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闡述詞匯教學的重要性及其原則,結合教學實際論述在新課改背景下優化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策略,提出結合音、形、義進行教學,滲透詞性,結合舊知進行教學,對比教學以及總結等教學建議,以期提高詞匯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初中英語 詞匯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1A-0036-03
新課改背景下,人們對英語詞匯的要求越來越高。《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中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指出,語言技能主要包括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技能及這些技能的綜合運用,以上四種技能都要以一定的詞匯量為基礎。在英語課程分級目標體系中,九年義務教育結束時,學生應達到五級要求,在詞匯層面要求學生學會使用1500~1600個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然而調查發現,影響初中生英語成績進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英語詞匯量嚴重不足(陳惠誼,2014)。詞匯教學最突出的問題是教學方法不靈活,教師講解所有的單詞幾乎都是用同一種方法,且缺少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激發(齊憲波,2010)。因此從課堂教學入手,充分利用各種策略加強詞匯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詞匯理解、識記和運用能力,將有益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和運用英語的能力。
一、詞匯教學的重要性
作為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詞匯是語言的基礎。詞匯是教學的重點,詞匯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好壞(趙建芳,2013)。詞匯教學是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教學四項基本語言技能的基礎(呂菲、齊聰,2018)。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詞匯教學的特點,“對癥下藥”,優化教學策略,激活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提高詞匯教學的效果。
二、詞匯教學的原則
新課標指出,教師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詞匯教學。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承上啟下的重要時期,見證學生從年幼青澀到年少有為的變化。詞匯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著學生各項語言技能的發展(劉軍,2018),詞匯教學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認知、經歷特點,有的放矢,循序漸進。
(一)多層次性
詞匯教學應符合學生不同年齡、不同認知、不同接受特點,照顧班級中不同層次的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直觀到抽象,讓學生通過階梯式的學習穩步增加詞匯量。
(二)多角度性
詞匯教學既是輸入階段的重要積累,又是輸出階段可視成果的重要構成。為拓展學生輸入和輸出的廣度與深度,結合所學內容在一定范圍內與一定程度上拓展詞匯,靈活選用原汁原味、題材多樣的教學材料,巧妙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多角度了解相關話題是很有必要的。
(三)連貫性
學以致用是教學的目的,教師不能把詞匯學習與教學同課程分割開來。詞匯的教與學要緊緊圍繞課程內容需求,做到學有所用、學能所用。
三、詞匯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音、形、義結合
英語單詞不是孤立的,英語單詞的學習也不是孤立的,而是音、形、義融合為一體。教師在英語詞匯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將單詞的音、形、義結合,使學生掌握英語詞匯的音、形、義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聽音寫形,看形讀音,見圖識義”的能力(黃尚武,2014)。單詞教學應注意音、形、義、用四維度,結合所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通過圖形、表格、視頻等來理解目標詞匯,多感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外研版英語七年級上冊Module 6和八年級上冊Module 6時,教師可以設計“smart eyes”這一環節進行課堂導入,將課文學習中需要用到的動物圖片通過PPT展示出來。展示時,教師將動物的一部分遮蓋起來,讓學生通過顯露在外的部分特征猜測動物,并說出其英文表達。這樣的單詞導入與學習,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更加專注于課堂,也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
教師應設計不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操練機會,通過操練提高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外研版英語七年級下冊Module 5 Unit 1時,教師在課上向每名學生發放一張shopping(wish) list,讓學生將自己心儀的實物圖片貼在list上,并用目標句型表述出來。
“I have got...”
“I want to buy...”
一些重點詞組在學習時會比較抽象,如果只依賴單純的詞匯講解,學生的理解不夠到位。這時教師應充分研讀教材,將音、形、義融合起來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盡可能掌握相關知識。
例如,外研版英語七年級上冊Module 7 Unit 2涉及“check emails”“search for information”“go on the Internet”等重點詞組,如何更有效率地識記、理解這些詞組,并運用到后續的學習中呢?除了展示圖片,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結合單詞與句子反復操練。在這節課的導入環節,這些詞組第一次出現在學生面前,作為主導者,教師同步展示實物圖并配上對應的詞組,引導學生邊看、邊觀察、邊識讀。
第一遍:check emails(對應實物圖1,見圖1)
第一遍識讀結束后,教師應趁熱打鐵,再次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加深印象。這時可以采用倒序的方法,先從第五個詞組開始,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學生重復詞組。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只起輔助作用,讓學生掌握主動權。
第二遍:go on the Internet(對應實物圖5,見圖2)check emails(對應實物圖1,見圖1)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一邊教授新詞,一邊板書新詞。
例如:1.check emails;2.search for(try to find)information.教師此時可以備注,易于學生理解,如go on the[?i]Internet。
在鞏固環節,教師第三次運用PPT呈現重點詞組,此時可以把詞組放入句子中,設定語境,通過填空練習鞏固單詞。
例:—What do you do on the computer?
