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摘要:青毛豆是營養豐富且天然無公害的健康食品,遼寧省發展青毛豆產業具備天然的優勢。分析遼寧省青毛豆產業發展現狀,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青毛豆產業發展思路,以期為遼寧省大豆產業發展開辟特色之路。
關鍵詞:青毛豆;生產;機械化;現狀;發展思路
中圖分類號:S643.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4-1161(2020)01-0074-02
青毛豆又稱為鮮食大豆或菜用大豆,是指豆莢飽滿、莢色及籽粒呈翠綠色、籽粒未達到完全成熟、豆粒大小占豆莢80%~90%的大豆。青毛豆口味鮮美、營養豐富,生產時用藥少、有莢殼包裹,是天然無公害的健康食品。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菜用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青毛豆生長周期短,1 a可種植兩季,產值較高,經濟效益非常顯著。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膳食結構逐漸發生改變,加上人們對青毛豆營養價值的認識加深,國內外市場對青毛豆的需求量日趨增加,青毛豆生產呈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國際競爭力。此外,青毛豆秸稈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是優良的飼料,可以降低養殖戶的生產成本。因此,開展青毛豆研究和發展青毛豆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遼寧省是我國大豆主產區之一,于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發展青毛豆生產,近年來青毛豆種植面積不斷增加。遼寧省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青大豆育種基地,遼寧省農業科學院育成的遼鮮1號、遼豆15號,鐵嶺市農業科學院育成的鐵豐系列等,都是得到過廣泛種植的優良品種??梢?,發展青毛豆產業是遼寧省發展大豆產業的特色之路,具備天然的優勢。
1 青毛豆產業發展現狀
1.1 青毛豆生產機械化現狀
目前,除了采收環節,我國青毛豆生產中的整地、播種、施肥及植保等環節的機械化技術與裝備已較為成熟。青毛豆的豆莢成熟特性異于大豆,所以無法直接使用現有的大豆收獲機進行青毛豆采摘收獲作業。當前我國青毛豆的豆莢采收基本依靠人工作業或半機械化作業(即人工收割后再集中進行機械脫莢)來完成,全程機械化采摘收獲技術尚處于試驗與發展階段,與實際生產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青毛豆人工采收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大且成本高,嚴重制約青毛豆的產業化發展。隨著種植面積的增加和人工成本的提高,種植戶對青毛豆生產機械化的要求越來越迫切。
我國青毛豆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瓶頸”在于采收環節,研制青毛豆收獲機來代替人工采收已成為當前青毛豆產業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近年來,一些種植企業從法國、日本等國家引進了大型青毛豆收獲機,能夠一次性對青毛豆進行收割、收獲及葉秸莢分離。但這些大型收獲機配套動力大、結構復雜、體積龐大、后期維護保養要求很高;只適合在大面積農場中使用,不適用于部分中小面積農田作業,更不適用于大棚內作業;購置價格較高,成本回收壓力較大;由于種植模式和種植品種的差異,存在“水土不服”的情況。總的來看,現有的青毛豆收獲機普遍存在效率低、摘莢損失率高、破損率高、含雜率高及適應能力差等問題,市場上缺乏特別成熟的機型。
1.2 青毛豆儲存、銷售與深加工現狀
青毛豆豆莢鮮嫩,采摘后豆莢的儲存也是影響青毛豆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一般來說,在室溫下4~5 h后,青毛豆就開始出現發黃和長霉現象;同時,青毛豆屬于不耐低溫的蔬菜,在低于8 ℃條件下易發生冷害,出現褐斑及銹斑,嚴重影響青毛豆的品質。青毛豆的物理性征決定了其既無法在室溫下儲存,也無法在一般冷庫下長期儲存。當前農戶普遍采取的儲存方法是將采摘下來的青毛豆直接浸泡在水中并加少量食鹽保綠,不僅儲存期短,而且因為豆莢浸水膨脹,易導致豆莢腹線崩裂、豆粒脫出豆莢,對青毛豆品質造成影響。
