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 要:群眾文化是人民群眾在工作閑暇至于所開展的一種自愿參與自我娛樂的社會性文化,而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人民生活質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物質方面已經滿足的同時,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有了全新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在新時期發展群眾文化藝術展開探討,并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新形勢;群眾文化;建設發展
群眾文化在我國始終是最大的文化群體,群眾文化建設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提高我國整體文化素養最為顯著且有效的途徑。現階段,我國強國富民這一目標已經逐漸實現,人民群眾生活水準也得到了極大提升,在物質生活得到滿足后,我國人民開始有了全新的精神要求,我國應加大文化建設力度,鼓勵群眾對我國傳統文化學習與傳承。
1 群眾文化藝術的涵義概述
針對我國人民群眾現階段情況,各個地方政府應積極開宣傳工作,同時對當地各個社區群眾加以鼓勵,令其能夠才遇到群眾文化建設活動當中,并且與當地特色相結合,同時組織相關專業人員對群眾加以引導,令群眾文化藝術建設能夠更加豐富多彩。群眾文化藝術活動內容相對來講較為廣泛,站在此類活動發展形式的角度上來看,群眾文化藝術發展速度較快,在促進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建設的同時,令我國人民群眾能夠堅定我國文化自信,有效提升人民群眾文化自覺性,為我國偉大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群眾基礎與文化凝聚力。除此之外,群眾文化藝術能夠提供人民群眾對我國文化的認同感與共鳴,群眾文化藝術具有諸多表現方式,其能夠令我國人民群眾文化水平的提升,從而推動我國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進程,令人民群眾對我國政治產生認同感,令我國人民素質與社會文明有效提升,激發我國民族文化創造力。
2 新時期群眾文化藝術發展現狀分析
新時期群眾文化藝術發展現狀主要從群眾文化宣建活動到位和群眾文化消費有所提升兩個方面展開分析。
2.1 群眾文化宣建活動到位
為響應國家對群眾文化藝術的號召,我國大部分地區在群眾文化藝術宣傳方面的工作當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其中更是融入了新媒體宣傳段,通過微信、社區新聞站、微博、信息平臺等方法吸引了不同年齡段、不同階層參與到群眾文化藝術當中,令群眾文化藝術獲得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2.2 群眾文化消費有所提升
為能夠與我國群眾文化藝術這一號召相呼應,大部分地區皆建立了群眾文化藝術站、群眾文化藝術活動室等場所,同時在此類設施當中還會配備專業器材供群眾使用,由于不同群眾之間所存有的文化差異,所需群眾文化藝術器具也大不相同,因此在這一方面的消費有所增加,除此之外,群眾文化藝術往往需要進行組織,這一過程當中便會產生一定費用,因此,我國現階段群眾文化以消費相較以往有了大幅度增加。
3 新時期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策略探討
新時期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策略可以從轉變觀念,接納新時代新事物和加強建設,滿足文化需求兩個方面展開探討。
3.1 轉變觀念,接納新時代新事物
在新時期群眾文化藝術發展過程當中,首先要做的便是促進群眾文化藝術對外來先進與優秀文化的吸收,群眾文化藝術的發展能夠對我國社會文明良性循環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因此,其對我國民族文化與精神提高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其宗旨在于對團結互助、艱苦奮斗、懲惡揚善等良好社會風氣與道德規范進行宣揚,同時將群眾文化獨有的魅力作為根基,以令我國人民群眾精神生活所需得到滿足為主要目標,結合當地風俗民情開展不同類型的文化表演形式,bong對我國傳統戲曲、舞蹈等優秀節日文化充分利用。