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萍
摘 要:在當前小學教學階段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閱讀以及寫作作為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在目前素質教育逐漸深入的背景下,人們已經慢慢重視學生閱讀以及寫作能力,同時二者之間的融合也慢慢深入?;诖?,本文論述了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整合的注意事項和方法,力求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寫作;整合
一、引言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閱讀以及寫作之間有著較為緊密的關系,并且閱讀以及寫作教學彼此之間相輔相成。近年來。在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的形勢下,也提高了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視程度,促使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以及寫作能力變為語文教學目標,小學語文閱讀以及寫作教學整合引起人們的重視。
二、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整合的注意事項
(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在進行語文閱讀以及寫作教學中,學習興趣是整個學習的基礎,只有最大程度激發學生閱讀以及寫作的興趣,才能提升下筆成文的寫作能力,也可以為提升語文涵養帶來一定的助力。
(二)讀寫結合
在對課內外文章進行閱讀過程中,學生要注意摘抄文段中較為優美的語句,實現讀寫相結合,不僅可以為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也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而提升語文學習水平。
(三)學以致用
在語文教學中可以綜合應用學以致用的教學原則,將閱讀中得到的知識切實應用在學生的生活中以及為人處事上,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以及寫作能力。
三、小學語文閱讀與學生寫作體驗整合的方法
(一)從人文和工具角度出發,實現對議題選定的良好把握
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體驗整合教學要做好選定議題工作,在正式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議題起到引發討論的作用。確定的議題一般具有4個特征,分別是討論性、包容性、延展性和激勵性。教師應從人文和工具角度出發,實現對議題選定的把握。比如,在六年級的古詩群文閱讀中,確定“一樣的送別有別樣的情懷”議題,選擇閱讀內容是《山中送別》《南浦別》《芙蓉樓送辛漸》。在實現寫作整合時,除了自主探究之外,還有合作探究活動。詩句中的別樣情懷包括純潔、清廉正直,作者盼望好友早日歸來,在送別時感到萬分悲痛。在語文閱讀活動中,初讀時要求學生把字音讀準,也要讀出節奏。再讀時,要求學生理解詩歌涵義,領悟詩歌所描寫的意境。三讀時,要求同學們讀懂主人公,也要讀出感情。四讀時,要求學生能夠體會詩人,并掌握詩志。最后完成寫作整合任務,此時學生就能全面了解三首詩的內容。
(二)注重培養思維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求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還要主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逆向思維能力作為學生創新思維模式最為重要的表現形式,也是能夠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因素。在小學語文讀寫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進而引導學生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不斷激發學生的潛能以及創造性。
(三)加大閱讀量,積累寫作素材
由于大部分文章都是從生活出發,對生活進行進一步升華,所以學生可以通過對文章進行深一步的感悟進行理解,掌握作者的內心狀態,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實現累積寫作素材的目標。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必須結合生活具體情況,可以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投入寫作工作。學生通過增加閱讀量,可以達到積累寫作素材的目的,與此同時應該引導學生意識到閱讀以及寫作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意義意義。所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也是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方式。
(四)開展比較閱讀活動,強化個體記憶效果
比較閱讀是發揮求同存異的作用,帶領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涵義。在比較閱讀活動中,較難的是比異,文本中的不同之處有很多,教師要善于帶領學生總結其中重要的不同之處。文章的差異可能是描述方式,也可能是表達方式。比如,在五年級下冊專題為“作家筆下的人”中,在人物描寫一組中,就寫了3個人物,分別是小嘎子、嚴監生和鳳辣子。在不同的片段中,作者描寫人物的側重點也有一定差異。在描寫小嘎子時,側重點是動作和心理活動,而對嚴監生的描寫則把重點放在人物的動作上。在描寫鳳辣子時是從語言、外貌、動作和側面入手。共同點是人物的刻畫十分形象,但是寫人物的方法卻有很大的不同。在比較閱讀活動中,能在學生的腦海中產生深刻的記憶,是一種比較高效的學習方法。學生通過閱讀可以不斷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通過整合這些描寫人物的方法,能夠積累大量的好詞佳句。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對正確的答案進行肯定,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答案,從而得到更加全面的總結。
(五)通過原始寫作,激發學生的閱讀動力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帶著原有經驗和認知結構來接觸新的知識,此時原有的認知結構可能會發揮一定作用,也可能表現不出任何效果,應將新舊知識有效聯結,從而使原有的認知結構獲得補充。在以寫帶讀活動中,“寫”是“原始寫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應及時梳理已有的知識基礎并概括經驗,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從而發現自己在此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產生學習新知識、積累新經驗的動力。由讀代寫能喚醒個體的閱讀需求,并起到一種導向作用。在之后的閱讀活動中,教師應有針對性地開展閱讀活動,以解決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更新學生的原有知識結構,比如將專題閱讀的話題融入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從而在心理上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可以將公益片視頻融入寫事類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對視頻內容做好描繪,并寫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六)注重寫讀后感
讀后感是小學生作文寫作最重要的一種形式,是學生對于閱讀的感受,可以實現將閱讀和寫作進行融合,語文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養成寫讀后感的好習慣。在教完一篇優秀的文章之后,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教師再幫助學生擬定一個方向,讓學生寫一個簡短的讀后感,充分活躍學生的思維。教師在在教學中可以將文章的佳句、生詞、寫作技巧串接起來,也是學生不可多得的寫作素材。例如,學習《王二小》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再由教師選擇一個方向,讓學生寫讀后感,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思想。像這種濃濃愛國情懷的文章,學生在學習后,自然會被感動,有許多想說的話。這時就需要教師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幫助學生把內心的想法寫出來。其中,有些學生會選擇王二小的機智勇敢,有的會選擇王二小的愛國精神等,但是無論從什么角度,都是學生自己內心想說的話。可以從中看出,在讀后感的寫作中,可以幫助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變為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在閱讀課文后,可以通過寫作的形式輸出知識。
(七)整合閱讀以及寫作能力
在小學語文進行教學過程中,實現對閱讀以及寫作進行整合,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教師應該注重采用科學的閱讀方法,講解相關寫作技巧以及修辭方法,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注重摘錄較好的句子,了解相關句子的內涵,將寫作和閱讀之間進行整合,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八)進行科學評價
教師應該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的作品,如果發現學生寫作中的亮點,應不斷鼓勵和支持,以增加學生的寫作自信心。同時,教師要營造一個輕松的寫作環境,讓學生能自由創作,使學生逐漸喜歡上寫作,并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樣不僅可以放飛學生的心靈,還能夠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將個性展示出來。即使發現一些問題,也不能一味地否定,此種評價形式會壓制學生的創新意識,導致學生慢慢失去了信心,導致學生創作能力被壓制。
(九)應用合理的方式提升學生的理解力
為了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以選擇最合適的形式引導學生明白作品中表達的內涵,并不斷創新教學模式,使學生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目的。
四、結語
目前,很多小學生在寫作時都會遇到沒有素材的情況,有的學生即使積累了素材也不會應用。所以作為家長以及語文教師都必須引導學生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意義,鼓勵學生多閱讀,為他們提供更多的閱讀平臺和機會。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將閱讀和寫作教學融合起來,使學生的這兩種能力同時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金葉.對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思考[J].科學咨詢,2018(12):126.
[2]佳孜依娜·馬漢. 小學語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思考[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論文集卷二,2018:53-54.
[3]儲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研究[J].名師在線,2018(31):36-37.
[4]靳天剛.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甘肅教育,2018(21):101.
[5]孫運安,楊倩.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途徑探索[J].學周刊,2018(30):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