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寧

【摘 要】??目的: 探究預防性回腸造口術后糞水性皮炎的危險因素及護理對策。 方法: 以2016年12月--2019年1月為時間段,回顧性選擇我院收治的200例行低位前切除+預防性回腸造口術的直腸癌患者,統計糞水性皮炎發生情況,并且分析危險因素,提出護理對策。 結果: 本組200例患者中,52例糞水性皮炎,發生率26.0%。其中,BMI、術前有無施行造口定位、腸造口周圍皮膚不平整、造口黏膜低及平于皮膚、有無接受個性化指導都與預防性回腸造口術后糞水性皮炎有關。 結論: 預防性回腸造口術后糞水性皮炎的危險因素多,我們需加強護理干預,減少其發生率。
【關鍵詞】? 預防性回腸造口術;糞水性皮炎;危險因素;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5-274-01
如今,直腸癌全直腸系膜切除術廣泛應用,手術技術不斷提高,而且器械有所改進,加上新輔助化療理念的推廣,基于腫瘤根治原則下完成保肛手術這一觀念逐步得到超低位直腸癌病人的接受 [1] 。為了保護吻合口,降低吻合口漏發生率,更多的人選擇建立預防性回腸造口。回腸造口的排泄物量多,而且稀薄,pH值堿性,對皮膚存在較強的腐蝕性 [2] 。一旦排泄液滲入到造口周圍皮膚上,則會損害皮膚。患者感到疼痛難忍,而且造口底盤黏貼不牢固,護理難度大,降低術后生活質量 [3] 。為了探究預防性回腸造口術后糞水性皮炎的危險因素及護理對策,本文回顧性分析200例患者的病案資料,現在總結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6年12月--2019年1月為時間段,回顧性選擇我院收治的200例行低位前切除+預防性回腸造口術的直腸癌患者,119例男性,81例女性,年齡在32-79歲之間,平均年齡(54.92±5.92)歲。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例患者的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身高體重指數(BMI)等,了解造口定位、腸造口周圍皮膚以及有無接受個性化指導等情況,總結歸納引起糞水性皮炎的危險因素,并且提出可行的護理對策。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經SPSS20.0軟件分析,t檢驗計量資料(x ±s),且χ 2檢驗計數資料[n(%)],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組200例患者中,52例發生糞水性皮炎,發生率為26.0%(52/200),發生時間在術后(13.48±4.12)天。分析引起糞水性皮炎的危險因素,如表1所示。
表1顯示,預防性回腸造口術后糞水性皮炎與BMI、術前有無施行造口定位、腸造口周圍皮膚不平整、造口黏膜低及平于皮膚、有無接受個性化指導有關。
3 討論
本研究顯示,預防性回腸造口術后糞水性皮炎的危險因素較多,如腸造口周圍皮膚不平整、未接受個性化指導等。為了減少術后糞水性皮炎發生率,筆者提出以下幾點護理建議:(1)個性化指導。造口專科護士主動與病人、家屬溝通交流,認真觀察評估腸造口情況,及時掌握病人的護理需求,一旦發現腸造口問題,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凸面底盤及附件產品,指導患者合理使用,講解注意事項,防止發生糞便滲漏,預防糞水性皮炎。(2)出院指導。出院前,專科護士評估患者及家屬對腸造口護理知識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并且通過電話隨訪、微信、復診等形式,提供延續性護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覺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方式,預防糞水性皮炎。(3)飲食護理。飲食方面,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的腸道功能恢復情況,結合患者喜好,制定可行的飲食計劃,調節飲食結構,確保每天營養達標。指導患者食用固體食物,促使排便呈糊狀,可防止糞便滲漏到底盤下,以免損傷皮膚。(4)康復護理。患者身體狀況好轉后,根據實際情況,可適當參與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對疾病康復也是很有幫助的。但鍛煉時,需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且注重持之以恒,達到鍛煉的目的。
綜上所述,多方面因素均可能引起預防性回腸造口術后糞水性皮炎,故此,我們需加強護理干預,指導患者自我管理,預防術后糞水性皮炎。
參考文獻
[1]? 云紅,張怡,鄭薇,于洪霞. 預防性回腸造口術后糞水性皮炎的危險因素及護理對策[J]. 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志,2019,8(04):413-416.
[2] 徐洪蓮,何海燕,蔡蓓麗,從志杰. 回腸造口糞水性皮炎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 中華護理雜志,2011,46(03):247-249.
[3] 李紅,夏偉芬,葉津,李巧平. 低位直腸癌骶前切除加預防性回腸造口的護理[J]. 護士進修雜志,2013,28(08):728-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