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思政是要求各門課程在傳授本門課程內容的基礎之上,重視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河北美術學院作為一所藝術類院校,重視課程思政與各門課程的融合,公共英語課程擁有較大課時和學生受眾,便于將思想教育融入到平時的課程中。英語教師要不斷增強課程思政的意識,積極探索課程思政實施的途徑。
關鍵詞:課程思政;公共英語課程;藝術院校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s a teaching method that stresse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hilosophy, value and world view, based on the instruction of each course teaching. As an art academy, He Bei Academy of Fine Arts stress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With great number of class hours and students, Public English Course has convenience to comb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with its class teaching. The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and explore its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actively.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Public English Course; Art Academy
“課程思政”是高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是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和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有效切入,也是完善全員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公共英語課程作為高校一門非常重要的通識性課程,同樣需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相協同,在提高大學生英語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因此,將公共英語課程與課程思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是高校大學英語教師共同面對的難題,本文將以河北美術學院為例,綜合藝術類學生的特點,探討公共英語課程在與課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將二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能在課上傳授學生英語知識,又能培養和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1 公共英語課程簡介
公共英語課程是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公共必修課程,課程在設置上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譯各個語言能力,其最終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雖然不是英語專業學生,但面對國際交流的頻繁和日后工作的需要,希望學生能夠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利用英語進行正確有效的口語和書面的表達,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綜合能力水平。除了傳授學生英語基礎知識外,公共英語課程還是一門開拓學生視野,傳播文化,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學生對文化差異的理解。英語教師應正確指導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引導學生能夠辯證地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外來文化,最終達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2 實施課程思政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2.1 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
公共英語與思想政治教育雖然屬于兩種不同的教學課程,但他們教育總體的目標、課程性質、教育對象等方面存在著很多共同的特點,并且教師們都以立德樹人作為己任,兩類課程在育人目標和價值取向上同向同行,形成合力,產生協同效應。所以公共英語課程實施課程思政是可行的。
2.2 實施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公共英語課程承擔著大學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課程,針對藝術學生的特點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有強大的接受能力、英語基礎較差等,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偏重知識的傳授,并對西方文化起到了一定的傳播作用,因此多數同學對西方文化非常熟悉甚至十分熱衷,比如圣誕節、情人節、萬圣節等,相反對七夕、重陽等中國的節日知之甚少,包括一些中國傳統的文化毛筆、剪紙、皮影等的英文表達,甚至有同學的思想已經發生了嚴重的思想扭曲,認為吃西餐喝紅酒是時尚是高雅的,這種觀念的產生在于學生的思想發展正在形成過程中,需要老師和學校的教育與影響。
針對以上問題實施課程思政十分必要,大學生肩負著為祖國各個行業做建設的重擔,首先要有民族自豪感,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必要的了解,并能夠利用英語弘揚中國文化。英語課較為特殊,它主要向學生傳授英語單詞、語法、句法、西方文化傳統等內容,作為公共課英語教師,出了傳授學生以上內容外,更要有育人的責任,育人就是要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既要對本民族的文化充滿自豪感又能夠包容西方文化的胸懷,因此將課程思政融入公共英語課程中十分有必要。
3 藝術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方法
在具體課程思政融入公共英語課程中是英語教師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和新任務。下面以河北美術學院為例,針對藝術院校學生的特點,從教師自身的發展到課上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成績考核幾方面實現公共英語課程與課程思政的融合。
3.1 教師加強課程思政理念
公共英語課教師要加強自身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學習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轉變教學理念,把自身道德思想修養放在第一位,嚴格要求自己并能清楚地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重任,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意識發展情況。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校在培養學生的同時,也應注意對在校教師思想政治的培養,多組織課程思政主題的教研活動和培訓活動,及時更新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提高學校教師的整體素質。英語課上,教師應利用英語語言的特點融合其中的育人點和隱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學生的日常課程中,在教師教育和指導下,給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熏陶的氛圍。
3.2 挖掘課本中的思政元素
以我校河北美術學院為例,學生皆為藝術類學生,英語基礎較差,所以課本內容相對較為簡單,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多傾向于傳授語言知識點和簡單的篇章訓練。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深挖課本中的思政元素。雖然英語課程多是外國語言和文化的傳播,但課文中的內容可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對學生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比如在課文Never Too Old to Live Your Dream,該文章講述了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太Rose為自己的夢想努力最終實現的故事,在講述本課時,可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教育,同時聯系身邊的任何事使學生積極向上為夢想不斷努力的精神。除課文內容外,在講授語法知識和講解練習題的過程中會涉及各種情景,講授這些語言情景可聯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3.3 創新教學模式
藝術類學生較其他學生相比,性格更為活潑,思維更加創新,所以聯系學生本身的特點可創新教學模式。選擇與課文相關的視頻、學習材料等聯系實事熱點問題,讓學生們對國家社會和民生更加關注,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比如組織學生觀看國慶閱兵,并用英語來進行講解翻譯,還可以在課下給學生們布置作業上網查找其他英語國家對中國國慶的報道,并要求學生在課上對自己所找的信息進行翻譯,既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懷又讓學生學到了英語翻譯的知識。除此之外,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比如我校播音專業的學生,在課上可以利用英語演講的形式,規定積極向上的主題,既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練習了英語的聽說能力又讓學生在活動中發表自己的觀點,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的政治思想情況,保證學生的思想意識的健康發展。
3.4 改變學生的考核模式
公共英語課程與課程思政的融合應當貫穿英語的教學過程到最后學生的考核的整個過程。以我校河北美術學院為例,學生的考核不僅僅是通過學生最后期末考試的成績來評定,知識上的考核知識考查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這僅僅只是一部分,英語教學與課程思政相融合最終考查更多的應側重學生的品行德育,重點考察學生在學習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有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因此除最后期末考試檢測學生英語知識的掌握情況,還應有多形式的英語測試,如每學期末組織情景劇表演,從話劇選擇的內容上教育和考察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同時也符合藝術類學生的特點,在樂中學,培養興趣,熱愛學習。
4 結語
公共英語課程在培養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同時,還擔負著學生的正確的政治思想意識的培養,進一步將公共英語課程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十分必要。藝術類學生思維跳躍,接受西方文化的新鮮事物能力強,在大學公共英語課上要考慮課程的特點和學生的接受能力與興趣,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及現代多元化的媒體技術融入到課程思政教學中,充分發揮英語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作用,讓學生不但能學到知識,更能養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意識。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9.
[2]藺學才.課程思政在高職院校英語語言教學中的實踐[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8(12):144-145.
[3]安秀梅.《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功能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11).
[4]楊愛美.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實踐及反思[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02):93-96.
[5]魏懿.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建設與實施—以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8,20(04):58-61.
[6]呂玉龍,屠君.基于藝術設計專業的高職課程思政實踐途徑探究-以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為例[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10):92.
作者簡介
牛亭亭(1990-),女,漢族,河北省石家莊人,翻譯碩士,河北美術學院公共課部,研究方向:英語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