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高職院校學院資助體系育人工作成為當前教育工作的重點,注重發揮其功能優勢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將圍繞高職院校學院資助育人功能的內涵進行闡述,詳細的分析其具體的應用對策,旨在為日后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院資助體系,育人功能,育人機制
一、 前言
高職院校學院資助育人功能內涵較為豐富,在實際的操作環節中,要樹立資助育人的理念,根據當前資助育人工作的實際情況做好資助教育宣傳工作,注重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優化資助評審程序,始終堅持公開透明的原則,使之適應當前高職教學改革的實際需要。
二、 高職院校學校資助體系育人功能的內涵
高職院校學校資助體系育人功能主要包括思想引導功能、情感激發功能、心理培育功能能等幾個方面。其中思想引導功能根據當前被資助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開展資助項目,接受資助的學生在畢業之后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回報社會,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到偏遠的基層崗位進行工作,激起回報社會的熱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升自身的社會價值。情感激發功能,資助體系的構建為資助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此環節中,學生帶著感恩之心回饋社會,激發學生的愛國、愛校、愛社會的情懷,感受溫暖的力量,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心理培育功能,資助學生家境貧寒,在進入高職院校時,會與其他學生進行比較,從而產生自卑的心理,其中獎學金的制定就是對資助學生的學習以及思想、行為的整體評定依據,為其他學生樹立良好的行為典范,充分肯定他們的價值。其中勤工助學崗位可以引導學生發現自身的閃光點,提升自信心,在勞動中提升適應社會的能力。
三、 優化高職院校學院資助體系育人功能的主要對策
(一)優化資助對象識別方式
優化高職院校學院資助體系育人功能的關鍵是要提升資助對象識別方式的準確性。部分高職院校在識別資助對象的方式上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注重提升資助識別對象的科學性,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則。第一,院校的管理者可以定期對被資助學生的日常消費情況進行監測,此環節主要發揮校園一卡通的優勢進行操作,并依托現代化科學信息技術的優勢構建信息共享平臺,將“互聯網+”與資助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在登錄平臺的過程中僅限于被資助學生與管理者進行登錄,保護被資助學生的隱私權。第二,在評定資助對象的過程中,相關的教師人員可以在課下的閑暇通過實地考察的方式進行走訪,具體的掌握學生的實際經濟情況,并注重與家長進行及時的溝通,保證資助育人體系的科學性。第三,將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以及誠實守信精神納入評定的過程中,具體的掌握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成績,并采用定量以及定性的評價方式全方位的對其進行考核,盡量減少主觀因素的干擾。
(二)注重完善勤工儉學方式
為了提升高職院校學院資助體系育人功能,學校相關的部門單位要將校內資源以及校外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第一,針對校內勤工助學崗位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并保證與學生所學專業相匹配,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勤工儉學的過程中,教師人員要積極鼓勵學生,引導學生將在課堂上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在實踐操作的環節中,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為畢業后順利的融入社會奠定基礎。同時,在勤工儉學崗位要充分根據當前學生的興趣點進行設置,以此激發學生參與勤工儉學崗位的積極性。第二,在對校外資源進行挖掘的過程中,高職院校的要與優秀的企業開展合作,定期安排勤工儉學的學生到企業開展實習,由專業人員帶領,針對學生在專業知識的掌握上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及時的糾正,在假期以及學生空閑的時間進行實習,與企業進行合作,在實習過后給予學生一定的報酬。
(三)注重德育教育有效應用
優化高職院校學院資助體系育人功能的關鍵是要將德育教育進行有效的結合,有助于提升資助體系育人功能的效果。第一,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學習的過程中,注重增強學生的感恩心理,高職院校為了解決學生的生活問題,加大資金數額,幫助學生緩解生活壓力,此時學生需要增強自身的感恩意識,豐富自身的情感體驗,并在畢業以后的生活中要回饋學校、回饋社會。定期開展相關感恩主題活動,積極鼓勵學生參與進來,引導學生感悟多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教師人員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行為規范。第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勵志精神,學生在獲得資助的過程中,除了緩解了學生的經濟壓力的同時,還應該在精神層面得到豐富,將育人的功能充分展示出來,注重增強學生的勵志意志,樹立回報社會的情懷,感受社會以及學校對自身的關愛,樹立進取的精神,將德育教育有效的融入其中,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精神層面以及物質層面獲得滿足,積極弘揚正能量,促進和諧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四、 結論
優化高職院校學院資助體系育人功能的路徑具有多樣性,在實際的工作進行中,要注重優化資助對象的識別方式,建立健全完善的資助體系育人機制,將德育教育有效的滲透于其中,并將資助學生的管理考核工作作為重點,有助于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婷.新時期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藝術科技,2019,32(10):201+213.
[2]陳孝友.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6(2):50-52+55.
作者簡介:
任偉,江蘇省南通市,南通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