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艷
摘 ?要:學習是知識的內化過程,而表達能力是自身的知識和想法的呈現過程。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善于表達、勇于表達,更好地呈現自己內心的想法和知識。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培養學生學生表達能力已經成為了廣大教師所面臨的主要課題之一。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并就具體的措施進行探究,希望對廣大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表達能力;途徑;教學
一、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語文是初中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并且其他學科的學習也離不開語文。表達能力可以使學生更好的呈現自身的知識與想法,能夠直接體現出學生的自身修養。表達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而且對于學生的交際以及今后步入社會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由于表達能力并不是中考的考核內容,因此,對表達能力的培養缺乏重視,為轉變這一狀況,新課標對學生的表達能力做出了明確的的要求,因此,教師應認識到語文教學不僅只是對語文知識的講解,同時也要幫助學生提升其表達能力。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既有助于學生的學習,也有助于學生的交際,并且對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也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語文教學不能單純的以考試為目標,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積極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途徑
(一)加強口語訓練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人們往往更加注重英語口語的訓練,而在語文教學中則缺乏對口語訓練的重視,這會給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帶來不利影響。針對這種情況,應加強口語訓練,在語文教學中設置口語訓練課程。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需求以及學生的特點等,科學設計口語訓練內容。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加強朗讀訓練。比如在學生進行朗讀的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朗讀的語速、語感以及語調等作出明確要求。例如,針對《最后一課》的教學,這篇課文反映了法國淪陷區的人民悲憤之情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因此,課文飽含作者的情感,如果只是單純的朗讀,難以體會到作者的悲憤之情和愛國主義情懷。因此,教師應要求學生帶感情的朗讀,站在作者和法國人民的角度來朗讀,體會作者的感受,通過朗讀來表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要求學生帶感情的進行朗讀,把控自己的語速、語調等,進而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除此之外,通過帶感情的朗讀,可以將學生引入到情境之中,使學生站在法國人民和作者的角度來體會文章內涵,可以使學生加深理解,同時也能更好地表達出課文的內容。
(二)創新教學方法
以往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往往得不到教師和學生的重視,但新課標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加強對表達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多以提問的形式鼓勵學生發言,引導學生積極回答教師的問題,并且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感想等,也可以讓學生結合某一主題進行討論。這些都需要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能夠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還應多融入一些趣味性元素,通過興趣來引導學生積極表達內心想法和感受。教師也要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將自身作為學生中的一員,積極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引導學生積極表達內心的想法,逐步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完《桃花源記》這篇課文后,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一下現代社會中的“桃花源”應該是怎樣的。這一話題生動有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認識發表看法。有的學生會說現代社會的“桃花源”人們互助互愛、物資極其豐富、人們生活富足等。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引導學生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目標進行討論。通過這種方式,既能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積極開展課外活動
課堂教學畢竟會受到時間與地點的限制,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需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教師首先可以征求學生的意見,結合學生的興趣來組織開展相關的課外活動。學生在課外活動過程中,學生之間需要合作,這必將會加強溝通與交流,進而促進自身表達能力的提升。通過課外活動的鍛煉,可以使學生更加愿意表達,同時也更加敢于表達。例如,在講解完成《我的童年》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操場中開展童年所玩的游戲,也可以引導學生講一講童年的趣事等。這一方面可以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進行表達,逐步提升自身的表達能力。
結束語: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這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而且有助于學生的成長與學生的交際。社會的發展使得人才的競爭更加激烈,良好的表達能力能夠使學生在社會競爭中取得勢。
參考文獻:
[1]崔麗偉. 語文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現狀及策略研究[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9.
[2]趙娜. 基于寫作教學和口語交際教學的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踐與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