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青
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和書面交際能力的重要任務。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何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教學問題。本文探討了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有效策略,希望能對作文教學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策略
作文教學一向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也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對于學生全面的提高語文素養(yǎng)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學生語文水平體現的重要標準,因為作文的水平是語文水平綜合的反映。從教以來,筆者通過向專家請教,與同事探討,以及實踐反思,積累了點滴的作文教學經驗。筆者認為,當前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加大學生平時的積累和閱讀量平時教學中有意識的在教學中讓學生多積累語言,好詞好句好段要會背;利用晨讀或午間在黑板上抄上一兩條名人名言或古詩詞讓學生背誦;讓學生自己制作讀書筆記,看到報紙雜志上有好的文章,剪貼下來,以備查閱……通過這些方法的運用使學生的作文語言在慢慢進步,變得生動起來。閱讀可以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還可以積累作文素材。可是進入初中之后,隨著作業(yè)量的增加,很多學生都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讀課外書了,怎樣才能重新提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呢?如在七年級時,在兩周之內讓學生閱讀一本名著,并讓學生寫出讀后感。組織學生在班級內分組交流,根據所閱讀的文章提出自己的看法,鍛煉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再讓學生寫一篇讀后感,然后在組內進行交流,找出本組寫的最好的讀后感,全組共同修改后再到班級里交流。這樣既讓學生讀了書,又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一舉多得。
二、感悟生活,獲取素材
就目前來看,學生的作文往往是空話、套話、假話,文章缺少個性,語言缺少少年的生動、活潑,學生脫離實際,生編硬套,湊成一篇應付交差。作文水平如何提高?如何改變這種現象呢?
葉圣陶說過:“寫作的根源是發(fā)表的欲望;正如同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同時寫作是一種技術:有所積蓄,是一回事;怎樣用文字表達所積蓄的,使它恰到好處,讓自己有如量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這樣說來,從有所積蓄到打算發(fā)表,從打算發(fā)表到研求技術,都不妨待學生自己去理會好了。”怎樣才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離不開生活。走近生活,感悟生活,從而讓自己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
感悟生活是使寫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感悟生活就要時時在意,處處留心,逐漸磨礪出能發(fā)現美的眼睛;其次要握思考的方法:要善于問為什么。倘若多問幾個“為什么”,就往往能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蘊含的思想和哲理漸漸顯露。例如下列問題:這是什么事情?為什么會產生這事情?這事情能表現人物什么思想感情?這事情的性質是什么?這事情將有什么樣的結果?……還要注意把握事物的象征意義。社會現象、自然生態(tài),大都蘊含著一種哲理,一種思想。看到流水,想到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返。看到飄落的花瓣,想到“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看到螞蟻運食,想到“人多力量大”。看到孩童嬉鬧,就想到“天真”“可愛”……要及時定格對生活的感悟。寫日記、周記,作札記可以逐漸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茅盾說:“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隨時記下來……”平時多記日記,多寫片段,將自己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全景式的掃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生活越豐富,學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內容就越豐富,作文和生活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國家教育部新頒行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作文教學要重視生活,從生活出發(fā),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動有趣的事來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引導學生寫真實的事情,力求寫實,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三、展現個性,鼓勵想象
個性,是人的一種重要因素,即一個人,帶有傾向性的、本質的、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實施“個性化”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必然趨勢。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不能以一致的標準和答案強求學生,應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其潛能,依據學生的個別差異作靈活的要求。鼓勵學生自我選擇感興趣的學習主題,在其獨特的潛能領域進行深入的指導”。因此,我們的作文要求也要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心靈去體驗生活,體驗人生,并用各自獨特的視角及語言來表達心中的所感所想。
新大綱在關于作文方面明確提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fā)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高爾基也說過:“想象是創(chuàng)造形象的文學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教師就應當充分發(fā)揮習作中蘊含的想象因素,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在鼓勵想象中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使學生樂于動筆。如一個學生構思了一篇關于“環(huán)保”的話題作文,借用豬八戒的形象,好吃懶做,貪心物欲,西天取經后,開了一建材廠,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生態(tài)環(huán)境,大量砍伐樹木,破壞環(huán)境,終釀成苦果,自己嘗盡,最后意識到環(huán)保的重要性。他的作文有了想象的彩翼,文章寫得生動活潑,富有創(chuàng)新性,也體現了一個學生的美好愿望和追求,這也是我們所希望達到的目標。
個性是文章的靈魂,想象是文章的翅膀,展示個性,鼓勵想象是學生作文的動力,讓學生在自己的空間拓寬思路,自由想象發(fā)揮,寫出屬于自己的文章,以提高其作文水平。
四、結束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正確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積累大量寫作素材,走進生活,增加生活實踐,開啟學生的寫作思維,讓學生在寫作教學中得到良好的發(fā)揮,全面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蔣大琴.初中作文教學現狀及對策[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S2).
[2]莫敏靜.讓學生摘取作文成功之花——談談初中作文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