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春鳳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國幾千年來民族精神的載體,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起點,充分結合如今大學思想教育工作都進行情況做深度研究,探索兩者相輔相成的辦法。因此,本文研究的核心內容就是兩者之間進行更好的結合的問題,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以求更好地解決新時期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應用狀況
我國擁有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而中華傳統文化是經過多年的沉淀而形成的結晶,是一代代的中華兒女不斷傳承下來而形成的,對于中國各民族的團結融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它反映著中華民族的特質和炎黃子孫風貌。而思想政治教育有明確而具體的主客體、目的性、內容的規定性、過程和結果的統一性,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一項莊嚴而緊迫的任務,它關乎著能否把大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問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提倡的諸多理念,符合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要求,同時也是我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寶貴資源。借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并應用于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更好樹立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國家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說,在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對中華傳統的文化進行充分的體現至關重要,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將會取得更顯著的教育效果。
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1 傳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內容陳舊、方式單一
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方式有較大局限性,教育內容缺乏時代性,這影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思想傳播的載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果。只有少部分大學生選擇會經常參加宣傳與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也有不少大學生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不會越來越大。以上表現都這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其教育方式存在局限、發揮的教育效果不佳等問題。
1.2 大學生對學習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缺乏興趣、態度消極
比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部分大學生對西方文化更有話說,大學生對西方文化更有興趣、態度相對積極,例如:他們更喜歡過圣誕節、情人節、萬圣節等西方節日,中國傳統節日會被帶上“無趣”的帽子;他們喜歡去看其他國家的文化展覽,覺得更有新鮮感;他們注重自我、個性張揚、崇尚自由。因此,也有很多大學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主張“以洋為美”,這些大學生在逐漸淡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3 學校缺乏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氛圍
目前大學生主要依靠學校開設的各項課程來獲取相關知識,可看出學校教育依舊是大學生獲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主要方式,只有極個別選擇學校具有濃厚的學習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氛圍。如何打破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式化、薄弱點,使當代大學生獲得更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的必然要求。同時也引發我們更多思考,僅僅完善學校教育就能夠收獲良好的教育效果嗎?答案顯然不是這樣的。
3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建議
3.1 課程體系要完善,教學模式需創新
就目前的大學教育情況來說,許多學校并沒有設置充分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相關課程,課堂是大學教育的主要場所,課堂教育是大學教育的主要方式。因此高校應重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設置為學生的必修課,作為學生大學生涯中學習重要組成部分,來防止現在大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淡漠的情況發生,積極進行相關教材的設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政治學等政治課程形成合力,來進一步加強當代大學生文化素養方面的培養,樹立起正確的三觀,這樣一來才能達到設置大學課程的目標,除此之外,相關理論的不斷發展同樣為提高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做出極大的貢獻。
3.2 師資建設要加強,人才基礎需夯實
要想有效的加強當代大學生傳統文化方面的培養,首先要保證教師隊伍的質量。教師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項任務的實施主體,同時也肩負著學生教育與培養的重任。老師的作用不僅僅是傳授學生相映的教學知識,更是生活中的行為和思想表率。所以,要想讓學生加強傳統文化方面的能力,教師就應當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行為的端正,言談的適宜等等,除此之外,還要積極地進行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和儲備,將傳統文化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切實的提高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做出行為和思想的表率,從而在教學時更加具有影響力。當然,大學也應當充分注重這方面的培訓工作,為高校教育工作儲備優質資源。
3.3 校園文化作載體,營造濃厚的氛圍
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要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同時,培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校園文化氛圍,在硬件上,可通過校園廣播、校宣傳欄、校園展板、紅色文化研究基地、建筑裝飾等形式,讓學生耳濡目染地感受、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軟件上,可以校園文化節、社團巡禮月、主題班會、演講與辯論比賽、知識競賽、講座報告等為載體,積極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工作。還可充分利用新媒體、大數據在宣傳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獨特作用,打造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公眾號、微博號、APP客戶端等,更好地讓高校教育順應時代潮流,發揮更明顯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4 結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隨著時間的流逝,其能夠生生不息且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們,在發展過程中,不斷的對其他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斷的深入和完善自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不斷變化的時代中保持著持久的生命力,充分的與其他理論和文化相結合,極大地影響著當代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培育著越來越多的思想工作者,使得國家的文化力量愈加雄厚。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對當代大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胡萬年,伍小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回歸與融合[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6,(2).
[2]湯菊平,吳朝建.高校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路徑研究與實踐[J].長江叢刊 ,2018,(4):33-35.
[3]馬中全.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體系研究[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 ,2017,29(04):116-121.
[4]張師帥.論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其實現[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8):56-61.
[5]張玉梅,徐迎,孫其林.基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校園文化優質對接的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7,(1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