫棒。課堂上以游戲的方式進行,第一部分讓學生選擇分別能體現自己喜、怒、哀、樂的顏色,學生選擇好后進行統一收集,學生要解釋自己選擇色卡的理由。第二部分,采用合作學習模式,選取各組代表,將本組同學對于不同表情的想法收集整理,并用橡皮泥制作出最能體現自己對于這種表情的圖形。根據學生擺放的不同圖案和說明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對大自然的心情和表情進行觀察,我們對大自然的不愛護,大自然以什么回饋我們的做法呢?在以后的生活中,對于大自然要多加愛護。并要求課后完成一幅展示表情的作品,形式不限。通過本節課,要基于培養學生對人物情緒的觀察,提高學生的想象力、表現力、創造力。在已有知識和對作品的理解上,又在自己探索中提高自己想象力。
三、 傳統文化需我們傳承與學習,更要創新與拓展。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傳統文化更是數不勝數,基于這么好的資源,可以更好地豐富小學美術課堂。每一幅經典的藝術作品都蘊含著其特殊的文化含義,教師根據學段,分階段引領學生賞析經典作品。
基于不同的文化種類,教師可以設計出多樣化、高效的課堂。教師可以以課堂內容的背景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好奇心理,也擴大學生的學習范圍,不能局限于課本知識。全方位訓練學生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
例如,在講解小學四年級《茶香四溢》時,教師要提前備好教學所需材料,并讓學生做好預習準備,向家長了解關于茶的文化,或者通過網絡的方式查找相關資料。在課程開始前,教師親身做示范,演示泡茶過程,學生需要旁觀教師的泡茶過程,仔細觀察茶葉在水中的變化,以及水的顏色變化過程。之后讓學生自己進行泡茶嘗試,可以模仿教師的泡茶過程,再一次仔細觀察茶葉和水的變化過程,并且對自己泡出的茶進行品嘗,與同伴進行交流對茶的認識,討論不同的方式泡出茶的味道是否相同。教師在學生自由討論后做小結,由本節課的茶知識延伸到教育層面,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并對課程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引發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并要求學生整合小組內收集的中國茶文化信息。教師要把控學生的思想方向,抓住學生感興趣的點,基于學生的興趣設問,把學生收集材料探索問題的能力提升上來。最后讓同學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嘗試設計造型別致、色彩和諧的茶具、茶葉的包裝盒等,激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的熱情。
四、 結束語
小學時期是學生對欣賞美、鑒賞美的形成階段,想象力以及實踐能力是學習美術不可或缺的因素。加強在文化視角下對學生的美術素養及人文素養培養,是當代教師的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林彩鳳.立足學生興趣 創新小學美術教學[J].考試周刊,2019(34):175.
[2]汪擘.淺談小學美術課堂中體驗式教學的策略與方法[J].生活教育,2019(3):110-113.
作者簡介:
汪銘昌,福建省石獅市,石獅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