—We often? ? on the computer.
教師引導學生運用上一環節中的單詞、詞組,學生在這樣的詞匯學習中可以感受到詞匯學習的連貫性,提高學習意識。
(二)滲透詞性
新授單詞時,總會遇見一些詞根相同的單詞,此時教師應聯系舊知,引導學生學會辨認、學會記憶、學會運用,以便更好地理解新知。
例如,學習外研版英語九年級上冊Module 3“dying”一詞時,教師可以聯系七年級上冊Module 9時學習過的“die”一詞,引導學生回憶,復習相關的詞,在黑板上將它們羅列出來,并引導學生當場進行造句練習,以用促學。
例如:die(v.)-dead(adj.)-dying(adj.)-death(n.)
He died in 2000.
He is dead.
He is dying.
His death makes us sad.
(三)結合舊知
復習階段是檢測師生教與學效果的反饋階段,將詞與境、詞與句融入到這一階段的教學活動中,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識記、運用能力。
1.詞匯+話題復習
語言學習是要通過大量練習才能得到提高的,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在組內根據所給情境,通過簡單的對話練習來提高運用單詞的能力和信心。
例如:—Have you got any? ? ?
—Yes,we have.
—Have you got any? ? ?
—No,we havent got? ? .
—Lets go and buy some? ? .
到了八九年級,學生認知能力和學習水平都提高了,此時教師可以給出問題,讓學生寫一個小段落。
例如:Do you have a computer at home?
When do you use a computer?
What do you often do on a computer?
2.多形式聽寫復習
聽寫能檢測學生聽記單詞、書寫單詞的能力。教師可以在每節課的小結、復習環節進行聽寫訓練,即學、即聽、即測,更好地反饋教學效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針對不同的詞性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力求通過有限的聽寫練習檢測到盡可能多的詞匯。聽寫名詞時,要注意適當聽寫單復數形式,如“library-libraries”“foot-feet”“sheep-sheep”等;聽寫動詞時要注意原形、過去式、過去分詞,特別是不規則變化的動詞,如“drink-drank-drunk”“break-broke-broken”“throw-threw-thrown”;聽寫形容詞、副詞時要注意比較級和最高級,特別是不規則變化,如“good/well-better-best”“many/much-more-most”“little-less-least”。教師要引導、教會學生有意識地、有目的地學習和理解。
3.分層次聽寫
根據英語習得的規律與學生認知的規律,以外研版教材為例,每一個模塊由三個單元組成,在學習每個單元的最后階段可以按學習內容進行分層次聽寫。如第一次可以只聽寫單詞,第二次聽寫單詞和詞組,第三次聽寫則是單詞和句子,通過聽寫內容的層次性制造聽寫難度的層次性,讓學生的學習信心逐步加強。
詞匯的學習一定不能孤立,要放在具體的語境中,這樣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對單詞的掌握度,還能讓學生全方位的感知、了解單詞。
(四)對比教學
在教學中,還會遇到字形或是字音相近的單詞、相似的詞組,這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對比、造句的方式講解,讓學生在直觀的對比中理解這些詞組的異同。例如在外研版英語九年級上冊Module 3的詞匯教學中,對“die of”和“die for”的講解便可以采用這樣的方式。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以下兩個例句,引導學生從句子中先總結出兩個詞組的區別,教師再進行最后總結。
“He died for saving a little girl.”
“He died of a traffic accident.”
(五)總結教學
教師應教會學生用思維導圖等直觀的方式對詞匯、詞組進行歸納與總結。
例如在進行外研版英語八年級下冊Module 4 Unit 1的總結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照本節內容,梳理出本單元的重點。
外研版英語七年級上冊Module 4的語言知識目標之一是能區分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能正確使用可數名詞的復數形式。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用圖表將知識點梳理出來,能方便學生理解與運用。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詞匯學習是英語學習的基礎。有效率的詞匯教學應是高效的,這主要體現在教師教學活動設計得當、學生詞匯量增加、學生運用能力有所提高。優化英語詞匯教學策略能活躍英語課堂氣氛,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值得廣大教師研究。
【參考文獻】
[1]陳惠誼.淺析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策略[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4(7)
[2]黃尚武.農村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策略[J].廣西教育,2014(17)
[3]呂菲,齊聰.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研究述評[J].教育現代化,2018(40)
[4]齊憲波.初中英語閱讀課中詞匯教學現狀調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
[5]趙建芳.淺談農村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重要性及策略[J].新課程(下),2013(1)
作者簡介:施瑩(1989— ),女,壯族,廣西南寧人,一級教師,碩士研究生學歷,南寧市“教學骨干育秀工程”培養對象,2019年“南寧名師走進鄉村學校”名師團成員。研究方向:英語教育、跨文化交際。
(責編 劉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