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化技術迅速發展,在教學方面能夠產生多種促進作用。文章主要圍繞山區教師隊伍信息化水平展開研究,以音樂教學作為例證講述了山區教師通過利用搜索引擎幫助備課、利用媒體設備幫助授課、利用在線平臺提升水平等幾種方式在教學中提升信息化水平。
關鍵詞:山區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信息化水平
信息技術的革命在神州大地上如火如荼地開展,對人們的生活與學習產生了很多方面的影響,提高了人們的生活學習效率。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山區小學教師隊伍的信息化水平依然存在許多不足,對山區教育的進步造成了一定阻礙。問題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集中在教師對信息化的正確認識及對信息化技術的有效利用方面。提高山區小學教師隊伍信息化水平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幾種。
一、 利用搜索引擎幫助備課
山區小學教師隊伍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師的年齡較大,對網絡技術不太熟悉,不能夠將信息技術對教學的優勢完全發揮出來。也有一部分年輕教師對互聯網技術認識不足,只停留在利用網絡技術完善課件的層面。提高山區小學教師信息化水平過程中,首先需要使教師能夠正確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教學輔助資料的方法,幫助教師在廣闊的網絡世界中搜尋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資料,增加教學設計的豐富性與有效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搜索引擎在幫助山區教師備課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小學六年級音樂教學中,上冊的“月光下的鳳尾竹”一課運用悠揚輕柔的曲調對傣族地區的美景進行了描繪,能夠帶給學生心曠神怡的學習感受。現實教學中,教師需要增進學生對少數民族風情的理解,需要借助搜索引擎對傣族地區的風土人情資料進行搜集,充實教師的備課資料,能夠對該節課如何進行有提前的預見性準備,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少數民族風情,增加學生的學習理解,提升整體的教學效果。教師利用搜索引擎備課過程中能夠發現信息技術在搜索知識中的優勢,逐漸養成利用搜索引擎幫助教學任務的習慣。
二、 利用媒體設備幫助授課
山區教師在教課過程中很多時候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模式,學生對知識的接受途徑顯得較為狹窄。學生的學習思路在傳統授課模式當中得不到有效開闊,不利于學生學習素養的逐漸提升。山區教師在提升信息化水平過程中可以對自身利用多媒體設備的能力進行提升,在多媒體設備的幫助下改進授課模式,放棄傳統教學方法中的單純講授知識,以多媒體設備為基礎進行知識講授形式的多種改善,使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感受知識傳授的多種可能,開闊學生的學習思路,對學生的學習素養進行多角度提升。
山區教師在進行音樂課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媒體設備的利用,在這個過程中增加自身信息化水平。“瀏陽河”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并且在制作課件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插件提升課件的豐富程度,在信息技術手段的幫助下對教學課件進行改善,更加突出媒體設備的信息化特點。教師在為學生展示音樂學習的更多可能性的同時自身對信息化手段的認識更加深入,在今后的授課過程中能夠在多媒體設備及信息化的手段幫助下提升教學效率,達到相互促進的目的。
三、 利用在線平臺提升水平
信息化水平體現在很多角度,教師本人是否能利用信息技術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是衡量一個教師是否具有良好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標。信息技術的廣泛發展與各行各業產生聯系,互聯網技術與教育行業結合使得在線教育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提供多種教育教學資源。山區教師在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過程中可以借助在線教育平臺的力量,對自身的專業素養及知識沿街進行開闊,實現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對信息化手段形成正確認識,對信息化手段能夠在教學水平進步方面起到的作用有一定認識。
音樂教學當中,教師首先可以在“超星”系列平臺上尋找有關音樂教學的書面資料及名師授課資料,從中汲取養分,對自身的教學方法進行反思。教師還可以利用“學堂在線”“中國大學MOOC”“智慧樹”等多家教育平臺進行音樂課程的學習,對其中的先進教學方法進行借鑒吸收,與本班級教學實際相結合,在信息化手段的指導下探索出教學的有效道路。教育在線平臺能夠對教師本身的專業素養進行提升,幫助教師掌握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進教學效率的重要方法。
綜上所述,提高山區小學教師隊伍信息化水平有多種途徑,但都與教師本人的正確認識不能分開。山區教師提升信息化水平的落腳點在于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學整體效果,音樂教學作為藝術性質課程在教師提升信息化水平過程中反饋更加明顯。教師需要利用搜索引擎幫助備課,需要利用媒體設備幫助授課,需要利用在線平臺提升水平,這都與信息技術的作用分不開。山區教師需要在正確認識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增加信息化手段在教學中的作用,逐漸提升教師隊伍信息化水平。
參考文獻:
[1]吳玉龍,吳玉洪,胡建國.信息化時代偏遠山區中小學教師集體備課策略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9(9):42-44.
[2]張志杰,陳曉紅,王艷霞.吉林省東南部山區中學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現狀研究[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7,38(6):89-92.
作者簡介:
陳延亭,河北省邢臺市,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石城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