除此之外,群眾文化藝術可以說說是一門表達藝術,同時也是支持群眾文化藝術發展與普及過程當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群中華藝術是一種經過深層次加工與二次創的過程,其在選材時能夠與當前場景相互交融,在群眾實際生活當中融入新鮮事物能夠轉變人民群眾觀念,從而引發群眾積極生活態度,從而實現全民參與到群眾文化藝術當中,凝聚人心,構建我國社會和諧發展。同時,在新時代,轉變觀念接納新鮮食物已成為開展群眾文化藝術必然發展趨勢,若想令群眾轉變觀念,在群眾文化意識當中接納新時代食物,便需令群眾文化藝術緊跟時代步伐,創新理念與機制,令群眾在日常生活當中不斷吸取生活經驗,提出全新思想融入到群眾文化藝術當中,此外,還需對全新文化視覺加以拓展,令群眾文化藝術開展方法與內容能夠得到創新,例如廣場文化等,在新形勢下,廣場文化對于群眾文化藝術建設工作來講能夠起到積極的引導與推動作用,從而令群眾能夠自發組織群眾文化藝術。此外,還需提供群眾文化藝術相關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在培養起相關專業上水平與全新業務知識的同時,令其具備較強溝通組織能力與群眾文化藝術活動協調能力,長久以往的有效引導能夠令人民群眾不斷就觸到新事物,對于滿足現階段我國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需求有著諸多裨益。
3.2 加強建設,滿足文化需求
群眾文化藝術屬于一門綜合性的創作藝術,其是從思維至形象、由抽象至具體的一個表現過程,而在這以過程當中則需要集體智慧參與其中,而在這其中,加強群眾文化藝術建設,令人民群眾文化需求得到滿足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豐富的群眾文化藝術與完善的表演手段是加強群眾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的有效方式,歸根結底,藝術終究還是源于生活、還原生活、高于生活、服務生活,因此,在這一過程中,可將豐富的生活經驗通過諸如小品、相聲、話劇等語言類藝術加強群眾文化藝術建設。群眾文化藝術的歸宿與目的是一致的,而這都能夠對外部世界與客觀規律加以客觀的反應,加強群眾文化建設能夠提高其靈活性、豐富性以及群眾參與性,同時也是滿足群眾對于文化需求的一個過程。除此之外名群眾文化藝術也是由理論到實踐的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當中,知與行有著高度的統一,同時也令唯物論思想與哲學辯證法在群眾文化藝術建設當中擁有了一種更為深刻的顯現形式,首先,群眾文化藝術每一個表現形式皆來源于生活,因此其能夠更加深入的對生活展開思考,同時服務于生活,此外,群眾文化藝術雖然來源于生活,但是卻不會局限與生活當中,藝術是在生活當中經過不斷的提煉才凝結而成,同時也是對各種生活元素與生活碎片的一種深度加工,這一點便能夠令群眾生活藝術在加強建設的同時滿足人們對于文化的種種需求。此外,群眾文化藝術不論是在表演者自身感受,還是觀眾的心理反應當中皆存在一種與情感相關的對接與交流,這種對接與交流皆需要雙方通過語言、情感、語氣等諸多方面產生共鳴才能夠產生,這一情感在群眾文化藝術的術語當中被稱作“對象感”,這一感覺能夠令每一名群眾都能夠對作品產生共同感與共鳴,在群眾與作品產生共鳴時,便在無形當中令其對于文化的需求得到滿足,而若想切實達到這一目標,加強群眾文化建設便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結語
綜合上文所述,群眾文化藝術在我國社會發展過程當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推動作用,其能夠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主動性,豐富了人民日常文化上火,令文化無時無刻的環繞在人民身側,令群眾真正感受文化民生為其帶來的生活幸福感,同時更是在另一個角度令群眾精神世界受到優質文化的熏陶,從而促使我國和諧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森茂芳.大型文化藝術活動的文化學釋義及其歷史文化傳統[J].民族藝術研究,2001(02).
[2]杜遠忠.新時代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以瀘溪縣文化館為例[J].藝海,2018(06).
[3]乃提帕·莫合買提.新時代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J].文化學刊,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