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亞兒
摘 要 開展科技社會服務是區域經濟發展對高職院校辦學的職能要求,也是高職院校進行產教融合、校地合作成果的體現。本文以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通過對科技社會服務現狀調研與分析,查找高職院校科技社會服務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從而探索高職院校科技社會服務能力提升的對策。
關鍵詞 高職院校 科技社會服務 現狀 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1.006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Social Service Abil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AN Yaer
(Ningbo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Ningbo, Zhejiang 315100)
Abstract Developing social serv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not only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ut also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local governments. This paper takes Ningbo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ocial serv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find some problems in the social serv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o as to explore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ocial service abil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ocial serv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rrent situation; empirical study
社會服務是高職院校的辦學功能之一,科技社會服務對于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國家教育部始終強調職業教育要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一起規劃與實施。作為高職院校,如何結合學校實際,立足區域發展現狀,集聚專業優勢,服務于區域經濟,加強內涵建設,提升科技社會服務能力,值得探索與研究。
1 概念界定
(1)社會服務。社會服務是指個體以提供勞務的形式來滿足社會需求的一種社會活動。本文指高校教師利用自身的專業技術和專業優勢為社會提供的能促進社會發展的直接服務。
(2)科技社會服務。科技社會服務主要是指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科技成果轉化與示范推廣、技術服務、社會培訓等來解決現實社會問題和創新成果,實現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
2 科技社會服務現狀分析
本文以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近三年(2016-2018年)科研項目立項、科技成果獲獎、橫向科研項目、技術服務等基礎數據進行全面分析,了解科技社會服務基礎現狀。同時,從科研平臺、團隊創建、制度建設等分析科技社會服務環境建設。
2.1 科技項目立項分析
縱向科技項目中,近三年,廳市級及以上立項的科技項目共有157項,其中國家星火計劃3項,省部級項目14項。2017年廳市級項目和省部級項目立項數較2016年、2018年高出近10項。
2.2 科技成果分析
近三年,寧波市黨政系統優秀調研獎、寧波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論研究優秀成果等共計獲6項,其中2017年、2018年各3項,2018年2項成果受寧波市委市政府領導肯定性批示。省級及以上高級別的科研成果幾乎未獲得。
根據中國知網收錄的論文統計結果,近三年,共發表論文455篇,其中,科技論文32項,占7%。其中2017年、2018年高級別的科技論文呈明顯上升趨勢。
近三年,共計知識產權成果授權156項,其中2016年22項,2017年49項,2018年85項。所獲得的知識產權中,其中發明專利14項(主要集中在2017年),軟件著作權登記31項,外觀設計專利97項,實用新型26項。所獲發明專利相對較少,且存在大小年不均現象,外觀設計專利較多,專利成果轉化極少。
2.3 橫向項目與技術服務
近三年,橫向科研項目共計147項,科研經費總額共計737萬元,其中財務到賬447萬元。開展的較大技術服務項目主要集中在旅游、財經、藝術設計、信息智能等專業,提供服務的模式以中低端技術服務為主,高級別的技術服務尚未涉及。
2.4 科研平臺和創新團隊
積極搭建各級各類科研平臺,創建科研創新團隊,遞隊式培育科技社會服務能力。目前,學校擁有一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浙江園林綠化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1個寧波市社科研究基地、1個寧波市重點實驗室、1個寧波市公共服務改革與創新研究所、若干個校內共建研究機構和13個校級地方服務創新團隊。
2.5 制度建設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科學規范激勵為先。按照制度修訂“存、廢、改、立”的指導思想,以出高水平成果、激發科研興趣、規范管理為導向,不斷完善科研管理核心制度,如《科研工作量計算辦法》、《科研經費管理辦法》、《科研項目勞務費管理辦法》、《知識產權管理辦法》、《科研獎勵辦法》、《科研項目管理辦法》等文件,激發廣大教師投身科技社會服務的積極性。
3 高職院校教師科技服務現狀調查
