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皓
摘 要 在當今信息化的時代,普通教育已不再是學生們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提高對科普教育的關注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在以“安全用電、綠色電力”為主題的小學電力科普實踐的基礎上,對面向小學生開展電力科普教育的必要性、城市和農村兩條科普路線、科普的教學策略方面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思考。
關鍵詞 電力科普 小學 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1.069
Initial Exploration of Populariz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cience into Primary Schools
LI Hao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65)
Abstract In today's information age, general education is no longer the only way for students to acquire knowledge. And it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time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electric power popularization in primary school with the theme of "safety electricity and green power",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necessity of electric power popularization education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e two popular science route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popular science.
Keywords electric power science; primary school; practice
1 開展電力科普教育的必要性
1.1 普及安全用電知識,減少用電事故發生
突飛猛進的經濟發展,使電能廣泛普及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但人們的安全用電知識的儲備普遍跟不上社會電氣化程度的提升,電氣引發火災越來越頻繁。根據我國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調查統計顯示,我國在2011年~2018年期間因電氣引發的火災事故約70.6萬起;在2011年~2016年期間因電氣引發火災事故中死亡人數就有3261人,受傷人數約兩千人,經濟損失規模高達92億。引發火災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電線短路、超負荷用點、電器發生故障等。安全用電知識的普及迫在眉睫,更應從娃娃開始,逐步提高廣大群眾安全用電、科學用電意識,減少用電事故發生,避免更多的慘劇發生。
1.2 普及綠色電力知識,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近年來,能源和環境是我國關注的焦點,公眾環保意識也不斷增強,再生能源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2015年,我國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新增裝機容量接近五千萬千瓦,整體裝機容量高達1.7 億千瓦,占全世界比重的25%,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4158 萬千瓦,超過了德國,成為全球第一。綠色電力的發展與推廣,不斷地提高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不僅能從源頭上降低環境污染的問題,也是改善氣候變化,優化生態環境的一份不可缺少的力量。
1.3 豐富小學的科普教育,喚醒科學素質
多數發達國家對學生科普教育十分重視,學生的科學課堂占全部教學的比重較大,而我國的科學課堂開設比例較小。在美國,科普學家和從事科普事業的企業都認為:科普并不是為了培養他們成為新一代的科學家,而是希望激發他們自身的科學素質。因此,歲數較低的小學生成為了他們的重點科普對象,這是阻力最小、最便捷的選擇。因此,需要提高小學科學課堂的比例,并以多樣的形式豐富課堂,喚醒學生的科學素質。
綜上所述,在小學開展電力科普教育是推進小學科學課堂的關鍵環節,讓學生能更了解未來電力發展前沿、科學使用電能。
2 兩條路線落實小學電力科普
2.1 電力科普第二課堂“進城”
讓“安全用電、綠色電力”科普以第二課堂走進城市小學,定期面向學生、教師宣講安全用電、節約用電、綠色電力等基本知識和技能,引導老師學生建立正確的用電意識,養成科學用電習慣,關注綠色電力的發展。如今,單調乏味、毫無創新的課堂難以讓學生從中獲取知識,但讓他們參與到實踐活動中的機會甚少。然而形式多元化、內容多樣性的“第二課堂”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切實提高電力知識的普及。
2.2 電力科普第二課堂“下鄉”
首先,合理運用農村地區的優勢之處。盡管農村地區的孩子在感性認識方面較好,然而對細節進行觀察需要鍛煉,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場所不應只是教室。從電力知識出發,幫助和引導學生細心探尋大自然的奧秘,讓他們體會到科學的無處不在。比如,科普太陽能發電、風能發電、水力發電時,若老師能對其給予正確的引導,再加上學生的求知欲望,滿懷熱情地到室外(田野)進行觀察和探究,必定能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
