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晨曦
摘 要:課程思政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和提升的重要途徑,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更具有實踐意義。本文分析了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思政的發展現狀,從立足立德樹人,強化教師進行思政教育的主體意識;深入挖掘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的“思政資源”;深度拓展專業的教學內容,強調教學環節的價值導向三個方面提出了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構建途徑。
關鍵詞:旅游管理;課程思政;協同育人
“課程思政”這一概念在 2014 年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提出,并在上海的一些高校進行試點,成效卓著。 2016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明確提出“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拉開了專業課程育人的研究序幕。大學生作為引領青年運動的時代先鋒,是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是實現我國發展目標的強大力量,其思想政治素質決定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和提升自然成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點和目標。大學時期是一個人的人生觀、社會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對他們加強正確的思想引導非常重要。
1 課程思政建設的意義
對大學生思想引導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通過老師的課堂教學,一方面向同學們傳授專業知識,提升技能,另一方面講授如何做人做事、端正態度、磨煉意志,如何培養高尚情操、大局意識、家國情懷,實際上是對大學生進行能力和品德的雙重塑造,所以,課堂教學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課堂,是主陣地和關鍵渠道,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特別在這個科技化的社會,隨著溝通媒介的便捷化,信息的多元化,人們每天都會接收到大量信息的轟炸,對于心智并未完全發育成熟的大學生來說,由于接觸到的信息非常豐富,他們又缺乏甄別能力,有時間真的會處于真假難辨、是非難分的困境,所以除了讓班主任、輔導員老師課下和同學們進行溝通談心了解思想狀態解答思想困惑之外,讓其他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思想政治素質的引導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一方面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普遍化,從課下的談心到課堂以授課的形式進行;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發散化,從就事論事到潛移默化;三是把進行思政政治教育的主體擴大化,從輔導員、班主任、思政課老師到綜合素養課老師、專業課老師。
在當前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現狀之下,大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己不能很好地適應當前大學生的教育模式,填鴨式的枯燥說教已無法真正觸動大學生的內心,所以,因時而變、因地制宜是做好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而且思政課程畢竟只是高校眾多課程中的幾門,要落實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需要在更多的專業課堂上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其中,在知識傳授和專業學習中使廣大青年學生受到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所以,要深刻理解立德樹人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根本性與方向性的問題,是高校的根本使命。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積極探索專業課程育人機制與對策,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增強針對性,提升有效性。
2 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思政現狀
2.1 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與思政課未形成協同育人的格局
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發展,高校思政教育的主題、對象、內容和方法產生了新的變化。高校的教育不僅僅是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更要將立德樹人的目標擺在培育的首位。但僅僅將思政課作為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陣地,不能很好地滿足思政工作發展需要以及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目前旅游管理專業的思政課教育存在諸多問題:很多學校依然只采用講授、案例等單一的教學方法,造成了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空洞化;旅游管理專業重在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感知職業的意義和價值,但是很多院校由于教學實踐的不足,造成學生無法知行合一,對專業課程思政內容理解不透徹,形成思政教育的淺表化。旅游行業比較敏感,受外界影響較大,旅游業的法規、條例也時有變化,教師如果信息捕捉不及時,猶如處在知識的孤島上,不能及時補充新鮮養分,會削弱教學的影響力,帶來思政教育的孤島化。需要充分發掘和運用各學科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健全高校課堂教學管理辦法。
2.2 旅游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失范案例時有發生
近年來,我國旅游業迅猛發展,旅游管理專業為旅游業的發展培育了大批人才,但入行后旅游從業者對職業的認可度低、流失率高、眼高手低、拈輕怕重、態度敷衍等是很多基層旅游從業者的一個共病。由于顧客和旅游從業人員產生交集的區域比較廣泛,所以旅游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失范的范圍不但影響到旅游行業的聲譽和企業的效益,同時也影響到當地旅游業的形象乃至是國家的形象。旅游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失范的范圍比較廣泛,比如:侵害國家和社會利益,給整體旅游行業甚至是國家形象帶來嚴重損害;侵害旅游者利益,這個是最普遍最嚴重的部分,也是社會影響較大,對行業整體形象損害較為嚴重的部分;侵害企業和其他旅游經營者的利益等。以上種種失范行為的產生因素較多,但是很多專家學者都提出,提高旅游從業人員整體職業道德水準,根本途徑是加強旅游專業學生的旅游職業道德教育力度。
3 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建設途徑
3.1 立足立德樹人,強化教師進行思政教育的主體意識
要提高教師的自身職業素養,強化教師的政治意識。作為傳道受業解惑的主體,教師要胸懷大局、把握趨勢,有大格局,具有高度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對于國家的新政策、新方針時刻關注、目光敏銳、善于分析,能夠第一時間捕捉到中央精神和本專業、本課程的緊密結合點,并迅速融入教案、課堂和學生的頭腦。老師要能夠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化人,通過身體力行踐行“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職業道德,通過有溫度的教育激發學生的價值認同。
3.2 深入挖掘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的“思政資源”
專業課程中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是課程思政建設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根據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科特點與專業課程特征,專業課老師和思政課老師應該構建團隊,厘清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育人任務差異,根據“課程思政”的內涵,針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專業特點,集中研討、對比分析,挖掘專業課程本身的思政特色,凝練旅游管理專業特色的育人內涵,提煉愛國情懷、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要素,轉化為核心價值觀教育,具體生動的載體是授課教師備課中要考慮的問題。重視課堂形式的多樣性和話語傳播的有效性,增強學生對專業課程的關注度,引發學生知識共鳴、情感共鳴和價值共鳴。將隱性教育和顯性教育相融通,實現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創造性轉化。
3.3 深度拓展專業的教學內容,強調教學環節的價值導向
旅游管理專業的通識課和基礎課中都有職業素養的內容,在大學教育活動中,由于旅游管理專業教育以及其他教育活動占比比較高,深入挖掘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蘊含的隱形思政內容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需要通過旅游管理專業課程的職業道德培育,使大學生既積極學習知識,又有自覺的社會責任感,公德私德齊頭并進,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從而促進大學生身心發展和全面的成長成才。因此,深度拓展專業的教學內容,重視授課過程中的價值導向,尋求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內容之間的關聯性,將思政教育的相關內容融匯于學科教學之中,通過學科滲透的方式達到思政教育的目的。明確專業應承擔的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內容,做好專業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緊密結合。
4 結語
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專業課學習的各個環節,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專業知識的教授過程中使學生自覺加強思想政治修養,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主流價值觀念的熏陶,提高政治覺悟,形成教育合力,實現各育人主體的優勢互補、互相協作以及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是目前新形勢下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迫切任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明確提出“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優化課程設置,修訂專業教材,完善課堂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管理,充分挖掘和運用各門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1).
[2]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cs/2017-02/27/c_11205387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