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文東 王冬
摘 ?要:初中是學生學習與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過渡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學習水平有限,因此需要教師進行積極和正確的引導。班主任作為學生學習與生活過程中最重要的引導者,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學困生的心理現狀,并且通過科學的方式進行引導,幫助學生走出困境,實現從學困生到學優生的轉化。基于此,本文針對班主任對學困生的心理疏導問題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班主任;學困生;心理疏導
引言:初中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初中數學是一門與生活實際聯系密切的學科,其中蘊含著很多數學知識點,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可能會對學習逐漸喪失信心和興趣,導致初中數學學困生產生的人數逐漸增多。因此,當初中數學教學中產生學困生后,班主任要通過一定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以激發學生重新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主要目標,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在此基礎上實現學困生到學優生的逐漸轉化。因此為了使初中數學學困生減少,教師一定要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了解學生的真正需求,通過一定的心理疏導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
1.學困生的心理障礙
班主任想要對學困生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首先要明確學困生常見的心理障礙。首先,初中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經常會出現反抗的心理障礙,大多數學困生都不愿意與人主動溝通,當學習中出現困難時也不愿意尋求幫助,導致學困生的數學學習問題越來越嚴重,并且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也越來越低下。其次,初中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經常會出現心態消極的障礙,學困生因為數學學習的過程存在不好的記憶,或者是在數學學習中受過教師和學生的嘲笑,導致學生的心理自卑敏感,對于數學學習經常會產生消極和抱怨的心態,長此以往學生不僅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在日常生活中也容易形成一種悲觀的心理,導致學生在學校的生活并不快樂。
2.班主任對學困生心理疏導的方式
2.1 采用賞識教育,幫助學困生樹立學習自信
初中數學學困生的產生大多都是由于缺乏學習的自信心,因此班主任想要對學困生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首先要幫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和生活中要多采取賞識教育的方式來鼓勵學困生,促使學困生能夠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并且在教師的贊揚中逐漸樹立自信,從而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給學困生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困生能夠比較輕易的回答出正確答案,給教師的賞識教育提供一個機會。例如:在《余角與補角》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困生設計幾個簡單的問題,比如:余角和補角的概念分別是什么?兩者之間有什么樣的聯系?并且在課堂上鼓勵學困生來主動回答問題,給學困生一個表現自我和表達想法的機會,先鼓勵學困生敢于張口去回答問題或提出疑問,這樣才能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自信。
2.2 尊重學困生的內心想法
班主任對于學困生的心理疏導一定要充分地尊重學生,而不是將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學困生的身上,要去理解學困生內心真實的想法,鼓勵學困生將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擔憂與班主任進行溝通,也就是說班主任要與學困生之間建立平等互助的新型師生關系,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幫助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班主任要認識到尊重、關心、保護學困生的自尊心是將其轉化為學優生的重要前提。因此當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問題時,班主任要先去了解其內心真實的想法,尋找正確的方式來進行心理疏導。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列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來讓學困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消除與數學之間的距離感,在這樣的氛圍下可以自然地引入接下來的教學內容,也有利于幫助學困生敞開心扉,將內心真實想法告訴班主任,方便班主任尋找心理疏導的正確方式。
2.3 充分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所謂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班主任對學困生進行心理疏導的過程中興趣同樣是關鍵的因素。因此班主任要在教學中充分認識到興趣的重要性,采取一些初中生感興趣的方式來開展教學,這樣才能激發其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班主任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一些有趣的教學形式來充分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等邊三角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科學分組,讓一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來帶領學困生共同進行數學問題的探討,在此過程中激發學困生學習的探究心理,從而對學困生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
結束語:
綜上所述,班主任作為學生在學校生活的重要引導者,同時也是學生在學校的重要陪伴者。班主任一定要承擔起自己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在保障學生文化素養得到提升的同時,加強學生的心理建設,對學困生采取科學的方式進行心理疏導,促使學困生向學優生逐漸轉化,樹立學困生的學習自信,激發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朵長春. 淺談班主任如何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7(17):24-25.
[2]孔祥棟[1],張麗偉[1]. 淺談班主任對學困生的管理策略[J]. 科技創新導報,2014(28):18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