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瀟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有效性是教學效果的根本體現。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對目前小學語文信息技術教學呈現出不使用信息技術方式教學、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弱與思想性不足的現狀分析,探究如何有效地借助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現在信息技術已經擴散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就是為什么現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育和教學的重要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是許多教師的重要選擇,但也有一些教師不適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繼續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小學語文教科書有很多圖形知識,交流活動和其他內容,這些內容通過信息技術將更加生動,尤其是使用音頻、視頻和圖片和其他材料,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教師在小學語言教學,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一、語文教學有效性概述
所謂"有效的教學"是指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活動,學生可以得到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教學的有效性不在于教師的教學進度有多快,也不在于學生是否完成了學習任務。它指的是學生在學習后是否有所收獲,以及收獲了多少。衡量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以考慮學習效率、學習效果和過程經驗。對于小學生來說,語言學習的習慣和思維還不成熟,有效的教學應該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達到提高語言質量和文化水平的學習效果。總之,教師按照教學活動的規律,運用適當的教學手段達到最有效的教學效果[1]。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一)不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些教師不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這些教師大多是年齡較大的教師,他們不熟悉現代信息技術,使用起來比較困難,所以他們直接選擇不使用。另一部分教師已經習慣了傳統的書籍教材式教學,學生已經適應了他們的教學方法,信息技術教學對于他們來說達不到傳統教學能達到的效果。另一部分教師認為現代技術的使用教學不利于學生專注于學習本身,學生容易受到視頻、圖片、聲音的影響,思考難以專注,所以不要選擇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
(二)現代教育技術處理能力較弱
許多小學的語文專業課教師在他們的課堂教學中運用了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但是他們對信息教育教學技術的處理和應用能力較弱,對教學資源的選擇不當。我國信息教育教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和升級速度非常快,但是很多小學教師幾乎沒有專門培訓的機會,再加上自身缺乏信息技術基礎,學習更加困難,許多教師只能掌握簡單的使用方法,對于信息技術的掌握程度不足,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信息教育資源方面的利用是不夠的,沒有發揮出信息技術良好的教學輔助作用。
(三)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缺乏思想性
這部分小學語文教師能夠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但是有部分教師收集了大量的教學資源,但對于所收集的信息利用不充分,或者缺乏目的性和思想性,沒有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另一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信息技術為主,缺乏板書,教學重點不突出,這在一些年輕而又缺乏經驗的教師中更為突出。有的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過度使用信息技術,甚至直接從網絡上下載教學資源,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篩選,導致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難以提高,教學效果不明顯。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持續學習行為的驅動力。學習興趣能使學生跟隨教師的思想去學習、研究,使教師能夠順利地開展教學活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在小學階段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造語文教學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和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過程,加快對課堂上教學內容的內化,達到有效的提高語文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人教版的語文三年級上冊《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課時,老師就可以嘗試利用各種多媒體為素材給學生們播放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情景繪本或者是一些小動畫的片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然后老師逐漸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的學習,學生可以很快跟著老師的思維學習課堂知識,從而加快小學語文課堂學習的效率,促進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建設[2]。
(二)借助信息技術豐富寫作素材,提升作文教學效果
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大規模網絡資源可以為作文教學提供豐富多樣的寫作材料。教師可以使用信息技術使網絡資源成為微視頻、多媒體課件等,通過課件材料相關的寫作話題引入到小學作文教學語言,豐富寫作教學材料,擴大學生的個人視野和生活經驗。例如,當學生描述大海的場景時,一些學生沒有去過海邊,缺乏真正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只能通過想象來寫,自然不能達到更好的寫作效果。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從網上下載有關海洋的視頻,并制作微課視頻為學生播放。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在教室里通過互聯網看到真實的大海,通過近景的海景,自然的寫作,文思泉涌[3]。
(三)借用信息技術化靜為動,讓學生領悟文章之美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情感能力培養是十分重要的,能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體會作者的情感和意圖,了解文章的美。雖然文字留給了學生想象的空間,但文字畢竟是呆板和枯燥的,不能讓學生有真實的視覺效果和情感體驗,使其無法真正理解文章的美,課堂教學的效果自然也不高。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文本內容以視頻的形式呈現,渲染課堂氣氛,陶冶學生的情感,提高教學有效性。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頤和園》一課時,如果只通過老師的講解,學生可能有困難在頤和園形成一個整體的概念,所以老師可以使用VR和AR技術,為學生播放頤和園恢復視頻,然后引導學生的內容文本,這時,學生可以快速和深入理解文本的內容,從而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對中小學生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過程中,科學、合理地使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來輔助語言課堂教學,能有效地充分激發小學生的語言學習動力和興趣,使小學生能快速地進入良好的語文教學課堂的學習狀態中,加強對語言基礎知識的深刻理解,不斷地拓展中小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加快適應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建設。
參考文獻:
[1]何青生.淺議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04):61.
[2]周學武.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甘肅教育,2019(12):101.
[3]劉光海.如何借助信息技術是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06):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