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傳統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國的中小學校對音樂課程的教學并不夠重視,認為音樂課堂是一門可有可無的學科。學校領導以及教師都將教學重心放在語數英等重要課程。但是,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音樂課程的重要性凸顯出來。小學音樂課堂是素質教育改革中的重要部分,必須重視音樂課堂教學,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在當前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小學音樂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學習能力,將音樂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有效結合,才能讓學生更快掌握歌唱技巧,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音樂素質,這對提升小學音樂歌唱教學水平、推動素質教育改革與發展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音樂;歌唱教學;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1-0146-01
【本文著錄格式】王莉娜.小學音樂課堂歌唱教學的有效性思考[J].北方音樂,2020,01(02):146,150.
一、根據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表達情感
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充分融入學生的生活實際,要將音樂作品與學生的生活情況進行有效結合,這樣可以拉近音樂教學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愛上音樂歌唱練習。例如在學習《勞動最光榮》時,可以讓學生自己談談在勞動過程中的感受,將勞動中的辛苦以及勞動過后的滿足感與幸福感融入到歌曲中,有利于讓學生在歌唱時把握歌曲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歌詞的感受熟悉歌曲的節奏。例如,在學習《我心愛的小馬車》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生活實際中對馬的了解,表述自己對小馬的印象,借此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主張及情感。總之,將生活實際與學生的音樂歌唱教學進行有效聯系,可以引導學生表利用歌唱表達情感,對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水平有重要幫助[1]。
二、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過程中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措施。而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焦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產生探究音樂知識的動力,主動積極地進行歌唱練習。在創設音樂教學情境時,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出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比較廣泛,多媒體設備的有效利用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并且有利于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對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重要幫助。而利用多媒體創設音樂歌唱教學情境時,教師要為學生展示動態的、直觀的教學情境,充分激發學生對音樂歌唱的興趣以及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的音樂氛圍中進行歌唱練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利用多媒體技術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播放歌曲,同時展示與歌曲內容相關的畫面或者視頻,滿足學生的視覺審美及聽覺審美,使學生產生唱歌欲望。特別是展示與歌曲內容相關的視頻時,很容易會讓學生不由自主地跟著視頻中的音樂歌唱,從而領悟歌曲中的內涵,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
(二)創設問題性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思考
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過程中,利用創設情境的方法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要注重創設合理的問題,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式學習,提高學生的思維敏銳度,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在開展小學音樂歌唱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本身的情況創設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小學生在進行歌唱練習的同時尋找問題答案。這樣不僅能夠集中學生在歌唱練習過程中的注意力,同時能夠加深學生對歌曲內容以及歌曲韻律的理解程度,讓學生能夠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歌唱中進行演唱。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問題的啟發性以及趣味性,根據小學生自身的興趣焦點設計問題,才能引起小學生對歌唱的興趣,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歌唱教學活動中。例如在《小燕子》這首歌學唱時,教師可以根據歌曲中的內容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小燕子為什么要年年春天來這里?”引導學生對歌曲內容進行思考和探究,讓學生在理解歌曲內容的基礎上更好地在歌唱中表達自己的情感[2]。
(三)創設師生互動情境,增強師生感情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歌唱教學活動。與此同時,教師不能忽視自身對學生的指導作用,要根據學生在音樂歌唱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積極指導,讓學生了解正確的音樂知識,幫助學生掌握科學合理的歌唱技巧,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現狀,創設良好的師生互動情境。老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與學生根據某音樂知識點進行討論,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師生之間的感情,而且可以為學生提供活躍的教學和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高漲的熱情中學習音樂。在創設師生互動情境時,教師要讓學生自己根據演唱視頻或者聲頻進行學習,讓學生自己在歌唱中體會歌曲中表達的感情,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對音樂節奏進行關注,從而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
三、對學生歌唱技巧進行指導
在開展小學音樂歌唱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講解歌唱技巧,讓學生多進行發聲練習,才能有效提高小學音樂歌唱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在指導小學生歌唱技巧時,教師必須進行示范,因為小學生本身的認知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相對較弱,但是小學生有比較強的模仿能力,教師做好示范以后,可以促使學生進行模仿,有利于讓學生在模仿過程中掌握歌唱技巧。教師在模仿時要注意聲情并茂,才能感染學生,將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向學生進行表達,有利于與學生產生共鳴,對提高小學音樂歌唱教學效率和質量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教師要讓學生在歌唱過程中鍛煉咬字能力,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呼吸方法。同時要進行有效的多次歌唱練習,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教師在進行歌唱指導時,可以讓學生在唱歌前讀歌詞,確保學生對歌詞有所了解和掌握,才能保證學生在唱歌的過程中吐字清晰。在學生進行歌唱練習時,如果發現學生存在咬字不清的問題,要及時糾正,防止學生在唱歌時咬字出現問題。在歌唱過程中,教師還要讓學生對歌詞的意境進行揣摩,讓學生自己體會歌詞中的內涵以及情感,從而把握歌詞中的語調以及唱歌過程中的輕重緩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3]。
四、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歌唱興趣
開展小學音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引導,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讓學生體會歌曲中優美的意境以及熱烈的情感,讓學生產生唱歌的欲望。而進行音樂歌唱教學時,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音樂興趣,可以將歌曲與教材內容進行緊密聯系。在此基礎上選擇學生會感興趣的樂曲進行教學,有利于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歌唱教學中,抒發自己對歌曲的理解以及感情。除此之外,教師還要以歌唱教學為基礎,將其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歌唱教學過程中學習音樂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讓學生熟悉利用音樂表達情感的方式及規律,提升小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提高小學音樂歌唱教學水平。
五、結語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歌唱教學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要根據小學音樂歌唱教學的實際情況,讓學生練習發聲,為學生講授歌唱技巧,同時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練習,讓學生能夠真正愛上音樂,喜歡唱歌,從而提高學生的歌唱水平。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不斷進行改進,突破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創新小學音樂歌唱教學方式,要堅持以學生的音樂學習需求為核心開展音樂教學,可以充分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借此增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陳曉群.小學音樂課堂歌唱教學的有效性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5(10):178.
[2]韓鳳霞.音樂課堂歌唱教學的有效性思考[J].吉林教育,2013(26):33.
[3]何曉蕾.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思考[J].北方音樂,2015,35(11).