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娜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燒鍋鎮初級中學 吉林 長春 130200)
雖然我國已經開展新課程改革,但是我國總體的教育大環境還是重視學生考試,將考試作為評價學生學習能力的唯一標準,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面臨非常多科目的學習,學習壓力非常大,除了數語外對其他學科學習都沒有較高的學習興趣,課堂氛圍較為沉悶,教師和學生之間有效互動較少。為此,初中歷史教師將歷史故事教學模式穿插到教學中,極大的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氛圍。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歷史知識豐富多彩,歷史教學中涉及了大量時間節點,每個時間節點發生了非常多的歷史故事,涉及非常多的歷史人物,對于剛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將大量的歷史時間節點、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全部都記憶起來十分困難。為此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總是興趣缺失,覺得需要背的太多太復雜。從而產生畏難心理,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為了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將歷史故事引入到課程教學中來,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然后再通過運用歷史故事導入新的課程學習。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和教師一起互動,極大的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比如在學習《中華文明的起源》相關教學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人類的起源是怎樣形成的?大家印象中人類是怎樣進化而來的?有的學生會回答:“是通過猴子演化進化而來的”有的學生會回答:“是女媧補天時甩下來的泥巴,女媧重新捏了一下,吹了一口氣泥人就變成了人類。”然后教師認可學生的回答,為學生再一次講解女媧補天煉泥人的故事,再導入新的課程,學習《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引導學生思考祖先都是生活在我國哪個區域?都有哪些特征?通過故事導入歷史課程,很大程度上消除學生對歷史學習的恐懼和排斥心理,更容易接受歷史知識,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和教師一起互動,完成本節課授課任務。
初中生的年齡比較小,自律能力較差,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在45分鐘教學時間內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在20分鐘左右,每周歷史課程的安排在2-3節課程,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是每一位初中歷史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穿插歷史故事不失為一個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教學方法。學生在平常學習生活中已經面臨非常大的學習壓力,更愿意接受這種講故事為主的、非常輕松的學習方式。比如在學習《春秋戰國的紛爭》一課時,教材中教學內容普遍都是公元某年,哪個國家和哪個國家因為什么發動了戰爭,哪個國家勝利了。對于學生來說沒有任何吸引力,記憶起來較為困難。為了提高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講解歷史故事,讓學生對春秋戰國時期周、齊、楚、燕、韓、趙、魏、秦這幾個國家有明確的地理界限的劃分,以及時間概念之后,在為學生講“竊符救趙”“負荊請罪”“臥薪嘗膽”等歷史故事,加深學生對春秋戰國時期各個國家之間的政治紛爭的理解和印象。從而提高學生對歷史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信息技術與人們日常生活聯系愈加緊密,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活動中已經是必然趨勢。為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為了增強學生對歷史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印象,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結合教學內容準備相應視頻,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將抽象的歷史知識和場景變得更加具象化,增強學生的理解。比如在學習《輝煌的隋唐文化》一課時,無論是書本中還是教師口頭描述中都無法為學生描述出隋唐時期燦爛的中華文化,為了加深學生對輝煌的隋唐文化印象,教師為學生準備《貓妖傳》中的極樂之宴節選片段,在視頻中充分展示出大唐文化自信包容的特點、以及四海萬國來朝拜的場景。視頻故事以更加直觀的方式為學生講解歷史,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為學生選擇適合學生和教學內容的歷史故事,在課堂上吸引學生注意力,充分發揮歷史故事的積極作用,提高學生對歷史發展脈絡的理解,加深印象,鍛煉學生歷史思維,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到歷史探究活動中來,提高學生歷史綜合素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