其次,彌補農村資源的不足。給鄉村小學帶去大量關于電力的圖書和電力小玩具,通過科普展板和手冊來進行安全用電和綠色智能電力宣傳,充分利用學校里的電教設備開展電力科普小課堂,并展示綠色電力發電模型,使學生們能夠得到生活中的解決用電問題的方法。
3 科學地開展電力科普教育
3.1 選擇最佳學齡
6~7歲到13~14歲,即小學期,這一階段的青少年正處于智能快速發展時期,肢體控制能力加強的同時,大腦的發育逐漸成熟,對知識的渴望和學習的能力都進一步得到提升。他們具備抽象性思維,敢于去猜想,并通過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能利用新材料去分析和研制;能提出假設,調整自己的探究策略。此外,在小組合作中,他們變得更加活躍,思維的碰撞可產生各種奇思妙想。因此,小學期間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行電力科普教育的最佳時期。
3.2 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如今學生接觸到的信息豐富多樣,知識儲備雄厚,學習能力普遍提高,科普更應向拓展教育方向發展。比如在科普發電廠的發電過程和電力系統五大環節“發電、變電、輸電、配電、用電”中,增添一些初中物理知識——電磁感應定律、發電機與電動機的原理與應用等,這種對現階段學生有難度的內容。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調動其潛在能力,并提前建立學生對初中物理的興趣,為中學課程作鋪墊。
3.3 立足于生活實際
小學生關注日常生活常識,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要把生活常識和社會熱點作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如在講解“用電安全”時,以貼近生活的“步行街彩燈噴泉隱患”和“家用電熱水器觸電身亡”事件的導電過程作為切入點,將知識和實際密切相連,讓他們明白“生活處處有科學”的道理。以此來使他們獲得基本的安全用電技能,為他們的生命提供保障。
3.4 運用多媒體讓科普“活”起來
多媒體課件是科普宣教中常見的一種工具,通過對科普者的前端分析進行內容選題、素材收集,將動畫和圖像通過多媒體課件實施改進,找到最有效果的表達形式。巧妙利用多媒體課件視覺性強的特點,貼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目的。如進行綠色電力小玩具發電過程演示時,既可通過現場演示實驗讓同學進行近距離的觀察,也可通過播放實驗的微課視頻,讓同學們得到直觀深刻的印象,讓教學“活“起來。
3.5 采用探究式教學法
最好的老師莫過于自己的興趣。通過調查表明,絕大部分的小學生對動手和實踐類型的科普活動感興趣。探究式教學旨在讓學生帶著新奇和參與的心態來獲取知識,通過玩中學、學中思,提高其動手動腦的能力,激發其對科學技術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創新水平,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例如,在電力科普活動中設置了動手實踐環節,在學生動手實踐前,老師先拋出幾個問題“太陽能電池是如何工作的?”“一小塊太陽能電池是否帶動玩具車動起來?”等。學生們帶著問題倆倆組隊動手完成太陽能電力小玩具、風能發電小玩具和綠色電力家居模型的組裝和線路的連接等,遇到問題先組內隊員討論協助,嘗試各種能想到的辦法,志愿者可在一旁協助。這樣能增加電力科普的趣味性、探究性。
3.6 鼓勵師范生作為科普人員
科普教育的關鍵之一就是科普人員的素養和責任心,但是目前絕大部分學校的科普人員情況不佳。第一,科普人員結構復雜。有兼職教師,也有非本專業的教師,專業性和技術性都不太理想。第二,科普人員的缺乏。目前多數學校沒有專門的科普人員,也沒有相關的考核標準。第三,科普人員的積極性不高。科普員勞動成果得不到學校的認可,他們的工作質量普遍滯后于科普教育所應有的要求。
而大學師范生來自高校,生活于一個自由活躍、知識豐富的環境,能了解到我國新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前沿方向。可以利用自己在學習生活中獲取的專業知識,與切身參與科普教育實踐相結合,檢驗自身的學習成果與不足。其也應承擔起為國家推廣最新科學技術知識、幫助提高小學生科普素養、回饋母校和社會的責任。其次,大學師范生尚未脫離校園“象牙塔”的生活,未完全走入工作崗位,與小學生年齡差距較小,富有親和力,更利于融入小學生群體當中。同時,也拓展了電力科普的影響面,體現出科普教育的先進性。
4 結語
小學生電力科普教育作為公益事業,不僅與基礎教育相輔相成,而且長遠地影響著我國電力科技的發展。在安全用電和綠色電力的普及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的發展,幫助學生挖掘興趣,讓學生了解綠色電力的最新發展趨勢,建立起對未來科技創新的信心,對綠色電力的應用和發展趨勢展開想象,描繪未來科技創新的新局面,成為國家未來電力科技事業發展的棟梁之才。
2018年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201806020025)
參考文獻
[1] 高燕.加強中小學生科普教育勢在必行——兼論科普教育在培養全面發展人才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信息,2010(19):451.
[2] 冷冰.因地制宜上好農村小學科學課——淺議農村小學科學實驗課教學[J].菏澤學院學報,2014.36(S1):160-162.
[3] 牟文靜.基于混合學習模式開展小學生科普傳播的行動研究[D].西南大學,2018.
[4] 黃郁健,王美珠,朱玙璠.大學生科普志愿者深入小學生群體開展科普教育模式探究——以蘇州地區為例[J].科技創新導報,2015.12(27):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