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高原
摘 要:課堂互動是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主要途徑。但是目前課堂互動手段單一,“隱形逃課”現象嚴重,師生交互熱度不高。在提倡教育信息化改善教學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基于微信的互動教學模式來打造高效課堂。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微信;互動教學模式;高效課堂
隨著信息與通訊技術的迅猛發展,教育信息化已成為當代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要求。2015年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上也提出了信息技術可以促進教育的發展,應該積極利用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的發展。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更好的開展教學是當下教育信息化最核心的內容。
SSM框架是當前市場最為主流的web開發框架,本人在擔任《SSM框架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任務的過程中,發現目前的教學模式存在一些不足,具體問題如下:
(1)學生課堂“隱形逃課”現象嚴重,實際參與度低。目前的框架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方式還是以老師教授為主,以教材和 PPT 等材料為載體,學生被動的接收知識,課堂效率不高。教師在講臺上感覺像是在做“一個人的演講”,學生課堂參與度較低。盡管上課出勤率高,但是多數學生“形在而神不在”,這一現象我們稱之為“隱形逃課”。
(2)傳統課堂互動教學形式單一。課堂仍然是整個知識傳授與接收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課堂互動是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主要途徑之一。但目前框架程序設計課堂都以知識講授為主,主要的互動方式就是提問,實際課堂觀察時發現,當面向全班提問時,回答問題的始終是固定的少數人。這些現象導致學生課堂知識接受率并不高。
(3)課前課后師生交互熱度不高。課堂教學是知識傳授與接收最直接的方式,但是課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課后教學效果的反饋可以顯著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對于學生而言,課前沒有獲取學習資源的途徑,也沒有與教師有效的的交互方式,自然沒有課前自主學習的熱情。同時,課后學生不敢找老師,也就無法將自己的課堂學習情況和問題與老師進行反饋。對于教師而言,老師缺少來自學生的反饋數據,因此也很難做出針對性的調整來提高教學質量,長期下去會破壞課堂教與學的平衡。
通過以上現象分析說明,無論是課前課堂課后都存在著師生交互行為不足的現象,而互動教學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互動教學主要是指互動的主體在教學中彼此作用,教師引導知識探究和學生主動學習相互結合的課堂教學過程。通過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互動,調節平衡師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關系,讓老師和學生一起討論,分析,構建屬于學生自己的知識,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模式。互動教學模式一直都是現代教學方式研究的熱點。許健松等在《高校互動教學模式及其應用》一文中認為互動教學是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有效教學方式。可見,探索一個行之有效的互動教學模式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互動環境下更主動的學習,從而打造高效課堂。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深入發展,移動互聯網也正在引領著一種知識獲取更便捷,知識反饋更及時的移動學習。微信在其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在中國知網上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研究微信教學,例如:“雨課堂”是MOOC平臺“學堂在線”推出的基于微信的混合式教學平臺,應用也非常廣泛。在疫情期間,“騰訊課堂”在“停課不停學”的高校教學中扮演者重要角色。還有很多微信小程序課程平臺可以提供很多在線教學資源,整合微信教學手段,研究將微信應用到互動教學中是很有意義的。
為解決上述問題,積極探索基于微信的互動教學模式,利用微信在大學生中使用的廣泛性和其本身豐富的交互性,構建出師生課前互動、課堂互動、課后互動的全方位互動教學模式。課前互動設計主要分為布置預習任務、提供學習資源和課前預習交流。預習任務主要以掌握基礎知識為主,學習資源可以是PPT,更好的可以結合教學視頻,比如整合微信小程序中的慕課、愛課程等平臺的學習資源,在此基礎上,同學們可以通過微信和老師進行互動。課堂互動是互動教學模式的核心,好的課堂互動設計既能傳授教學技能,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傳統課堂中,提問是最主要的師生互動手段,而通過微信公眾號可以設計出簽到、抽簽、搶答、投票、我要提問、小測驗等多個互動環節,也可以結合目前比較火的“雨課堂”微信教學平臺來提升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并記錄課堂交互行為數據。課后互動設計主要分為教學效果調查、提供學習資源和課后作業交流。依據課前課堂課后的交互行為數據,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改善教學設計。教師也可以經常在朋友圈發布一些與課程有關的內容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與教師進行交流,構建良性輕松的學習氛圍。
基于微信構建出師生課前互動、課堂互動、課后互動的全方位互動教學模式。可以豐富課堂交互方式,實現信息技術和教學過程的融合,同時豐富教師信息化教學的手段,創設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唐寧.微信公眾平臺在教學管理中的應用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7):462.
[2]魚得海,東岳.淺議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方法與運用[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11):114+120.
[3]馬蓮姑,黃壽孟,吳坤明.基于互動式教學平臺的JiTT模式高校教學應用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9,(9):56-57+60.
[4]張爽.基于自帶設備理念的高校課堂互動教學平臺的設計與研發[D].云南:云南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