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勇
(新鄉學院體育學院 河南 新鄉 453000)
學生的德育教育不能僅僅止于課本之上,生活上的細節中也需要有德育教育,從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改變學生,讓學生在生活細節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便是德育滲透的最終目的。要想讓德育滲透生活,就必須要注意生活中的細節,不可“紙上談兵”,要講究“真實性、實在性”,所追求的德育滲透要貼近生活,利用身邊的小事,例如隨意堆放的掃帚、拖把等衛生器具,教師可以起帶頭作用,主動整理衛生器具,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學生學習、模仿,最終達到美化環境、提高學生自身素養的效果。
體育教學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育德智體美勞“五好人才”方面有著不可撼動的重要地位。而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當中要引導學生“熱愛黨、熱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服從黨、聽從黨指令,還需要遵紀守法、熱愛集體,擁有健全的人格以及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因此,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任務不再只是引導學生鍛煉身體、強化體魄,對學生展開相關的德育教育,引導學生完善自我、健全人格也是新時代體育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雖然新課改中明確指出德育滲透的重要性,大部分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也會或多或少的加入德育教育,但實際效果卻不盡人意,影響實際效果的原因眾多,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由于德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工作仍停留在表面階段,教師一味強調德育卻也僅停留在教學設計上,在實際操作中仍是過于注重學生體能訓練,沒有將德育教育的相關滲透工作落實到位。
針對上述存在的不足之處,首先要求教師一定要重視到德育滲透的重要性,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對德育教育的看法與態度都將直接決定德育滲透成功的最終質量,因此,教師對德育滲透的認知至關重要。體育教師應該根據體育學科的教學特點,牢牢把握德育在教學中的真實性與實在性,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相關內容,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德育的滲透工作落到實處,滲透到體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性發展的“五好人才”。具體滲透手段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從教師自身著手,另一方面則可以從體育訓練著手:第一,教師自身方面著手主要指的是教師要在日常生活中樹立起良好的正面形象,一絲不茍、愛國敬業的良好形象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第二,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相關動作示范必須準確到位,確保示范動作的完美性,標準動作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學生身體機能的安全,還可以幫助學生開發出自身最大的潛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能夠為學生今后的成長帶來積極的影響,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第三,教師還需有計劃、有目的的展開德育教育,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展開不同程度的德育滲透,例如低年級學生,主要可以展開“文明和諧、友愛互助”等方面的德育滲透,中年級學生則可以加強“團隊合作、團結守紀”等方面的德育滲透;高年級學生則可以加強耐挫力方面的訓練力度,培育其“敢于創新、敢于突破”等方面的良好品質,利用德育滲透,幫助學生從兒童轉變為少年,讓所有學生都能適應社會發展、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五好人才”;第四,教師要不斷學習德育教學的相關內容,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加強自身與學生的溝通與了解,在體育教學授課以前就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如尋找相關的教育素材,設計好教學環節,從教學環節中尋找滲透時機,讓學生在接受體能訓練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
體育教學講究實際操作,若能在實踐中滲透德育教學,根據不同的體能訓練,引導學生學習不同的德育思想,便能讓德育教育的滲透工作“事半功倍”:例如教師可以將“突破自我、戰勝極限”的德育思想滲透在中長跑體能訓練中,在長跑體能訓練中給予學生最大的鼓勵及肯定,不講究速度,但要求學生一定要完成預定目標,引導學生培養堅定頑強的意志力;在障礙類如跨欄跑體能訓練中,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跨過障礙、克服困境”,可以將障礙物看作成功的阻礙,只有勇敢越過,才可征服阻礙突破困境,加強學生的自信心;在合作類運動如排球體能訓練中,教師可以滲透“團結一心、其利斷金”的德育教育,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還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拉近學生與學生之間友好相處的良性交往關系。
除此之外,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還需要講究技巧,例如采取分組模式,讓小組與小組之間共同競爭,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學生上課“走神、開小差”的情況,最大化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全民素質也得到了相應的顯著提升,德育滲透在各大學校進展的如火如荼,在新課改后體育教學指標中明確指出傳統體育教學中存有的不足之處,讓體育教學更加嚴謹、完善,而要想達到新課改后的體育教學指標,就必須要加大德育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力度,從體育教師著手,結合實操訓練,培養學生的各項思想品德,為社會輸送大批優質的“五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