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涌現出許多優秀的民族歌劇,題材上大多以人民英雄事跡、民間發生的故事、抗日戰爭故事等為主題。《萬里春色滿家園》選自民族歌劇《黨的女兒》,主人公田玉梅飽含著對敵人的憤恨、對生死的無懼、對親人和孩子的不舍,對美好未來無限憧憬的獨白。成功塑造了主人公田玉梅對人民、對黨和國家的無限熱愛、赤膽忠心的光輝形象。本文通過對歌劇的音樂分析、演唱分析、情感把握等幾個方面展開論述,探索對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發展的啟示,揭示出民族歌劇在不同情境下,不同人物形象的演唱風格。
【關鍵詞】音樂分析;演唱分析;情感把握;黨的女兒;萬里春色滿家園
【中圖分類號】J60?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5-0070-01
【本文著錄格式】郝潤華.歌劇唱段《萬里春色滿家園》的音樂分析和演唱探究[J].北方音樂,2020,03(05):70,82.
《黨的兒女》是一部跨時代的史詩,是中國民族歌劇最具影響力的代表。
這部歌劇講述的是發生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田玉梅所在的地下黨組織遭受到嚴重迫害,因叛徒告密,大部分黨員犧牲,只有田玉梅在老支書掩護下死里逃生。她遵照老支書生前遺囑,找到已是叛徒的原區委書記馬家輝,報告老支書臨行前說黨內有叛徒的消息。叛徒馬家輝和白軍團長設下埋伏,想要殲滅游擊隊,又想在鄉親們中間造謠誹謗田玉梅,將罪名扣在她的頭上。田玉梅的真摯化解了七叔公的疑惑,揭露了馬家輝的叛變。玉梅獨自一人上東山尋找黨組織,路上先后遇到了女黨員桂英和慧珍,三位堅強的女黨員和七叔公組成了黨小組領導群眾繼續堅持斗爭。在這之后游擊隊員小程與她們取得聯系,小程來取給養時被敵人包圍,玉梅為掩護小程,挺身而出,英勇就義。這一故事背景決定了歌劇的情感走向,從而成功塑造了主人公田玉梅這樣一個英勇的女英雄形象。
《萬里春色滿家園》是《黨的女兒》第六場中田玉梅在英勇就義前的內心獨白唱段,它是歌劇劇情的最高潮,也是歌劇情感的升華。歌劇在音樂創作方面繼承了中國民族音樂的傳統和吸取了西方歌劇的經驗,采取主題貫穿的發展手法,融入中國民間小調音樂,采用戲曲中連綴的發展模式,進行了深入探求和多角度實驗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格,迎合了廣大歌劇愛好者的審美要求,成為我國歌劇藝術百花壇中獨具魅力的一束花。
一、歌劇《黨的女兒》音樂分析
(一)《黨的女兒》創作中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黨的女兒》的曲調來自江西的民歌小調,歌劇創作者們在繼承傳統的同時更是一直把創新作為自己的追求,將家喻戶曉的革命故事與現代觀眾的精神相契合。
在創作思路上《黨的女兒》重新采納了在新時期被中斷了的戲劇板腔體音樂手法,以及主要唱段中加入了歌謠體的演唱形式,這種不同腔式和板式的交替運用,使歌劇音樂語言和音樂戲劇化沖突更加豐滿,民族風格和特性也更加鮮明,與大眾的審美也更貼近。
(二)二度創作的美感體現
任何一部歌劇或歌曲在創作完成之后都需要通過演唱者的二次創作才可以登上舞臺展現給觀眾,《萬里春色滿家園》這一唱段是民族聲樂女高音的一首詠嘆調,無論音色色彩、專業技能、情感把握、舞臺表現都需要演唱者高超的專業音樂素養。歌唱家將田玉梅英勇的形象發揮得淋漓盡致,她在演唱時感情豐富、用情真切,將專業技巧和人物性情相融合,也將字韻、聲韻、情韻極為和諧的融合在一起,體現了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美學追求。可以說《黨的女兒》這部歌劇,音樂的構思做到了精雕細琢;情節的設置,具有強烈的戲劇沖突;激動人心的音樂,直擊人的心靈最深處。
(三)曲式結構分析
《萬里春色滿家園》這首曲子的曲式結構是帶引子和尾聲的并列單三部曲式。
曲式結構:引子+A部分+B部分+C部分+尾聲