為更好地了解高職院校教師科技服務現狀,對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科技服務實施情況進行現狀調研,共發放調查表200份,回收194份。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后顯示:(1)高職院校教師應融入社會、進行科技社會服務的意識已形成。94%的老師認為開展科技社會服務非常有必要,應明晰自身的應用技術研發方向,教學、科研的最終目標應為科技社會服務,積極實現成果轉化。(2)教師在科技社會服務方面成果不明顯,還存在很多困難。認為自身專業水平跟不上社會發展的占46.2%,認為學校沒有創造平臺的占31.6%,認為沒有時間和精力的占35.1%,僅有11%的老師認為目前能開展相關的技術服務。(3)橫向項目是實現科技社會服務的主渠道。71.3%的教師認為橫向項目與專業的相關性高、滿足企業需求的緊密度高,更易實現科技社會服務。(4)開展橫向項目存在困難的原因。41%的教師認為與企業接觸太少,找不到合適的項目,34%的教師認為學校教學任務過重,精力和時間不夠,2%的教師認為項目經費太少,24%的教師認為自身專業技能跟不上,需進一步提升。(5)提升教師開展科技服務的措施。教師們集中認為學校要積極搭建校企合作研究平臺、制定相關的激勵政策、大力開展教師下企業、鼓勵進修提升教師技能、減少教學工作量、提高科研配套經費等方面給予更多的優惠與幫助。
4 高職院校科技社會服務存在的問題
(1)科研基礎薄弱,技術研發層次較低。從近三年科技服務基礎數據結果可見,應用技術研發基礎較為薄弱,科研項目總體數量較少,尤其是高級別的科研項目少、高質量的科研成果缺乏、發明專利少、高水平的科技論文較少、科研經費高的橫向項目較少。教師們雖具有應提升自身專業和研發能力、科技服務社會的意識,但因技能不夠、精力不足、平臺缺乏、團隊力量薄弱等原因,參與度不高,科技社會服務效果不明顯。
(2)產教融合深度不夠,服務地方成效不明顯。學校雖然采取激勵措施,加強與政企合作,但因智力服務供需雙方目標有差異、參與的教師數量受限極少、服務投入精力與時間有限、專業技能與市場脫節、科研帶頭影響力不夠等原因,科研平臺功能尚未充分發揮,校企政長效深度融合不夠,技術服務成效不明顯。
(3)激勵機制傾向不明顯,管理制度運行不完善。學校近年來制定了多項科研管理制度來規范科研管理,激發教師科研積極性,但力度還不夠大,明顯傾向于科技社會服務的政策還不夠明顯。
5 提升高職院校科技社會服務能力的對策
(1)健全科技管理服務機制,激發服務社會積極性。制訂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探索研究更具有引導性和激勵性的科研成果獎勵、科研項目經費資助、科研工作量計算等制度,對于高質量高級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科研項目、發明專利等,加大配套資金和獎勵表彰力度,提高廣大教師從事科技社會服務的積極性。
(2)搭建校政企合作研究平臺,實現專業與產業有效對接。積極搭建校級及以上研究機構,制訂激勵政策,利用各種條件,鼓勵與市局級單位、特色小鎮、產業集聚區、企業、科研院所等建立橫向協作,共搭研究平臺,共同開展項目研究和技術創新,集聚各方專業力量,共同服務社會,解決企業生產和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同時將成熟的科研成果和專利產品及時、有效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共同推進社會發展。
(3)加強科研團隊建設,實現人才培育梯隊管理機制。加強科研隊伍建設機制,建立科技特派員、農村指導員等地方服務梯隊、地方服務創新團隊建設、學術帶頭人和青年教師領雁成長工程培育機制。將專業能力強、有創新思路的科技特派員和農村指導員梯隊式進駐對口服務村鎮,充分發揮高校專業教師服務地方的智囊作用。遴選一批地方服務創新團隊,鼓勵跨專業、跨行業組建團隊,以項目制和研究所為考核手段,通過創建團隊,培養、產生一批與企業聯合攻關和成果共享的科研團隊,促進成果研發,提升科技社會服務水平。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拔專業知識扎實、基本素質好、有科研創新意識、上進心強、敢于吃苦的中青年教師進行重點培養,逐步形成方向明確、學科交叉的科研團隊。
(4)拓寬科技社會服務渠道,開展以橫向項目為抓手的應用技術研究。科技社會服務是高職院校立足社會、提高社會影響力的關鍵,是學校和社會建立緊密合作和了解新技術新工藝的主渠道。高職院校應努力拓寬科技社會服務的路徑,并作為學校發展規劃的切入點,充分發揮科技創新與引領作用,推動學校與地方經濟社會的共融協調發展。
集聚政行企校研究力量,共謀共促“省級協同創新中心”。集聚政府部門、行業主管部門、研究機構、龍頭企業和高等院校等協同單位,在項目研究、技術攻關、人才培養、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等方面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創新平臺的建設、技術資源的開發、技術體系的推廣、研究領域的拓展等方面起到領頭羊的作用。
挖掘校市級研究平臺,聚焦專業力量協同攻關。集聚專業力量,凝煉方向,充分利用現有的校級、市級研究平臺和校企合作平臺,拓寬政行企校合作路徑,組建專業團隊,以項目為抓手,共同致力服務地方,開展企業技術技術難題研究,產生有顯現的科研成果,實現創新發展。
基金項目:2018年浙江省教育廳一般科研項目“高職院校科技社會服務能力實證研究”(項目編號:Y201839865);2018年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自籌經費課題“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社會的互動發展研究”(項目編號:19NDJC390YBM)
參考文獻
[1] 王鳳華,王海麗,范國渠,劉國寧.高職院校科技社會服務能力的實證研究與案例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2):92-96.
[2] 劉暢.區域高校社會服務功能的基本特征與實現途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31(12):33-35.
[3] 莫志明.高職院校社會服務模式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5(24):30-32.
[4] 王曉地.高職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14.35(23):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