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萍
摘 要 藥用高分子材料學是藥物制劑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為了適應藥物制劑專業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學生對藥用高分子材料的認知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結合以往的教學實際及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采用“微實踐”的教學模式,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入手,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對藥用高分子材料學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和創新研究。
關鍵詞 藥用高分子材料學 藥物制劑專業 微實踐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1.057
Abstract Polymer science in pharmaceutics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for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specialty.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of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specialty, improve the students' cognitive abilit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of pharmaceutical macromolecule materials, combining with the past teaching practice and students' specific learning situation,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ve research on the course of polymer science in pharmaceutics with student-centered and teacher-oriented was conducted in which the teaching mode of "micro-practice" was adopted starting from the three links of pre-class, in-class and after-class.
Keywords polymer science in pharmaceutics;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specialty; micro-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對藥物制劑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藥物制劑專業相關學科的教育發展提出了挑戰。藥用高分子材料學是我校藥物制劑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其涉及面廣、應用性強,與藥劑學聯系緊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創新素質未得到很好的培養,如何改革傳統的藥用高分子材料的教育模式與教學方法,啟迪學生的智能,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出適應新世紀發展需要的高級藥學專業人才,是當前藥物制劑專業新課程改革正在探索的一項重要內容。
目前,國內一些學者嘗試對藥用高分子材料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比如采用角色互換法,[1]PBL教學法[2]以及案例式教學法[3]等,但沒有發現在該課程教學改革中采用“微實踐”教學模式的報導。相關學者采用“微實踐”教學模式在思政課[4]和法律基礎課[5]等教學中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認為學生學習目標變得明確,成績全面提升,教師角色從“表演式教學”向“引導性教學”轉變,教學過程輕松有效,教學成果顯著,提升了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了高質量的合格人才。以學生為中心的“微實踐”教學模式是根據不同的對象、教學內容和學習目標,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設計小型的實踐活動,[6]如課堂討論、案例分析、多媒體聲像教學、學生參與授課、課外小實踐以及課堂上的“微實驗”等手段,來增強學生對課程知識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為此,我們結合以往的教學實踐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采用“微實踐”教學模式,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入手,以學生為中心,老師為主導,對藥用高分子材料學課程教學進行了改革和創新研究。
1 藥用高分子材料學教學實施方案的重新設計
對藥物制劑專業藥用高分子材料學教學實施方案具體內容進行修改和調整,每個章節在原有基礎上適當增加“微實踐”部分,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習目標,在課程教學實施方案中設計各種小型的實踐活動,如課堂討論、案例分析、多媒體聲像教學、學生參與授課、小實踐以及課堂上的“微實驗”等,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入手,通過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中心的“微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以增強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興趣和學習欲望,取代簡單的機械記憶,也使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得到提高。
2 “微實踐”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以往的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是分別進行的,利用“微實踐”的教學形式可以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微實踐”教學內容以各種不同形式貫穿于整個理論教學之中,學生從理論學習到實踐學習再到理論學習,處于不斷循環、不斷提高的“深度學習”中。
2.1 “微實踐”教學內容和形式設計
根據不同的對象、教學內容和學習目標,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包括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微實踐”項目,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和應用。為了方便課外師生及生生交流以及更好地實施“微實踐”教學,可以以課堂為單位建立QQ群。
2.1.1 課堂討論
教師提前告知大家要討論的內容,然后學生在獨立鉆研的基礎上,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在課堂上共同進行討論、辯論,可以全班進行,也可分組進行。討論的內容可以是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者主要疑難問題,比如纖維素和淀粉均是天然藥用高分子材料,二者結構上的主要區別是淀粉主要以 -1,4糖苷鍵相連,而纖維素則是以 -1,4糖苷鍵相連,為什么纖維素在藥劑輔料中應用比淀粉更加廣泛?再如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和羥丙基纖維素三者的共性是均可作為緩控釋制劑的輔料,它們分別扮演什么角色,為什么?
2.1.2 案例分析
準備若干典型藥劑學文獻,組織學生對其中藥用高分子材料的應用進行分析討論。比如選擇余匯等[7]的文獻“米非司酮胃滯留緩釋微丸片的制備及其體外釋藥研究”發給大家研讀,和學生一起分析其中用到的藥用高分子材料聚山梨酯-80、聚乙二醇6000、微晶纖維素、羥丙甲基纖維素K100、聚維酮K30、Eudragit RL 30D、Eudragit RS 30D以及交聯聚維酮 KCL-F等在制劑中所起的作用,和它們這些作用相關的性質分別是什么?