青毛豆的不耐儲存也制約了其銷售。尤其在青毛豆大量上市的季節,如果銷售流通環節不暢通,青毛豆的價格無法得到有效保護,易造成“豆賤傷農”的情況,使種植農戶蒙受損失。
對青毛豆進行深加工能夠有效解決其儲存、銷售等問題,如將青毛豆進行剝殼或定溫冷藏儲存,可以長久保持其新鮮的口感。目前遼寧省青毛豆深加工普及程度較低,現有的青毛豆剝殼機以原始狀態為主,附加值低,缺乏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的裝備。
2 青毛豆產業發展思路
2.1 提供技術指導與服務
青毛豆作為一種附加值較高的作物,在遼寧省尚未得到廣泛種植,主要是由于種植農戶對青毛豆不夠了解,缺乏相應的種植技術指導。相關農業、農機部門應結合當地實際,制定青毛豆生產各階段的主要技術措施,形成資料,推廣到農戶特別是農業種植大戶手中;同時在品種選擇、地塊配置、種植模式、病蟲害處理及收獲等環節進行技術服務,切實提高青毛豆產量,增加種植農戶收入。
2.2 支持青毛豆采摘技術裝備研究
青毛豆脫莢機械化是實現青毛豆產業全程機械化的主要環節。在對現有半自動化小型青毛豆脫莢裝備提供農機補貼的基礎上,還需設立青毛豆脫莢裝備研究專項資金,以省內的自然條件為基礎,從研究青毛豆的物理性征開始,設計出適合遼寧省使用的中小型青毛豆聯合收獲裝備,提高青毛豆的收獲效率和收凈率,降低破損率和含雜率,真正解決青毛豆脫莢的技術難題。
2.3 促進農機農藝相結合
要更好地實現青毛豆產業全程機械化,還應注意農機與農藝相結合。如建立機械化模式,合理設置行距,便于農機入田作業;選擇適合機械化作業的青毛豆品種,使其株高、株型及成熟期適應機械化采收的作業要求等。
2.4 創建青毛豆種植示范區
依托家庭農場、各類農業合作社及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規模經營,創建青毛豆種植示范區,輻射周邊地區,增加青毛豆的種植面積,實現連片規?;?、高效集約化經營,實行青毛豆全程機械化,提高青毛豆種植效率和效益,促進青毛豆產業健康發展。
2.5 建立青毛豆深加工基地
扶持青毛豆深加工企業,建立青毛豆深加工基地,構建較為穩定的流通渠道,形成“流通促生產、生產推流通”的良性循環,同樣是青毛豆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相關部門應對基地企業購置青毛豆剝殼機、保鮮裝備等提供資金補貼,鼓勵深加工企業加大產品研發力度,將青毛豆深加工成各種規格的即食食品、休閑食品和旅游食品,進一步拓展青毛豆的附加價值。
參考文獻
[1] 樓婷婷,姚愛萍,柳國光,等.青毛豆深加工機械技術研究及優化方向[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9(9):7-9.
[2] 童一寧,樓婷婷,姚愛萍,等.浙江省青毛豆全程機械化研究及發展建議[J].農業工程,2018,8(7):17-20.
[3] 董友魁,付連舜,單維奎.遼寧省鮮食大豆產業發展的可行性分析[J].大豆科技,2014(3):11-13.
[4] 趙璇,王玉嶺,李占軍,等.菜用大豆的發展現狀及展望[J].河北農業科學,2012,16(7):39-41.
[5] 秦廣明,王明友,肖宏儒,等.我國菜用大豆生產機械化技術研究[J].農業裝備技術,2011,37(6):4-6.
[6] 張秋英,楊文月,李艷華,等.中國菜用大豆研究現狀、生產中的問題及展望[J].大豆科學,2007(6):950-954.
Abstract: Green soybean is a healthy food with rich nutrition and no natural pollution. Liaoning province has natural advantages in developing green soybean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green soybean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 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idea of soybean industry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order to open up the characteristic road for the soybean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Liaoning province.
Key words: green soybean;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status; development id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