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初中生而言,由于他們的認知能力、學習水平存在一定差異,導致其在學習數學時會表現出一定的差別,有的學生數學知識接受比較快,也有的學生數學學習效果比較差。在實際中,為了促進全體學生的良好發展,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應該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的應用分層教學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并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得到良好發展。
關鍵詞:分層教學,初中數學,應用
一、 前言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在教育領域中越來越看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綜合發展。分層教學模式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教學方式,其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法,讓學習比較好的學生可以進一步提高,讓學習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也有所收獲。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 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會按照一個標準對學生進行考核,也就是說教師是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來判斷哪個是“好學生”,哪個是“壞學生”,這種方式主觀性、偶然性太強,不利于學生綜合發展。實際上,初中生受自身學習能力、生活經驗等因素的影響,在數學學習中必然會表現出一定差別,加上初中班級的學生比較多,教師教學任務比較大,為了讓學生都可以更好地迎接中考,教師會設置很高的目標來要求學生,忽視了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實際情況,久而久之就會造成部分學生喪失數學學習欲望。分層教學是立足于學生的具體情況,要求教師根據學生學習能力、數學基礎,分成多個層次,同時要保證各個層次的動態性,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并采取相對應的教學手法來引導學生學習,使得每個層次學生都可以在數學課堂上學到知識,促進學生良好發展。
三、 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
(一)科學分層
分層教學法的關鍵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智力、非智力等,對學生開展科學合理的層次劃分,并采取適宜的手段來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上。在實際中,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全面分析、了解學生的顯示情況,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技能、數學學習欲望等,對學生開展相應的評估,并將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其中A層次的學生現有數學水平比較高,具有良好的學習態度,新知識接受能力比較強,數學成績也比較好,對于B層次的學生,他們的數學基礎相對比較差,但是其本身好學,態度比較端正,數學成績處于中游,對于C層次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數學基礎比較差,數學新知識接受能力也不強,在學習數學時缺乏良好信心。實際中,初中數學教師完成了學生分層次后,就可以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
如在學習銳角三角函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開展分層教學活動,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要求。對于A層次的學生,教師應該要求其自主學習正弦、余弦的定義,然后掌握特殊銳角正弦、余弦值的求解方式,并學會直角三角形變成求解方法。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A層次的學生探索正弦、余弦知識形成規律,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對于B層次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要求其理解正弦、余弦的定義,同時學會如何求解正余弦值。對于C層次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為其講解正弦、余弦知識的定義,并為學生詳細的講解如何求解正弦、余弦值。
(二)備課分層
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為了避免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全體學生,教師還可以在教學設計中,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發展需求,設置具體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教學時間、教學方法、教學要求等,對于C層次的學生,教學內容難度不能太高,防止學生因學習難度太大,不愿意學習數學知識,教師可以適當地降低教學內容難度,只需要達到教材要求即可。而對于B層次的學生,可以適當地增加教學內容難度,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來理解相應的數學知識。對于A層次的學生,教師則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課外資料,引導學生在掌握教材知識的基礎上,得到升華、提升。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因式分解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要求C層次的學生完成m2+4m+4這類題型,而B層次的學生則需要掌握m2+10mn+25n2這類題型的解決方式,A層次的學生必須學會(x+y)2+10(x+y)+25這類題型解決方式,以此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實現提升。
(三)作業分層
課后作業是加深學生對知識理解的重要方式,不同層次的學生,其解題能力有所不同,所以在課后作業布置上,教師也應該做到分層。對C層次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比較簡單的、基礎性的作業,B層次的學生需要在C層次作業基礎上,增加一定難度,而A層次的學生則為其布置一些綜合性、探究性習題作業。如學完勾股定理這部分內容后,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作業:①寫出勾股定理。②直角三角形的兩邊個直角邊分別是12cm、14cm,求斜邊長度。③假設某矩形的周長是34cm,已知該矩形寬是5cm,問矩形的對角線長度是多少。④A、B是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位于坐標軸上的兩個點,已知兩點坐標分別是A(4,0)、B(0,2),求A、B與原點組成的三角形的面積。對于這四個作業,教師可以讓C層次的學生完成第①~②題目,讓B層次的學生完成①~③題,A層次的學生則需要完成①~④題,以此保證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在課后實現鞏固。
四、 總結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各個層次學生的積極性,能讓學生更加主動的融入數學課堂上。因此,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初中數學教師要特別注重分層教學模式在數學課堂的應用,以此提高每一個學生的數學能力,促進全部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星.淺析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好家長,2018(22):141.
[2]劉光斌.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新課程,2017(7):78.
[3]成紅霞.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分析[J].新校園,2018(4):73.
[4]陳文光.初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運用研究[J].考試周刊,2018(6):73.
[5]李濤.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必要性和途徑[J].新課程,2019(11):167.
作者簡介:
沈和進,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城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