2.1.3 多媒體聲像教學
高分子輔料相關的多媒體聲像教學可以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藥用高分子材料學在我校雖然是一門純理論性課,但實際上它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如果完全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不好,學生學習提不起興趣,更談不上主觀能動性。在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借助現代化教育方法和手段,采用多媒體聲像教學,將文字、圖片、動畫錄像等融于一體,將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針對藥物制劑專業的特點,我們收集相關資料,在多媒體課件中穿插藥用輔料相關的案例和社會事件,將藥用高分子材料學的發展狀況介紹給學生,增強學生對藥用高分子材料的感性認識。
2.1.4 學生參與授課
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授課。每一小組選擇一種自己感興趣的藥用高分子材料,小組同學自行分工合作進行相關文獻資料查閱,PPT制作,對準備講授的內容進行研究探討,然后每組推薦一位同學在班上進行相關內容講授。最后由老師根據PPT的制作效果,內容及講解進行點評并給出成績。
2.1.5 綜合實踐
綜合實踐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課內課外相結合,也可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比如課前在課程QQ群上提出一些問題如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使用過哪些高分子材料制品”,讓學生提前思考,帶著問題聽課。又如讓學生課后去觀察一些常見藥品、食品及護膚品,找出其中添加的高分子材料成分,思考這些高分子材料所扮演的角色。如食品果凍、雪糕中的某些高分子添加劑的作用;洗發露沐浴液中的某些高分子材料的作用;隱形眼鏡材料類型,不用的時候為什么要用護理液浸泡等;口腔粘附片和口腔崩解片所使用的高分子輔料不同之處。學生通過實際生活中去觀察,網上或圖書館查閱資料,自己思考,尋找答案。
2.1.6 課堂上的“微實驗”
可以在課堂上設置一些簡單易于操作的小實驗,讓學生參與。比如比較高分子材料與小分子化合物的差異,制備藥用高分子溶液的方法,藥用天然高分子材料以及藥用合成高分子材料在藥劑學中的應用方面的小實驗。這些小實驗耗時短,現象明顯,可以顯著增強學生對藥用高分子材料的感性認識。
2.2 考核方式與“微實踐”教學相適應,注重過程考核
教師事先制定好藥用高分子材料課程的過程化教學實施方案,在相關章節知識點注明準備進行“微實踐”活動的內容,在課程開始前把過程化教學實施方案向學生進行宣講,并把教學實施方案的電子版發給大家。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考核方式與“微實踐”教學相適應,注重考核的過程化,強調平時成績及其多元化評價。例如平時成績的考核在比例上可以達到50%以上,形式可以是多元化的,包括上課考勤、課后作業、小組PPT展示、案例分析報告以及課堂回答問題和參與討論等,并能對學生參與的各種“微實踐”活動給予有效反饋和能力測評,讓學生更加關注平時的學習過程,提升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
3 教學效果
在藥用高分子材料學課程講授過程中增加“微實踐”教學內容,使藥用高分子材料這門課的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對藥用高分子材料的認知能力與綜合應用能力,從而能真正掌握相關的基本理論知識,運用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藥學素養,為其他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項目資助:武漢輕工大學校級教學研究面上項目:“微實踐”在藥用高分子材料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索”,編號XM2019005
參考文獻
[1] 于鳳波,佟雷,高俊霞.角色互換教學法在《藥用高分子材料學》教學中的應用[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6.33(02):89-90.
[2] 祝俠麗,賈永艷.藥用高分子材料學教學應用PBL教學法探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21):53-54.
[3] 董巖,梁鑫,李莉,徐濤,許鳳,董巍.案例式教學法提高藥用高分子材料學學習效率的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09):184-185.
[4] 張明霞.高校思政課“微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與運用——以一次《馬克思主義原理》課實踐教學為例[J].呂梁學院學報,2018.8(06):73-75.
[5] 朱文燕.高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微實踐”及其應用探析[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6.6(03):33-37.
[6] 徐俠,彭國香,王娟.強化過程管理,構建“微實踐”為特色的對分課堂教學新模式[J].文教資料,2017(20):207-209.
[7] 余匯,陳佳佳,徐江平.米非司酮胃滯留緩釋微丸片的制備及其體外釋藥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17.52(09):75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