引子(1-39),加清角的d商調式,這部分是該部詠嘆調的引子,節奏較為自由。從前奏開始,強拍和弦塑造了田玉梅內心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決心。田玉梅對敵人憤恨,革命意志堅決,明確地表達著自己的信念,是充滿正氣的一段。
A部分(40-86),加清角的d商調式,這部分是該部詠嘆調的第一部分,速度和情緒相較于A部分而言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整個曲調開始轉入婉轉深情的狀態,結構上采用節奏模仿。這段用了五個連續的“告別”,表現出了田玉梅對家鄉眷戀,也表現出田玉梅對就義赴死義無反顧的狀態。
B部分(87-120),加清角的d商調式,這部分是該詠嘆調的第二部分,采用句頭模仿和節奏模仿。來訴說田玉梅對從前生活的追憶,表現出田玉梅對親人的不舍。
C部分(121-200),加清角的d傷調式,歌曲節奏變為小快板。采用部分重復和主題模仿和擴充的曲式結構,表現了母親對孩子叮囑和安慰以及母女倆對光明未來的憧憬和期盼。
尾聲(201-241),加清角的d商調式,這部分是該詠嘆調的尾聲,節奏較為自由。對引子變化重復,速度也回到開始,與開頭形成首尾呼應。內心渴望著“來日花開滿神州”,對美好的未來的堅定,對革命勝利抱有信心以及期待黨組織的勝利……種種行為,體現了主人公田玉梅寧死不屈的氣魄和英勇的大無畏精神。
二、詠嘆調《萬里春色滿家園》的演唱探究
(一)《萬里春色滿家園》的演繹特點
《萬里春色滿家園》融合了戲曲和民歌的唱法,又大膽借鑒了西洋美聲唱法,聲音強調音色和力度,展現出女性的唯美之情,人物的刻畫以及方言的應用,使音樂更豐滿。從舞臺布景、人物角色、以及故事的內容來看,中國的民族歌劇更像是融合了中國戲曲舞臺和西方戲劇為一體的表演形式,觀眾們能直接感受舞臺表演、代入故事情節、欣賞直擊心靈的演唱,在與情節融為一體的同時,又與表演者保持一定的距離,“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戲里戲外都使中國民族歌劇更具魅力。
(二)《萬里春色滿家園》的演唱處理
所謂歌唱,演唱者聲音色彩的變幻、音量的對比控制是音樂表現的重要方式。若是一部歌劇或一個唱段只用一種音調,沒有對比沖突,就會給人一種平淡、乏味之感,也就無法詮釋作曲家想要表明的情感體驗。《萬里春色滿家園》這個片段,如果都用強音來表現,那么將不能體現出悲壯的感覺,主人公情緒的起伏,要做到有強有弱、有淺有深、緊拉慢唱、柔中帶剛,既有堅毅的信念還有不舍得情感...所以說歌唱中只有通過音色的不斷變幻和音量的對比控制才能增強人們對音樂的認同感,使音樂真地做到聲情并茂。
(三)《萬里春色滿家園》的情感處理
責任感與悲壯性的統一。在歌劇中,田玉梅的大義,為中國共產黨開辟了“明朗朗的天”,她的離去使我們每個人心頭震撼,悲壯赴死換來了我黨的永生。“不猶豫,不悲嘆”演唱時情感上的堅定有力,聲音力度加強,寬厚的音色,飽滿的情感,以此來突出主人公的英雄氣概。“孩子啊,你緊緊依偎在娘身邊”情感上的不舍與激動,幾個告別的歌詞隨著曲調的變化層層遞進,推動了人物情緒的變化。“苦中帶甜”體現出田玉梅在臨別時的不舍情懷,強調她赴死的悲壯。
純樸語言與精巧音樂的統一。田玉梅在懷念家鄉時的娓娓道來,綠水青山到生養的土地到茅屋頂上的炊煙再到自己親人孩子,場景的由遠及近,感情的逐漸升溫,用歌聲來扣人心弦,體現著田玉梅內心中“風風雨雨都經過了”的豁達之感。音樂上的“堅毅——委婉——懷念——不舍——展望——激動”女人內心細膩的情感在這一刻展現的淋漓盡致,作曲家將音樂的情緒與之相和,這種統一巧妙地刻畫出了田玉梅的人物性格,成就了中國的民族歌劇。
我始終相信,每一位中華兒女在民族存亡之際,都會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之情,我們要將像田玉梅一樣的革命先烈精神繼承并發揚,也要將中國民族歌劇發揚和創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將我國的歌劇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