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紅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更加重視學生知識技能、學習方法的培養以及情感價值觀的熏陶等方面。要想做好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師除了從自身出發,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外,還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開展教學,讓學生的自主性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體現,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本文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入手,結合三個方面討論了具體教學方式的轉變方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方式;教學實踐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是十分必要的,語文不僅是學生用來交流和溝通的主要工具,同時,學生的語文學業水平也會對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等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除了要認識到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外,還應該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創設具體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理解和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得到綜合素養的培養。
一、重視新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的應用
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為了更好地轉變課堂教學的方式,首先就是要進行教學方法和方法的基礎的轉變,也就是教學理念的轉變,并在轉變教學理念的基礎上,應用不同的新穎的教學模式。首先,要明確的是,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自身的輔助作用,讓學生能夠在自己的指導下順利進行學習,在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落花生》時,學生需要通過課文的朗讀來了解種花生、說花生、吃花生以及議花生的過程,為了形象化地展示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來進行內容的編排與設計。首先,在講解課程內容時通過花生種植的經歷來讓學生對本節課的整體脈絡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把握。教師利用形象化的短片來以花生的成長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學生依據教師所展示的花生種植、生長的順序,來進行課文內容的理解。另外,在幫助學生理解本課的道理以及啟示時,可以讓學生利用這篇課文中涉及的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來描寫身邊的事物。
二、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結構基本是教師進行知識的講解,而后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以此來做好后續的練習與鞏固工作。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教師可以靈活調整并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不用嚴格按照一定的步驟來進行,而是要依據學生與學習內容的契合性來隨時調整教學結構,使得學生在課前的學習和生活經驗能夠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得到體現,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的基礎上,使得課堂內容能夠得到豐富,學生的積極性也能夠被充分調動。
例如,在學習人物描寫一組中的《摔跤》時,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進行預習,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進行文章內容的理解。本節課涉及的是兩個孩子之間的摔跤過程,學生理解起來并不存在難度,而為了加強學生的預習效果,教師可以通過課前的具體問題讓學生進行課文的朗讀,主要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隨后,在課上的講解部分,可以為學生的提問以及教師的總結,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還能夠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自己發現問題的前提下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這樣的教學結構以及教學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從而保證課堂的教學效果。
三、重視教學反思,做好總結與反思工作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少教師缺乏反思意識,在完成課堂教學活動后,不能及時進行總結與反思,只是將反思工作作為應付上級檢查的表面工作來進行,這也就使得教師的語文教學水平很難得到實質性的提高,而教師的教學水平是直接關系到整節課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的。因此,要想進行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就必須做好自身的總結與反思工作。
在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要求學生講真話、說實話,通過學生對自己的評價,教師不僅能夠全面了解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能夠了解學生對于自己的授課方式的態度,更加容易找到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針對性地改進問題。另外,學校及有關部門還應該組織教師間的交流活動,讓同一學科、不同年級的教師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在彼此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對方的長處與閃光點,利用集體的力量不斷改進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和方法,從而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教師要想順利完成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必須重視不同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的應用,在課堂教學結構優化的過程中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最后做好教學反思工作,找到自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改進。
參考文獻:
[1]周生年. 分析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轉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J].學周刊,2019(33):73.
[2]韓文舉.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轉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J].學周刊,2018(1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