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永勝
摘 要:小學音樂一直以來都不被教師所重視,并不是說音樂教師沒有負好責任,而是音樂學科本身就不是學生需要進行考試的學科,因此在進行教授時也不會花費太多的精力。近幾年來,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更加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簡單來說就是音樂學科也是需要學生進行重點學習的學科,它不像其他學科那樣有大量的概念知識需要記憶,但是對學生理解和樂感方面的能力考查較多。因此,教師已經不能單單依靠傳統的教師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而應該使得教學課堂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現狀。
關鍵詞:小學音樂;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師開展教學;豐富音樂欣賞方式;優化課堂時間利用
事實上當前音樂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不合理因素,比如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古板是影響小學生音樂能力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缺乏相關的教材資料,或者是教師為減輕負擔,有時候在課堂上只是讓學生學習課本知識,而不想辦法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官能力。或者是教師就是教幾首歌,就認為完成了教學目標。也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學生的音樂思維發展,是影響學生對音樂能力培養的重要因素之一。這就需要教師積極采取一些教學方法,從學生的立場去改進。
一、輔助教師開展教學
課堂中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有學生的配合,也就是說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環節當中,學生需要集中好自己的注意力進行認真聽課,這樣才能夠更快地讓教師進行教學活動。而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也正是玩性最大的階段,這個時期學生在課堂中更難快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況且音樂學科有了多媒體教師能夠更方便地展開課堂教學內容,學生在多媒體的吸引下也能夠快速地集中好自己的注意力,參與到課堂當中。
例如,在教授“吹蘆笙”這一小節時,因為受器材的限制,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選擇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先準備好上課時需要用到的音樂和蘆笙圖片,因為可能大多數的學生都還沒有見到過。教師可以先問學生有沒有見到過蘆笙,再給學生播放提前準備好的圖片,學生在看過圖片之后,就會有了一個詳細的了解。學生打開音樂課本,按照課本當中的線譜進行欣賞音樂,學生能夠根據學習情況重復播放多媒體,這樣也有利于教師進一步展開課堂教學活動。
二、豐富音樂欣賞方式
教師在課堂中單純教授學生音樂,會使得學生感覺到音樂課堂的無趣,有了多媒體,教師可以利用它豐富教學方式。多媒體可以給小學生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內容,教師也可以根據授課需求,選擇不同的課件。同時,教師可以有目的地為學生選擇課外知識,拓展學生的音樂知識面,同時使得課堂內容豐富多彩,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還可以實現課堂資源的合理整合,讓學生在短短的一節課當中能夠接觸到不同的課堂內容。
例如,在教授“尋找生活中的聲音 大雨和小雨”這一小節時,教師在備課時應該需要多整理一些與雨聲有關的音樂。首先教師需要先將這節課需要讓學生掌握的歌曲“大雨和小雨”完成,然后可以問學生對這首歌的理解,抽取幾個學生進行回答,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接著,教師就可以將關于雨的音樂播放出來,讓學生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分析歌曲所傳達的含義,這樣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生對歌曲的欣賞能力,還豐富了學生欣賞音樂的方式。
三、優化課堂時間利用
一般來說,教師單純進行音樂知識的講解,學生在這樣的氛圍當中能夠集中精力認真聽的時間很短,這樣也不利于學生進行長期學習,效率也不會太高。多媒體的使用能夠將一些教師無法進行具體描述的知識進行具體化,學生能夠理解得清楚。避免了教師進行講解,學生理解不了,還需要進行二次講解,這樣課堂教學時間就會被浪費很多。利用多媒體就節省了很多教師去維持班級紀律的時間,從而能夠更專心地進行課堂教學。
例如,在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這一課時,由于國歌的學習是一件比較莊嚴的事情,教師可以選擇多媒體教學,營造學習音樂的氛圍。課堂中,教師可以先了解有多少學生會唱國歌,然后教師可以選擇打開多媒體,將背景音樂調低,這樣班級當中就會充滿國歌的旋律,學生在這樣的氛圍當中,能夠有更多的興趣和動力進行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跟隨多媒體進行學習,這樣教師就可以減少一部分時間輔導學生進一步地去練習。
總而言之,小學音樂學科是需要學生進行重點學習的學科,對于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具有很大的幫助作用。但是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教學方法,應當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特性,實際調節教學方法。提高小學生的音樂感官能力和鑒賞能力,讓小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中。課堂是學生進行學習的重要場合,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非常重要,教師在采取教學方式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護好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心,進行持久的學習。
參考文獻:
[1]金蕾.小學音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11)
[2]徐麗丹.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大眾文藝,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